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继对大熊猫红细胞表面抗原的研究(廉维等,1987)之后,用小黑熊作为大熊猫输血的前瞻性研究实验模型,进行了接受绵羊血的输血试验。 (一)试验动物 受血动物:小黑熊,2岁,雄,体重25kg。自捕进动物园3个月以来一直有全身震颤、食欲不佳、精神萎靡等表现,但未确诊。供血动物;绵羊2只。 (二)试验项目和结果 1.小黑熊及绵羊的红细胞抗原测定:将小黑熊红细胞、1号绵羊红细胞和2号绵羊红细胞经温盐水洗涤后配成5%悬液,与人类ABO系统、Rh系统、MN系统反应。结果小黑熊及绵羊红细胞均与ABO系统抗血清强凝集;当与Rh系统抗D血清反应时,小黑熊红细胞凝集而绵羊红细胞不凝集;  相似文献   

2.
黑熊胆囊结石电镜扫描观察王强华张翊华马新武李明(西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陕西杨凌712100)徐振武任文凯(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站)宝鸡市人民公园在给一黑熊做第4次手术中,从胆囊取出长2.5cm、直径1.35cm、重2.5g游离而完整的胆囊结石,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3.
黑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王强华,李明,张翊华,刘维贤,屈晓华,刘启祥,刘洪莉,王乾益,马志华(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旬阳县人民医院)本文对4只黑熊的血液学与血液生化29个项目进行了测定,并按部颁标准进行了数据处理,对进一步研究黑熊生理生态...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与眠乃宁复合麻醉黑熊兰岷剑,杨世奎,孔令禄,邓颖红,杨志勇,陈红(四川省中药材公司鹿场都江堰市611830)我场自1985年至今饲养黑熊450头,开展活熊胆囊造瘘引流胆汁的工作。其间对黑熊进行腹部手术、人工采精、授精、体格检查、采血、输液时的麻...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并充分利用其药用价值 ,四川养麝研究所养熊场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即进行黑熊人工自繁自养的研究工作。 2 0 0 0年 8月 ,1头自繁 4岁龄、体重 14 0kg、雄性黑熊发生恶性淋巴瘤 ,经对症与辅助治疗 3个多月无效 ,于 2 0 0 0年 11月 14日死亡。1 临床症状该熊病初精神和食欲无多大变化 ,排出不成形的粘液血便 ;随着病程的发展 ,黑熊食欲下降 ,精神不振 ,粪便中血液、脓汁和粘液增多 ,并有腐败味 ,排便次数紊乱 ,肛门松弛并粘满粪便 ,体况逐渐消瘦。探查肛门内发现直肠壁上有较硬的包块凸起 ,肠粘膜脱落。发病后…  相似文献   

6.
就眠乃宁用于3种熊科动物(黑熊、棕熊、马来熊)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眠乃宁对熊科动物有较好的镇痛、麻醉和肌肉松弛作用,效果确实,且安全范围大,适合于熊科动物的麻醉、保定.眠乃宁对3种熊科动物的麻醉其诱导期差异不显著(P>0.05),而麻醉剂量在黑熊与棕熊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基于细菌16S r DNA的粪肠球菌PCR检测方法,用于快速检测东北黑熊粪肠球菌感染病例,通过死亡黑熊脏器中提纯的粪肠球菌测序结果与NCBI中的粪肠球菌16S r DNA序列(登录号:NZ_AJXO01000024.1)的比对,设计了1对特异性PCR引物,并对PCR反应条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扩增条带与预期的产物大小一致,经过测序结果分析,证明该条带为目的条带,其他种属的菌株未见条带;并且当引物工作剂量为0.2 L、酶工作剂量为0.15 L就可以扩增出清晰的目的条带,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86 CFU;通过对13头份来自延边熊场的患病(4头)和健康(9头)黑熊粪便检测,患病样本检验结果均为PCR阳性,表明该特异性PCR诊断方法能简易、快捷地检测粪肠球菌,为进一步建立黑熊粪肠球菌病的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黑熊疾病的防治奠定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黑龙江省进行狗的寄生性蠕虫区系调查时,在犬体小肠内检获大量的胞囊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对虫体详细观察、染色制片和测量描绘,特别对虫体头节细心做了正面装片,绘制了正面图像,填补了空白。并对虫体形态测量获得重要数据为:①虫体长114cm(85~145cm),虫体最大宽度9.9mm(8~11mm);全长由414~592平均512.7个节片组成。②虫体成节的形状不是长度大于宽度,而是宽度显著大于长度:长2.47mm(1.65~2.97mm),宽5.52mm(4.31~6.84mm).③虫体成节内的卵巢分大小两叶,靠生殖孔一侧的为小叶,其长0.70mm(0.44~0.85mm),宽0.711mm(0.54~0.96mm);生殖孔对侧的叶为大叶、其长1.00mm(3.59~1.32mm),宽0.86mm(0.65mm~1.16mm)。④20%虫体的成熟节片内有一些为两组生殖器官,生殖孔两个,分别开口于节片两侧,更有少数成节片内卵巢分三叶。以上这些数据和形态同以往学者的描述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这家伙好像天生跟人有仇 在阿尔金山,野牦牛是最厉害的动物了,它的性格和黑熊、雪豹这些猛兽有点不一样,黑熊虽然也凶,但只要碰见它,你躺在地上装死,它闻着你转上几圈,用鼻子嗅嗅,用爪子扒拉扒拉,见你没啥"玩头"就气哼哼摇晃着肥胖的身子走了.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对一黑熊应用广谱抗菌素引起的真菌感染,采用新鲜黑熊粪便过滤液一次性直肠灌注的方法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发病情况及诊断 1988年7月,我们在长沙市郊对一头2岁半、雄性、体重100kg的黑熊做胆囊造瘘手术,术前一天下午用白糖水调灭滴灵1.4g一次空服,术前1小时用氯霉素1g、庆大霉素32万单位肌肉注射。手术后用氯霉素1g、庆大霉素32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共4天,然后改用青霉素240万单位、链霉素1g肌注,每天3次。手术时用静松灵、氯氨酮复合麻醉,手术采用无菌操作,1小时手术完毕,麻醉及手术均正常。术后第6天,患熊出现厌食,喜欢水,大便每天1~2次,量少、软或稀,棕褐色,共持  相似文献   

11.
硒是人类和动物营养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它对机体的代谢及免疫过程有着相当重要的生化功能。但硒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不均 ,各地区土壤中硒含量差异很大 ,吉林省就是国内已经确认的 7个严重缺硒地区之一。 1997~ 1999年 5月 ,延边地区几家熊场先后发生了 8月龄左右仔黑熊突然死亡病例 ,经综合诊断 ,确诊为缺硒症。1 剖检变化对死亡仔黑熊剖检 ,可见腋下及股内侧皮下组织呈胶冻样变 ;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积有半透明的浆液性渗出物 ,其量不等 ,多者近 5 0 0mL。心横径增大 ,外观似球形 ,心肌色淡、变薄 ,尤以左心室更为明显 ;心内、外…  相似文献   

12.
险遇     
2005年春节期间朋友聚会时,一位酷爱摄影的朋友,给我讲述了他与女朋友在内蒙大兴安岭采风时,与一头黑熊不期而遇的惊险故事……  相似文献   

13.
蛔虫病 发现1黑熊排出蛔虫1条,随后在熊群中采集粪便普查蛔虫卵,并投药驱虫,感染者排出虫体少则5~6条,多则达20余条。  相似文献   

14.
从1985年7月,我们进行了人工取活熊胆汁的研究,目前已掌握了取活熊胆汁的麻醉、手术、取胆汁、术后护理及胆汁加工等全套技术,为保护和利用长白山珍奇动物资源,解决熊胆原料奇缺问题,开辟一条新途径。 (一)试验材料 1.试验熊:棕熊1只,20岁,公,体重200公斤;长白山黑熊2只,2号黑熊,母,15岁,105公斤;3号黑熊,母,5岁,50公斤。均健康。 2.药械:麻醉Ⅰ、麻醉Ⅱ(自配);麻醉短枪Z7212-667型、金属注射器、一般手术器械等。 (二)试验方法 试验之前将熊赶到试验笼内,适应2~3日。 1.麻醉:先将试验熊压牢,用麻醉Ⅰ行化学保定,然后注射麻醉Ⅱ进行全麻醉。麻  相似文献   

15.
油樟叶挥发油对三种真菌的抗菌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油樟叶挥发油对须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小孢子菌的抑制活性及其作用机理,采用RPMI 1640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和沙氏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法分别检测油樟叶挥发油对这3种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绘制体外杀菌曲线,观察MIC浓度下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动态杀菌过程;透射电镜下观察油樟叶挥发油在MIC浓度下对3种真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MIC和MFC值均为3.125μL/mL;杀菌曲线表明,作用的前12h内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杀菌作用最强,随后杀菌作用降低;电镜下对照组的3种真菌形态正常,在MIC浓度下,3种真菌原有的细胞器模糊不清、溶解或消失。试验证实,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机理为破坏真菌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寨熊饲养场,于1990年9月有4只黑熊先后发病,其中1只出现咳喇、呼吸困难和渐进性消瘦,于10月3日死亡。经尸体剖检和病原菌检查,确诊主要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感染致死。  相似文献   

17.
笔者根据当地民间经验,选用新鲜鸡内脏治疗牛瘤胃臌气,收到极好的效果。具体方法 当发现耕牛因吃红花草或鲜嫩的青草料而导致急性瘤胃臌气时,可迅速就地宰杀1只成年鸡(不分公母),取出其全部内脏,无需其它处理,即给牛灌服。一般服后15~20分钟,牛瘤胃臌气就能减轻或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5月 ,四川省养麝研究所饲养的幼龄黑熊出现急性出血性胃肠炎 ,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从患出血性胃肠炎黑熊的组织病料和粪便中分离筛选出 1株菌 ,经微生物学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coli)。该菌株致病力强 ,在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动物试验、毒素毒力测定、基因位点等方面与其他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存在差异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1 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2 0 0 0年 5月 ,四川省养麝研究所饲养的 2 5头幼熊断乳 1周后开始发病 ,表现食欲不振 ,精神萎靡 ,不爱活动 ,排黑褐色颗粒状或水样粪便。…  相似文献   

19.
病鸡为5月龄的罗丝母鸡,营养中等,喜站立不愿走动,闭眼呈打嗑睡状,羽毛稍蓬松,头冠部略显暗红色。病鸡排水样白色稀便。腿及爪部未见明显异常。将病鸡颈部放血致死后剖检。 剖检变化 打开胸腔可见心包膜表面及心包与心肌之间有大量灰白色如石灰样的薄膜状物质覆盖,心包膜与心肌粘连。肺脏呈浅红色,有少量郁血斑。腹腔气囊膜增厚,两侧肾脏(特别是右肾)前叶高度隆起,表面呈黄白色,切开肾实质可见从切面中央部分有黄白色液状物流出。右侧输尿管扩张,充满黄白色液体,用手术镊可感觉到其间有沉渣。两侧肾脏后叶(以左肾明显)可见少量肾组织中夹杂着大量形状和颜色如雀粪样的坚硬物质。胆囊充盈。小肠内有少量浅黄色液状内容物,泄殖腔高度扩张,内有水样稀便。肝、脾等其他脏据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0.
1头4岁黄母牛,妊娠290天,于1990年11月8日出现分娩动作,并很快破水,从阴道排出一部分胎儿内脏,但不见胎儿产出,遂来院就诊。经查,母牛体温38.5℃,心跳每分钟60次。患牛精神沉郁,喜卧,有时出现努责现象,从阴道流出少量的血液及粘液。手伸入产道检查,发现产道已开张,胎儿畸形,胎位不正。胎儿及胎位 ①胎儿:胎头较正常的大,颈粗短;胸部于胸下正中线处裂开,无胸骨,两侧肋骨外展,除裂开处肋骨稍向内弯曲外,肋骨间有肌肉,肋骨外肌肉很少,无皮肤。胸椎上有少量肌肉,被有皮肤,胸椎两侧的皮肤呈游离状,每侧皮肤游离出约10cm,皮下无肌肉。开放的胸腔中有心脏和肺脏;无腹腔,腰椎上面的皮肤前连胸椎上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