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2岁的南方朔是台湾数一数二的政论家,在国民党的威权统治时期,他办党外杂志骂国民党;民进党上台,他又掉转枪口骂民进党和陈水扁;国民党重新执政,他对马英九的指责和挞伐一样严厉和不留情面。在他看来,知识分子应该永远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和权力保持距离。台湾《天下》杂志称赞他"期能从自学的民间学者成为思想家",但他本人对此并不高兴,"我这样没有多少学问的人都被称为思想家,台湾的知识分子太不用功了。"7月26日,本刊记者在香港与其进行了深入对话。  相似文献   

2.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1):8-8
<正>知识分子未必是有知识的人。王小波写过,我年轻时当过知青。当时没什么知识,就被当作知识分子送到乡下去插队。他还说,当年他被硬推为知识分子,实际上是有人要收拾他。先扣帽子再整人,这是那时的套路。后来知识分子终于正名了,王小波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这个称谓很快又变得不纯粹了。一些在公共话语圈踊跃发言的人,被戏谑称为公知,也就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有时候为了表达更为强烈的感情色彩,就说是臭公知,算是对臭老九的继承。  相似文献   

3.
唐小兵 《南风窗》2008,(9):86-89
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面对威权主义的政治文化,和全面兴起的消费主义和犬儒主义文化,由是,他们在阅读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时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杨军 《南风窗》2007,(2):24-25
种种迹象表明,当改革步入艰难时刻,一场思想和文化的崛起正在孕育,而这正需要知识分子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唐小兵 《南风窗》2007,(19):92-92
追忆20世纪尤其是上半叶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生活,再现他们在历史的阴霾中颠踬的行走,甚至借此隐讳地表达对1949年之后政治文化与知识分子的批评,已经成为公共知识界一个持久的热点。近年来,《读书》、《书屋》、《随笔》等刊物刊发了大量缅怀与反讽融为一炉的怀旧文字,但这些文字也流露出一种把知识分子的历史掌故化、趣味化、政治化的倾向,部分文字沉迷于对知识分子日常生活史料的爬梳与炫耀性展览,这就可能导致知识分子历史书写的零碎化与空心化。这样的背景下,阅读许纪霖先生刚刚出版的知识分子个案研究结集《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别有一番警示与提醒的意义。说到底,许先生知识分子研究的焦点在于通过勾勒与深描知识人无可逃遁的处境、艰难抉择的行动与悲欣交集的意识,来尽可能再现他们在历史的拐点上的犹疑、惶恐、愤慨、悲哀、亢奋等心灵挣扎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唐小兵 《南风窗》2008,(3):86-88
在政治文化没有被"刮骨疗毒"的时候,在公民权利没有"名至实归"的时候,在阿伦特所谓"平庸的邪恶"到处弥漫而反思的精神寥若晨星的时候,一味地寄希望于势单力薄的乡村小共同体,以及无限地美化"底层"的道德精神与文化质素,而鄙视乃至否定具有理智力量的知识分子阶层,只能是寻求民族自新之途的知识分子的"一帘幽梦"而已。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与文化民族主义的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兵 《南风窗》2008,(23):90-92
文化保守主义与左派学者,在文化民族主义这个议题上令人惊异地殊途同归了。这种文化民族主义由于无法推动公共空间和民间社会的成长,最后极可能限制了其发扬中国文化的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风石堰 《南风窗》2012,(12):57-59
在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许多年轻学者和博士生,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学术品味和学术价值,只会以外在的量化标准来自我评估和看待同行。当今中国大学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急剧体制化进程,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曾经大喝一声大学不是养鸡场,来批评大学在学生培养体系方面的异化,而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大学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知识  相似文献   

9.
宁二 《南风窗》2007,(24):19-19
昔日体操名宿杨明明,连续两年针对国内体操界种种弊端展开深刻批评,试图以捅破窗户纸的方式为中国体育改革敲开一扇门。作为中国最后的,也是最顽固的计划经济堡垒之一,国内竞技体育界绝少产生真正的叛逆者。在这个被黄灿灿的金牌和为国争光的荣誉感紧紧包裹的体制内,和谐的声音从来都是主流。  相似文献   

10.
贺照田 《南风窗》2008,(8):92-95
知识分子要想真正有裨益于时代,首先就不要过急把太多问题归结为客观条件不具备或权力掣肘,首要的环节在于,如何有灵感地提问,准确捕捉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并得以形成历史-现实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伴随气候危机所带来的全球性挑战,世界银行正经历新一轮气候融资改革。以发达国家和气候脆弱国家为代表的“激进改革派”主张在银行使命定位、资源扩充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气候融资改革。以新兴市场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为代表的“谨慎改革派”则强调世界银行在推动气候融资的同时,要保持高信用评级,平衡气候融资和发展需求。从前景上看,世界银行气候融资改革面临来自组织文化和组织机构的路径依赖难题,以及“高利率、高债务”的市场环境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特区     
<正>策划人语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和《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正式成立。特区这个有着强烈政治意涵的符号,在中国已经有30年历史。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13.
胡家源 《南风窗》2008,(5):38-40
建设共同市场需要面对的"硬骨头"是,多年以来政府通过那些参与市场竞争或垄断基础设施服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对经济领域的介入所形成的政经格局。其实,与行政分割相适应的市场分立与盲目竞争,远不仅是长三角一体化面临的难题,因此它才承载起国家级的探索使命。  相似文献   

14.
钟岷源 《南风窗》2008,(21):22-25
在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在建立新体制上先行一步。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于完善的时候,改革难度反而明显增加,这需要各级的决策者拿出应有的胆略和智慧。石狮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因此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韩戍 《南风窗》2013,(15):96-96
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地位,一直呈现出一种边缘化的趋势。传统中国是由士农工商组成的四民社会,读书人通过科举制度参与政治,成为国家官僚体制的核心力量。士大夫在国家层面代表道统,与君主共治天下,在社会层面成为官府和百姓之间的联络纽带。然而,晚清以降科举制度废除,读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世界性质和人类未来走向的重大判断和指导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行动指南。对于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问题,学界形成了外交路径论、发展路径论、综合路径论三种观点。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需要根植已有的实践探索和丰硕成就,遵循这一思想内在的自治和治理的逻辑,从深邃渊远的中国智慧中提取中国方案,走出一条世界各国包容互鉴、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提出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 ,它是中国透析大国兴衰历史而作出的明智选择 ,是传承传统“仁”、“和”思想的现实体现 ,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这一战略的提出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战略的实现有十分有利的因素 ,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徐瑗 《南风窗》2008,(13):24-26
目前城乡二元体制实质上未被触动,行业垄断没有破除,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展太慢。一定要继续解放思想,才能使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19.
黄波 《南风窗》2010,(16):94-95
治统是一种统治权,而道统则更像一种意识形态。中国知识分子失去对道统的担当,自身当然难辞其咎,但主要原因并不在此,而是形势比人强。  相似文献   

20.
贺照田 《南风窗》2008,(11):86-89
对大陆当代史准确、深人的把握与理解,是中国大陆当下甚至比投资、能源、消费、环境这些看似分量清楚的诸问题更基本也更迫切的政治课题和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