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闻舆论工作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诚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新闻舆论宣传导向正确,如  相似文献   

2.
范丽庆 《前进》2006,(12):53-53
我们的网络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全部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网络新闻工作的本质属性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舆论导向如何,对事业兴衰成败、社会进步安宁、国家稳定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而网络新闻舆论导向是否正确。其本质属性是否是党的喉舌。完全取决于网络编辑自身的党性原则的强弱和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网络编辑的党性原则必须摆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新闻传媒以其丰富的信源、畅通的传播渠道、多媒体传播方式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已经成为我党的特殊执政资源,为党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实施民主决策、规范公权运行、处理社会危机、提升执政形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推进我国新闻传媒的发展。新闻媒体一方面要全面反映时代变迁,记录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和加速社会发展。舆论导向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江泽民指出,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  相似文献   

6.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全国的新闻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北宣传》2007,(2):31-31
近来,有个别新闻媒体及记者对房地产的报道没有把握准确的舆论导向,在宣传实践中出现了偏差,产生了不良社会反响。对此有关方面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比较敏感,调控工作政策性强,宣传报道要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8.
甘日栋  龙凤 《传承》2012,(9):53-53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形势下,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努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充分利用好网络舆论强大的影响力和动员功能,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实现科学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舆论导向是社会行动的指示器,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舆论导向发生偏差,不仅会使社会行动误入歧途,同时也能成为引发一些社会成员犯罪的原因。1989年6月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不能不说由于舆论导向的偏差,对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行为起了相当的影响作用。所以,对舆论导向的研究,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也是我们研究产生犯罪原因的一个重要方面。舆论导向是社会导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总书记这番话语重心长,深刻地指出了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极端重要性。 新闻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群众,组织动员群众,反映群众的情绪和利益,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的桥梁和重要工具。党的形象和意志,党的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审判”作为国家机器缺场下的网络互动行为,在法理、司法程序、舆论传播等研究方向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但该现象身后潜藏的社会性生产机制尚待进一步探究。符号暴力的“动力/工具机制”用来剖析“网络舆论审判”体现了很好的恰适性:一方面,传统道德规范在维序社会结构稳定、编织社会成员行动逻辑的同时,同样可能在网络议题中以符号暴力的形式,指导民众在自我规训下投入“网络舆论审判”的建构与再生产;另一方面,凭托于网络社会之扁平化、脱域性等空间特性,“网络舆论审判”可能在信息技术的符号化实践中流变为僭越法理、消解权威的失范行为展演。针对“网络舆论审判”于政治制度、空间秩序以及社会心态等领域所展现的风险特征,亟须将其纳入国家社会治理体系进行多维度的制度规范引导与文化矫正干预。  相似文献   

12.
谈突发事件中公安机关对网络舆情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给政府的社会控制提供新手段的同时,网络舆论也给现有的社会管理和信息控制模式带来了挑战。在各种突发事件爆发时,如何对网络舆情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已经成为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一个崭新课题。文章分析了网络舆情容易失控的原因,并结合公安工作和网络媒体的特点,针对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控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传媒公共领域是否存在的问题争论十分激烈。肯定说与否定说虽各执一词,但两者在方法论上有共同之处,即刻板地理解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按图索骥寻找中国的传媒公共领域。本文认为,公共领域理论有其丰富的内涵,以公共领域理论为僵硬模型衡量传媒公共领域存在与否的思路是不可取的。从历史性、具体性和动态性角度理解公共领域,分析网络传媒作为新型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对处于成长发育中的中国网络传媒公共领域的成熟完善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时代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树立新观念是现代教育者迎接这种挑战的前提条件.现代教育观包括:教育的整体功能观;育人的全面质量观;开放的培养方式观;发展的终身教育观等.  相似文献   

15.
以公安视角为切入点,探索微博环境下以新技术应对新技术引导舆情面临的挑战以及迅速发展的"官博"在规模与作用、个例与整体间矛盾突出,后继发展乏力的困境。就当前处置网络突发事件和涉警舆论实践中暴露出的引导语言缺位、引导话语无力、引导力量单薄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突破困境的具体对策:在方针原则层面,坚持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和理性包容;在引导策略层面,要及时应对、反客为主,理性平和、坦诚沟通,把控风向,引领舆论,密切协同、合力发声;在方法手段层面,要加强微博平台建设、完善微博舆情监测、创新舆情引导手段、培养引导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6.
丁瑜 《中国发展》2011,14(4):50-53
作为国际上公认的“第四媒体”,网络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舆论规模及影响日益增强,成为非常活跃的公共话语空间。该文简要归纳了网络舆论的形式与特征,并通过对网络舆论的独特性分析,指出网络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公共设施致人损害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公共利益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仅依靠政府管理、舆论监督以及传统的民事及行政诉讼等方式,已经不足以保护社会公众利益,更不能及时发现及解决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如何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最大限度的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如何充分发挥和实现每一个公民保护公众利益的权利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建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设想,以期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公益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相比过去传统媒体对法院舆论监督的时代,新媒体时代对法院的舆论监督形式多样,技术更高,监督更加直接,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面对新媒体时代,很多法院尚不适应,在新的信息时代条件下如何应对舆论监督是法院当前与今后相当时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Assessing the prospects for democratiz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a mostly normative exercise over the past 20 years. Newer empirical work has focused on public opin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a democratic transition but this literature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Beijing with respect to a direct, close end question about the respondent's most important value. Among the choices were political democracy and individual freedom. We hypothesize that if younger, more educated and wealthier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select either of these options as their most important value then, over the next few decades, there would be increasing public pressure for democratization because of generational replacement and the expected increases in both wealth and average levels of education in China over the same time span. While there are some indications that in the future Chinese public opinion will be more favorable to a transition towards democracy, on bala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 scant evidence that the future will lead to increasing public pressure for democratization.  相似文献   

20.
警察临战公共关系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警察临战案(事)件的处王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在警察组织内外形成有利于组织的公众舆论氛围。这就要求警察临战公关人员充分了解临战舆论的形成过程,加强临战舆论意识的培养,根据临战环境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关活动,始终把握临战舆论控制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