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这几年,我国法学界使用"法哲学"这个术语的人日渐增多。但是,法哲学一词有何涵义以及法哲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应当包括哪些内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Ⅰ就近代的情况而言,资产阶级的法哲学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该学派的先驱者和奠基人G·W·莱布尼茨在《法学研究和讲授的新方法》(1667)一书中,最先使用"法哲学"一同。但法哲学当作一个理论体系,开端于把法看成先验道德法则的  相似文献   

2.
为法哲学申辩:法哲学研究提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法的最高抽象形式的理论表达,法哲学首先是对人的一种关怀,它是从法的角度对人的现实存在的哲学理解和对人的理想性存在的终极关怀。因此,法哲学是一种人学。在法的理论体系中,法哲学无疑居于最高层次,成为法学的元理论。就功能而言,法哲学始终是针对法的现实(法的实践与理论)的一种理性批判。这种实践批判又必然导致法哲学在理论层面的自我批判。所以,批判性也就构成了法哲学的内在本性  相似文献   

3.
徐久生 《北方法学》2013,7(5):91-100
费尔巴哈是集哲学和刑法学研究于一身的伟大学者,被誉为"近代刑法学之父",其研究成果被视为犯罪心理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石。他坚持不懈地将刑法理论与国家统治的合法性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以形式的权力根据以及形式理性为依据的法理论,试图以此来抵制等级社会中各派的影响,为市民社会建立框架条件。对于德国刑法立法和刑法学的发展而言,费氏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刑法思想对19世纪至20世纪的刑法学具有深远影响,对刑法理论和刑法科学而言具有方向标的意义。他提出的形式法理论尝试突破当时社会现实的束缚,关注社会各阶层的权益,对现今的中国社会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名分,于个人而言,是个体人格的象征;于统治者而言,是其合法性的根基;于国家社会而言,是国家繁荣昌盛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于社会体制而言,是伦理体制和律令规范的价值标准。从法哲学的角度看,名分理论成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一个基质。这个基质背后隐藏着三个相互勾连、相互渗透的理论:第一,天人未分之朴素自然哲学观;第二,情感本体论;第三,人格的他定。这三个理论的交互作用形成一种社会关系模态,这种模态以名分的表象呈现出来,最终导致个体意志、个体自由在这种社会关系模态之中消融。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学界对中国的权利泛化现象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有学者指出,这种现象会"动摇法学、法哲学的理论根基",从而致使"对权利概念中某些稳固结构的怀疑,最终难免取消了权利的独立性,使其依附于诸如利益、意识形态等外在因素"(参见陈伟:《权利的交往维度:哈贝马斯法哲学语境中的权利理论》,《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年秋季卷)。此类担心不无道理。但是,这一现象在冲击经典的权利概念或理论之同时,也许反映了现时代的一个特征:对个体而言,权利是一种生活或生存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罗子桂 《中外法学》1992,(6):1-5,44
<正> 法的理论的研究,近几年来已有较大的进展,有的同志已明确地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研究法学的问题;也有的同志还具体地提出了法哲学的某些范畴(如本体论等问题);还有的同志更进一步阐明了法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逻辑起点、体系结构,等等。特别是《中外法学》杂志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几期开展了"法哲学研究笔会"的讨论,把法的理论和法哲学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这种情况,反映了法的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笔者认为,如果沿着这一思路探讨下去,可能对法学及其理论的研究,会有一个新的收获。在这里,笔者也想就法哲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法学界的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7.
陈金全 《法学家》2005,1(3):47-54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其法哲学最显著特点在于把人提到了目的论高度,从而做出了划时代贡献,为现代法治奠定了深刻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他先验的形而上学,又使他走入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这是时代的局限,其法治论的哲学价值观尚需要当代人去补充、修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锐 《北方法学》2015,(3):99-111
约翰·奥斯丁是现代西方法理学中的重要人物,分析法学的创始人,以提出"法律命令说"而著名,他的法哲学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批判,这些批判主要来自于两大阵营:一是形形色色的自然法学家;另一是一些后起的法律实证主义者。这些批判影响巨大,以致遮蔽了奥斯丁法哲学的本来面目。其实,"法律命令说"并非奥斯丁法哲学的核心与标志,纵使人们批驳倒了"法律命令说",对奥斯丁的法哲学整体来说损害也并不大。奥斯丁的代表性思想是:倡导对法律进行分析性研究,主张建构起一般法理学与法律教义学,最终使法学成为一门科学。在众多的批判之下,奥斯丁的上述代表性思想不仅没有失去生命力,反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以致在现代西方法理学中,奥斯丁仍然是一个人们无法绕过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9.
从法哲学的范围与品格看部门法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法学主体意识及内在特性的沦丧和法哲学精神品格的迷失,我们有必要重申回归纯粹的法理学和法哲学。与基于法认识论和法方法论、侧重于法的实证层面和应用领域的法理概括与探究的法理学不同,法哲学侧重于法的本体层面和价值领域的哲理概括与探究。就其精神品格与思维方式而言,法哲学既是一种前提性反思,即审视和追问对象赖以存在的前提,对法的本源、本质和普遍原理的追问;又是一种逻辑性反思,即对法学命题和理论的逻辑起点及逻辑展开的追问;还是一种价值性反思,即对法律规范和法学命题正当性的深层追问。部门法哲学研究与法哲学原理之间的对接不是生搬硬套或者简单移植,而是要在审视与批判有关部门法研究的基础上,注意与相应的部门法学话语体系的协调性与融贯性。  相似文献   

10.
井上茂教授是日本资深的法哲学家,多年任职于早稻田大学(不幸于2002年5月病逝)。他以自己独特的法哲学思想奠定了该校以“原创性”概念为核心,以返回原点、探究事实为基本诉求的法哲学流派.并且试图在当代西方法哲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具有某些日本社会和文化特色的法哲学。本文即对其法哲学思想作基本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