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产权在宝钢股份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到2000年底,宝钢股份公司累计申请专利602件,授权403件。其中,有5件通过PCT提出了国际申请,1件已被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2件进入国家阶段。所申请的专利中,发明专利申请为205件,占总申请量的34%;实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共授权发明专利219,614件,其中,企业201,909件,占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总量  相似文献   

3.
序言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负责审理本院受理的各类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和部分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纠纷案件。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共新收包括侵犯专利权纠纷、侵犯著作权纠纷、侵犯商标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和各类知识产权合同纠纷以及专利、商标授权确权纠纷等知识产权案件277件,加上2007年旧存的各类案件52件,全年共审理各类案件329件,比2007年增长103.9%。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上授权商标、专利最多的国家,我国的知识产权案件正在爆炸式增长。据统计,2013年,全国地方人民法院其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88583件、88286件;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2886件、2901件;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9331件、9212件。  相似文献   

5.
罗霞 《人民司法》2012,(13):4-10
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有效专利共计274万件;其中有效外观设计专利92.2万件,同比增长16.3%。①相近似判断是外观设计专利行政案件审理中最为常见也是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     
《科技与法律》2009,(2):1-2
2008年中国专利申请授权呈现四大特点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08年,中国共受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828328件.共授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411982件,专利申请授权呈现四大特点:一是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中国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增幅达到19.4%,特别是国内发明申请增幅达到27.1%,是增长的主要动力。二是企业申请数量,单个企业申请量、百件以上申请企业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刘鑫 《法学评论》2023,(3):89-100
伦理审查是专利授权审查的重要环节,旨在克服技术伦理问题向专利审查活动延伸并由专利授权而向市场乃至社会范围扩展的现实挑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大量饱含伦理争议的技术成果进入专利授权审查流程,因而强化专利申请伦理审查的实践诉求也随之日益凸显。但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利益驱动下,却出现了与之相反的“伦理最小化”思潮,使专利授权伦理审查日渐式微,甚至流于形式,不仅专利授权的公序良俗要求不被重视,专利授权的伦理例外规则也被一再突破。对此,应立足现实需要,结合社会公众的意见反馈,并通过专利授权伦理审查机制的精细化设计与规范化运作予以化解,既要在内容层面上推进伦理原则的具体化和例外标准的动态化,还要在程序层面上实现伦理审查顺位的明确化、标准的体系化与机构的专门化。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下,专利事业发展迅速,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大幅提高,但也滋生了大量垃圾专利,"幽灵专利"事件即为一种典型表现。专利质量的内涵应从专利授权、专利技术和专利运用三方面进行界定。政府应从专利授权、专利技术和专利运用角度,建立多层次的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利代理机构应提高其人才管理水平,保障专利授权质量;专利审查部门应改进专利初步审查业务,引入共同审查机制,确保授权专利的技术质量。  相似文献   

9.
熟悉的危机     
当年我去英国读书时,有一次在首都国际机场候机,身边男士个个西装革履,要么拖着旅行箱,要么提着旅行包,只有我穿着一件军队的破棉袄,肩上挑着一根木棍,木棍的一端挂着一个小包袱,另一端挂着一个热水袋,在机场候机厅站着。  相似文献   

10.
专利制度在中国诞生已六年多了。专利法实施的头六年,中国专利局共收到国内外专利申清17万多件,已批准授权6万多件。专利工作体系的各个部分基本上已正常运转。其成绩为世界瞩目。良好的开端令人高兴。然而,在高兴之余,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就全世界而言,专利制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我国仅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近年来专利大幅增长所带来的低质量专利问题,美国2011年修订通过《美国发明法案》(The Leahy-Smith America Invents Act,AIA),通过加强美国专利商标局行政无效专利的手段,提高专利授权质量。美国新的专利授权后行政审查机制主要有三种:单方再审、双方复审和授权后复审。重点对授权后复审这一新的制度进行研究,并将其与欧盟专利异议制度进行比较,从而为我国专利无效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5月23日,英国高等法院的专利法院推翻了上诉法院曾作出的可专利性物体里程碑式案件的一个核心裁决。Aerotel公司在与电话服务提供商WaveCrest的法律诉讼中,失去了其对电话系统的专利权。该专利授权于1985年,已超过20年保护期,但专利有效时开始的侵权诉讼仍在继续。现专利被判无效。  相似文献   

13.
重复授权专利是指两个以上内容相同的发明创造经过申请后均被授予专利权。重复授权专利与从属专利的区別在于,前者是两个以上的专利在技术内容上完全相同,后者则是在技术上比前一专利更加先进,其实施又有赖于前一专利。 重复授权专利多为实用新型专利,其形成的原因,从申请方面看:(1)由于信息不灵或不重视信息的作用,致使重复研究开发的项目较多。当两个以上相同领域的个人或者单位分别研究同一内容的技  相似文献   

14.
《刑警与科技》2005,(7B):134-134
深圳某电子公司的王总近日遇上了件烦心事,其公司被指控所销产品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外观专利权属于深圳市来邦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对方要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给予经济赔偿。王总后致电该律师行证实确有其事。大量证据表明自己公司确实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仿冒了来邦的专利产品。在法律事实面前,王总只能乖乖地交上了赔款。  相似文献   

15.
李德旺 《法学家》2023,(3):161-174+195-196
近些年来,由行政机关通过授权实现职权转移的立法趋势逐渐增强,行政机关主导的授权实践也愈加蓬勃。但学界主流观点倾向于将“行政授权”理解为“法律、法规、规章授权”,要么直接否定行政机关授权,要么将后者视为前者的特殊情形,忽视了行政机关授权意志与授权行为的独立性,未能建构实体法意义上的行政授权概念,在具体操作上也难以为授权与委托的区分提供实质标准。基于我国当前行政实践发展和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应当明确行政授权是一种由行政机关通过自主授权实现职权转移的独立法律机制。从行政职权配置方式的法律结构分析,行政授权既不同于职权设定,也不同于法律授权和行政委托。行政授权的成立需要有权行政机关根据明确的授权法律规范,作出具体的授权行为,授权行为的法律效果在于实现行政权的转移。行政授权的法律关系虽然主要是一种内部的行政法关系,但行政授权所带来的职权转移仍旧会形成一定的外部法效力。基于程序法治原则,行政授权应当遵循特定的公告程序。  相似文献   

16.
以《专利法》第33条的立法本义为出发点,探讨在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对专利文件进行修改时如何平衡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问题,提出了现行《专利审查指南》中有关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对权利要求的合并方式的修改会导致影响社会公众利益的观点,同时建议在授权后的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允许专利权人对已授权专利文件中的明显错误进行更正。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院受理专利侵权案件后,当事人(一般是诉讼中的被告)往往依据专利法有关对专利的行政撤销和无效宣告的规定,向专利局或专利局复审委员会提出行政撤销或无效宣告请求。我国专利法规定,任何人都可在专利授权6个月内向专利局提出行政撤销请求,在专利授权6个月之...  相似文献   

18.
重复授权专利是指两个以上内容相同的发明创造经过申请后均被授予专利权。重复授权专利与从属专利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两个以上的专利在技术内容上完全相同;后者是在后专利技术上比在前专利更先进,其实施又有赖于前一专利。一、重复授权专利的产生实践中,重复授权专利多为实用新型专利。从申请方面看:(1)由于信息不灵或不重视信息的作用,致使重复研究开发的项目较多。当两个以上相同领域的个人或者单位分别研究同一内容的技术,取得成果后,便可能各自申请专利;(2)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单位共同搞出的一项发明创  相似文献   

19.
拥有“JPEG专利”的美国Forgent公司11月1日宣布,有关JPEG专利的所有诉讼以800万美元的补偿金额全部达成和解。这仅是其原要求的赔偿金额的一小部分。 Forgent是一家以许可通信技术和商务会议软件为主业的知识产权公司。2002年,其以数码相机和计算机采用的JPEG标准(即图像压缩编码)侵犯了其1997年获得的美国4.698.672号专利为由,要求众多厂商支付授权费。大约有60家公司签署许可,支付了1.1亿美元的授权费。  相似文献   

20.
印度科学与工业理事会(CSIR)将与日本专利局签订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TKDL)准入协议。从此,在日本申请的所有专利将只能针对TKDL上未见其名的商品。本打算于3月份签署的协议由于日本地震而推迟。TKDL是在就印度楝和姜黄的可专利性进行争论发生之后建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