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民营化的经验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各国兴起一股民营化浪潮 ,德国是其中最早实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国家 ,其民营化也最成功。德国的成功经验 ,对中国的国企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结合德国民营化的经验 ,中国的国企改革要把握好四个重要环节 :一是明晰国企的人格化产权 ;二是做好国企产权改革的市场化准备 ;三是降低政府到企业层面的委托代理费用 ;四是完善国企的资产与产业布局战略。  相似文献   

2.
陈和午 《南风窗》2014,(22):40-42
<正>种种迹象显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与试点先行正在同步推进。在实施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下,"混合所有制"、"引入资本"、"整体上市"等成为支撑新一轮大型国企改革破局的关键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国企改革进入实操阶段,一些大型国企不断爆出新的大动作。从中国石化销售业务重组的混合所有制经营到中信集团的整体上市,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等6家公司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4,(23)
<正>《南风窗》上期封面报道《国企再改革》,选题重大,内容丰富,发人深思。纵观36年国企改革,有成绩,也有问题,可以说每次改革都有进展,但又都没有改到位,"按下葫芦起来瓢"。其中原因很多,主要的一条是公权力与经济的关系纠缠不清,权力寻租问题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4.
国企再改革     
《南风窗》2014,(22)
<正>和上世纪末那场引发全民关注、牵动全国无数家庭悲欢愁苦的国企改革相比,新一轮国企改革似乎并没进入广泛的公众视野,因为经过上轮改革,国企的整体规模和从业者数量已经大幅缩减,这一轮改革影响的大众人数并不多。但实际上,这是一次更艰难和重要的改革,它决定着中国经济的走向甚至经济安危。也正因此,国内知识阶层、各层决策者等众多有识之士和国外媒体,都密切关注这  相似文献   

5.
邢少文 《南风窗》2014,(22):28-33
和上世纪末那场引发全民关注、牵动全国无数家庭悲欢愁苦的国企改革相比,新一轮国企改革似乎并没进入广泛的公众视野,因为经过上轮改革,国企的整体规模和从业者数量已经大幅缩减,这一轮改革影响的大众人数并不多。但实际上,这是一次更艰难和重要的改革,它决定着中国经济的走向甚至经济安危。也正因此,国内知识阶层、各层决策者等众多有识之士和国外媒体,都密切关注这轮国企改革的动向。  相似文献   

6.
李北方 《南风窗》2014,(22):34-36
<正>混改可以不是零和游戏,可以不搞成新的公私合营,而是实现"国民共进"。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名义,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了大幕。很难说这是第几轮国企改革了'但这也许是最后一轮,因为在此轮改革之后,国企可能落入改无可改的境地,收缩至不再能引起足够重视的地步。但是相反的可能性也还存在,即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迫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改革与定型     
赵义 《南风窗》2014,(1):2-2
<正>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启动。一月有余的时间过去了,中央部委的重要官员开始陆续接受记者采访或者发表文章,介绍与本部门有关的改革计划。与实务部门的动作相对应的是,理论界对于改革方法论的讨论也很热烈。其中最为人关注的当属"系统改革论",也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提到的,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中,也多次强调了改革方法论问题。"系统改革论"包含很多子题目,比如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结合,改革顺序的设定等等。其中改革的顺序很重要,比如金融市场化,事关者大,就要把握节奏。还比如,过去基础行业国企垄断的改革,由于市场力量不发达,有效竞争只能停留在理论,而对垄断环节的监管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到了今天,社会资本已经很雄厚,自由竞争就成为了可能。这个时候,放开竞争和有效监管应同时得到加强。过去这些年,我们不是没有改革,也不是不想解决"体制性障碍",但由于改革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缺失,结果就是单项改革的异化,或者流于表层。比如  相似文献   

8.
国企的边界     
邢少文 《南风窗》2010,(25):42-44
国企改革走到今天,最为难啃的硬骨头,大概就是央企。外界企盼国企特别是央企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但国企在过去两年中逆势扩张,让国企的边界问题,成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9.
对公营企业的改革,目前在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祖国大陆,国企改革问题已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最大难点之一。在台湾,公营企业的民营化也是当局经济自由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峡两岸对公营企业的改革都已取...  相似文献   

10.
谭保罗 《南风窗》2014,(18):62-65
<正>在本轮地方国资改革中,不论是上海,还是中国其他地方,改革动机可能是"综合性"的,或为地方财政转型使然,或为政治表态的结果。但国资改革应有的原则却只有一条,即必须透明。移植南方其他地区的试点经验,成为中央政策的"第二落点",推进稳妥而低风险的改革,这是"上海式改革"的常用路径,但这一次是例外。在地方国资改革领域,上海正抢占"第一落点",而"混合所有制"的实践上,这座地方国企第一重镇正在一骑绝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发挥好作用,对于深化企业改革有着重要影响。要把国企改革工作做好,就应立足于企业改革发展的现状和干部职工思想实际,强化务实作风,创新工作思路,认真研究探讨和用心思考做好新时期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及时消除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思想阻力,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在深化国企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列宁曾严厉谴责书报检查制度;甚至在十月革命后,列宁也曾遭受书报检查之害.由国内战争转变为国内和平,实现人民的言论自由权利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言禁"的文化思想管理体制严重阻碍文化的发展,障碍国家进步.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应该逐步改革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化管理体制,而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有赖于政治体制得到合理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国家作为投资主体之一,将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结合共同组建公司逐渐成为国有资产运作的主要方式和发展趋势。当前,国企改制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及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国企改制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领域。其中关于国企改制后职务犯罪中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认定难题是制约惩治职务犯罪的重要因素,因此明确这一问题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的改革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概括地说主要有七个方面:关于改革的性质;关于改革的地位;改革的主体和动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关于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关于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关于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南风窗》2006,(9)
“冰棍现象”与非常态国企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近日在媒体上推销他的“基础秩序”概念,以解释围绕产权改革和改制发生的争论。孙大体承认了“产权改革是逼出来的”的流行说法,但跳出了以“冰棍现象”解释国企产权改革急迫性的窠臼。他说,问题的关键是使得国企成为冰棍的那个“大  相似文献   

16.
李军鹏 《南风窗》2013,(1):22-23
未来的8年时间,中国全面推进体制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十分艰巨。未来的全面改革,涉及许多重大的权力结构调整与利益结构调整。笔者建议,设立独立的国家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又面临着一个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建设的机会之窗。新当选的中共领导人频频发出加快改革进程、改革不能停步的信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的时间表与路线图。社会各界特别是理论界对如何加快改革进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去年第12期上厉以宁教授谈了2000年中国经济的9大问题。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厉教授谈了一些具体的改革设想。读后有些想法,跟教授讲一讲。 按照厉教授的改革设想,国企改革的出路,不管是实行股份制也好,租赁、承包、职工股份合作也好一总之是要千方百计明确企  相似文献   

18.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7):2-2
<正>当下,我们急需讨论一下"改革是什么,不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动议莫名其妙。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接下来的改革确定了目标并做出了具体部署,"改革是什么,不是什么"的问题不是已经得到解决了吗?的确,在这个意义上,"改革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怎样看印度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社会一些学者发表文章和研究报告 ,提出印度经济优于中国、短期内可赶上中国。印度官员称 ,印度几年内将超过中国 ,成为像新加坡那样的发达国家 ,其目标是同美国平起平坐。本文就如何正确看待印度经济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印度经济及其发展具有某些优势 :民主体制使经济改革和增长的基础扎实、持久 ;发达的信息技术业 ;强大成熟的私营经济 ;市场化程度高等。落后的农业、改革中的难题则是其经济发展的软肋。中国和印度应该怀着不比高低但求共赢的心态 ,开展健康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班牙的经济体制改革就伴随着政治转型,其成功应对历次经济危机以及顺利加入欧洲经济一体化等成就无不归功于在政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对西班牙来说,未来要应对新一轮欧洲经济和债务危机,在达成政治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仍然是唯一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