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事天地》2015,(1):52-53
2014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职工大额医疗费用统筹暂行办法》(桂人社发〔2014〕33号),全文如下:第一条为分散高额医疗费用风险,减轻个人负担,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推进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3〕39号)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11月21日重新修订了1987年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修订后的《办法》第十条第(十)项规定:“文件应当标注主题词;上报的文件,应当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  相似文献   

3.
第一条为规范、稳定和完善我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保障农民和其他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农  相似文献   

4.
199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第10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及上述合同以外的企业职工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或本企业的财物数额较大的,均构成侵占罪,自此,贪污罪的主体范围大为缩小,即除了国家工作人员以外,其余原本是贪污罪的主体,诸如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中的  相似文献   

5.
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生产、销售本决定第二条至第七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决定第一条规  相似文献   

6.
暂住户口登记和注销工作,是对暂住人曰管理的开始和结束,也是对暂住人口进行管理的重要标志。这项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暂住人口的控制能力。暂住证申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三条规定: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拟在暂住地居住一个月以上年满16周岁的,在申报暂住户口的同时,申领《暂住证》。《河南省城镇暂住人口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暂住人口在暂住地居住不足一个月的,应到派出所或村(居)委会申报登记。因此,暂住人口在暂住地居住,不论时间长短都要申报登记,只有进行了登记,暂住人口的居住才是合法的。《河南省城镇暂住户口…  相似文献   

7.
1989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411次会议通过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以下简称《收费办法》)第23条规定:“撤诉的案件,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减半收取;其他诉讼费用按实际支出收取。”该条文只规定撤诉案件的受理费由原告负担,未规定被告应否负担。结合司法实践,笔者认为,此规定尚有不够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8.
医疗事故一般不涉及到刑事犯罪问题。按国务院1987年6月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24条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正确认定和处理玩忽职守罪的若干意见(试行)》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只有对那些由于极端不负责任,致使病员死亡、情节恶劣的直接人员,才依法以犯罪论处,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在认定医疗事故是否构成犯罪的过程中,分清责任,依法定性。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于维护医疗单位的正常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的《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的公布施行,将有力保障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代表)行使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利,进一步提高办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规定》的制定过程和《规定》的内容,体现了“保障、总结、规范、提高”几个特点。一、保障——《规定》的重点在于保障代表依法行使权利代表法第十八条、第二十七条和地方组织法第十九条,都对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作出…  相似文献   

10.
第一条 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水、旱、风沙灾害,促进生态省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加强,劳动教养对象一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其对象都有相应的法律调整和规范,劳动教养制度逐渐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一、劳动教养制度的违法性首先,劳动教养制度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主要依据是:1957年8月3日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1979年11月29日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规定》,1982年公安部制定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决定》《规定》属于国务院行政法规,《办法》属于行政规章。《宪法》第三十…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发布的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34条规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经公安机关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履行的,公安机关不再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办法》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些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但审理此类案件时,是否可以运用《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3.
《人事天地》2013,(12):55-57
失业保险部分 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有哪些? 答: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失业保险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5号)第二条的规定: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以及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及其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乡镇企业及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城镇职工,均应参加失业保险。  相似文献   

14.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暂行规定》对驰名商标的定义、认定、保护范围和措施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它是我国保护驰名商标的重要法律依据。笔者拟就《暂行规定》对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关于认定的前提 《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中的驰名商标是指在市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第五章法律责任 ,主要是针对违反《档案法》的行为 ,规定了处罚的办法。这是国家为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 ,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使档案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所采取的极为重要的保障措施 ,也是国家为保证《档案法》的贯彻实施 ,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所采用的必不可少的强制手段。那么 ,根据《档案法》的规定 ,对哪些违法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呢?如何给予必要的处罚呢?《档案法》第24、25条作出了明确规定。第24条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相似文献   

16.
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10条规定:“公司的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或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财物,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这一规定首次在刑事立法中设立了侵占罪.如何把握和适用侵占罪成为刑法理论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决定》颁布后同仁们对侵占罪作了初步的探讨,取得了一些共识,但在许多问题上仍有分歧.为了正确适用法律,准确惩治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5年11月7日发出了《关于办理公司人员受贿侵占挪用资金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高检《通知》),本文根据刑事立法原意和高检《通知》精神,紧密结合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试就侵占罪若干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充分释放从严管党治吏制度优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新制定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就两项党内法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9条、第10条、第11条规定了三种新罪名,即侵占罪、商业受贿罪和挪用资金罪。《决定》颁布后,公司、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受贿、贪污和挪用的,将分别按上述三种新罪名处罚。但《决定》第12条又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犯决定第9条、第10条、第11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的规定处罚。故同样一个犯罪行为,因主体是  相似文献   

19.
《工伤条例》和《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相比,虽然从适用范围、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时效,童工赔偿等都有利于工伤职工的规定,但也存在着一些司法现实中容易引发争议,甚至显失公平的条款。  相似文献   

20.
目前,要使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更加扎实地向前推进,需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因此,要着重明确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签订集体合同是《劳动法》赋予职工及其代表工会的一项重要权利《劳动法》的基本立法宗旨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了从整体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第33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面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劳动法》这一规定,明确了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是《劳动法》赋予企业职工及其代表——工会的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