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我们提出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时 ,表明我们对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问题已经有所认识 ;当我们着手建立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时 ,我们才有可能解决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与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如何选准人、用好人 ,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即从选人用人者入手 ;从被选者和被用者入手 ;从改革选人用人机制入手。当前 ,改革选人用人机制应以“三化”为重点 :一是组织部干部职业化 ,二是选人用人动态化 ,三是选人用人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李源潮"四不用"选任干部的最新提法与习近平关于起用老老实实的干部,作为干部工作的一种理念和导向一脉相承,进一步表明党中央越来越重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问题,越来越重视用人导向问题。正确理解两位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德才兼备"的原则,用好干部,用准干部,正确考核识别干部是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组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 ,组织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 ,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尚未形成 ,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 ,用人失察失误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对于这些问题 ,中央组织部将采取哪些措施?今年干部制度改革将如何推进?带着这些问题 ,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今年干部制度改革要从…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对怎样才能用好人,怎样才能全面了解、充分认识所要任用的人,怎样避免干部考察失真问题,保证用人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干部,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是目前干部工作的一个亟待解决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关于组织部门的干部考察工作,目前大家共同的感觉是:选人的胆子比以前大了,但是选人的方式方法尚没有走出传统的模式,新形势呼唤着干部考察工作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向传统的选人用人提出挑战,而目前干部考察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质量水平却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5.
褚有华 《学理论》2009,(12):58-59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对于坚持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好人用好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根本上说就是在新的形势下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公认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相似文献   

6.
选人用人问题历来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须打好“组合拳”。 树正选贤任能的“风向标”。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一些地方歪风邪气蔓延,往往是从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肇始的。因此,必须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重用懂科学发展、会科学发展的干部;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注重考核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实绩;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在实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依然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选准用好企业干部。用人是个敏感问题,选人是个焦点问题,用人、选人又是企业热点问题,更是事关企业兴衰的根本性问题。因此,企业党组织一定要负起责任,管好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应认真把握两点:一要定标准,就是要把干部标准具体化。即  相似文献   

8.
监督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保证。在当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的情况下,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9.
完善地方党委全委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全委会在选人用人中的作用,涉及思想认识、领导体制、制度安排等多方面问题,需要审慎而积极地予以探索和推进。一、充分发挥全委会在选人用人工作中作用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将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引入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程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我国古代在赏功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方略 ,并以此为鉴 ,反观我国现阶段“凭政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 ,提出在评价干部政绩时应重视考察政绩的道德属性 ,在凭政绩用干部时应突出发展潜能等观点 ,旨在探讨如何增进干部激励方式的有效性并减少其负面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用良好的识人风气 ,选用群众公认的干部 ;用科学的识人方式 ,选用为民掌权的干部 ;用果敢的用人胆识 ,选用为人忠实的干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用人决策责任机制、破格用人机制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问题。文章认为,用人决策者要承担用人失误的责任,用人自主权要与所肩负的岗位责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3月,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这项制度有效解决了以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责任主体界定不清、责任情形划分不明、违规失责难以追究等突出问题,为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提供了法规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保证选好人、用好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仍然面临一些难点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监督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保证。在当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的情况下,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切实做到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高效、严密、立体的监督,是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林洁 《求知》2015,(4):28-29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突出强调要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科技南开、美丽南开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选什么人、用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干部工作的核心问题。当前,南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围绕"建设科技南开,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准确把握"科  相似文献   

16.
党的组织工作的核心是干部工作 ,而干部考核则是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保证 ,同时也是改革干部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新的用人机制的必然途径。干部考核失真失实现象的存在 ,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设。当前干部考察工作失真失实问题 ,突出表现在工作实绩难以认定和民主测评“公论不公”两个方面 ,主要原因是体制和人的问题。如何探索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察方法 ,防止和避免考察失真、识人失准、用人失误 ,笔者认为应当革新考察方法 ,努力构建由广大人民群众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7.
一、建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需要认真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 1、“无责任过错”用人失误问题。实行责任制,真正能够追究责任的只能是那些违反已有明确规定的原则、条件,特别是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的行为,这种行为可称作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过错行为。而在干部工作实践中,发生、发现的许多用人失误问题中往往不存在明显的责任过错,有失误无过错,无法追究责任。一般情况下,被视为用人失误的问题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干部在任用之前就已存在违法违纪问题,任用时没有发现,任用后暴露出来;另一类是干部在任职之后发生违法违纪问…  相似文献   

18.
聂世军 《理论探索》2008,3(3):56-58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新扩展,反映了党的干部工作理念的新发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出现新变化的必然要求;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将推动干部制度民主化改革的进程,为从源头上遏制用人不正之风提供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论“合法性”视角下的选人用人“公信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法性"视角下的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对选人用人的正当性、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实践理性方面所作的综合性评价.确认"公信度"评价的主体应坚持分层民主、民意最大化和社会评价开放性原则;"公信度"评价的对象包括对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评价,对干部选拔方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评价,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具体环节、过程的民主、公开、公正程度的评价,对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的用人动机、选人作风和干部选拔管理水平的评价四个层次.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还涉及一个大众传播问题,要注意引导群众的"理解",及时有效地填补"知识沟",以利于凝聚共识,提高"公信度".  相似文献   

20.
消解干部"带病提拔"现象,最根本的是有效规约用人权力。提拔权力集中化是干部"带病提拔"的根本原因。干部提拔权力集中化的原因在于,对党管干部原则的理论误读、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的扭曲,以及在干部制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用人权力民主化是消解干部"带病提拔"的基本途径。干部提拔权力民主化既要解放思想,纠正对党管干部与民主集中制的错误认识,不断培育和增强民主意识,更要健全制度,尤其是完善干部提拔中的民主制度与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