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久恒 《党史文汇》2007,(12):41-43
父亲黄琪翔已离开我们37年了。他一生热爱祖国,追求进步,对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缅怀他的革命业绩,特撰写此文,也以此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 父亲黄琪翔,早年在家乡广东省梅县读私塾,后人其族叔黄钧选创办的梅县务本中学学习,以后至广州优级师范附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谢镇军,广东梅县人,1918年元月出生。16岁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在留日期间他参加了中央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哲学研究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谢镇军愤然放弃学业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9月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梅县中心县委劳工部长,组织"梅县民众留日同学抗敌后援会"。  相似文献   

3.
正古柏,1906年出生于江西省长宁县(今寻乌县)。1922年,古柏进入广东梅县广益中学读书,其间,开始学习马列主义著作,接受革命思想的启蒙,后来成为梅县地区学生运动的领袖。1925年12月,古柏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广州起义和平远、蕉岭等地工农武装起义。1927年冬,他奉中共东江特委指示,回到寻乌老家开展革命  相似文献   

4.
一著名医学家钟惠澜,1901年6月出生于葡属东帝汶的叻利岛,他祖籍广东梅县,与叶剑英元帅同乡。其父亲是贫困农民,因生活所迫,卖身去南洋打工。钟惠澜12岁时到香港一家客栈当童工,直到13岁才开始上学。但他学习十分勤奋,仅用3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小学全部课程。1917年,钟惠澜回梅县念书。得知父亲因贫穷无钱治病而死于中毒性痢疾后,他立志学医,要为劳苦大众服务,治病救人。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曾先后三次回返家乡广东省梅县,就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在基层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1953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回到梅县。这次回乡,叶剑英不但听取了梅县、丙村区的工作情况汇报,还走访人民群众,深入基层进行市场调查,亲自询问松口圩镇上布店、国营粮店、油盐咸淡京什店、水果店等的货源、品种和价格。他特别留意倾听有关价格方面的情况介绍,再三强  相似文献   

6.
万里赴戎机 朱云卿1907年出生在广东省梅州市。1919年秋.朱云卿以优异成绩考入梅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1921年,革命的风暴吹进了梅县。1922年秋,朱云卿来到印尼万隆打工。为了能得到祖国消息,他在劳动的空隙。借来许多中文报刊、书籍阅读。1924年中,朱云卿得到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决心离开万隆,回国投考黄埔军校。他瞒着叔父,自筹路费,于1924年底乘船回到广州。  相似文献   

7.
梁华银 《红岩春秋》2023,(12):48-51
<正>我是原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梁隆泰、赖贤的第三个儿子。父亲梁隆泰于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地下抗日救亡工作。曾任广东梅县松口区区委书记,1940年奉调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他先后干过门卫收发、周恩来公馆馆长、八路军办事处经济组会计科科长等工作。母亲赖贤于1939年在广东梅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父亲做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1897年4月,叶剑英同志诞生在广东省梅县。他早年参加革命,身经百战,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曾这样赞扬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相似文献   

9.
1897年4月28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叶剑英出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叶钻祥经营小本生意,但家境十分贫寒。叶剑英7岁那年,父亲送他到雁洋堡钟傲泉、古玉泉私塾读书,但这种私塾教育受到新学的强大冲击,当时梅县开设了不少新式学堂,1905年叶剑英进入了雁洋堡办起的初级小学怀新学堂,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在怀新学堂读书时,他刻苦勤奋,放学时,常常一边参加家务劳动,一边复习功课。家里买不起灯油,他就从山上砍一种野生的细竹,加工成“竹精子”,用来点灯照明,有时“竹精子”燃烧时爆裂的火星,烧焦了他的头发,他仍旧在灯下耐心地苦读。业余时间他十分喜爱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0.
才情     
简奕 《红岩春秋》2024,(4):78-79
<正>叶剑英说“三国”叶剑英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上学期间,是学校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不仅会拉胡琴、打洋琴、弹钢琴、吹喇叭,还善讲古书。他讲起古书来幽默风趣,颇有演说技巧,很能吸引听众。东山中学门口是状元桥,有一位做小买卖的杨老伯,最爱听叶剑英讲“三国”。他常常请叶剑英到店里讲“专场”,每次都以茶水招待,并请吃花生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剑英回梅县路过状元桥,还问杨老伯和小店铺在不在,说起当年给杨老伯讲“三国”得到花生米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肖向荣原名肖元木,1910年9月6日出生在广东省梅县石扇乡新田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 肖向荣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和卓越的宣传工作者。在他50年革命生涯的头三年中,他还是一个热血青年,便为兴宁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与创建兴宁党团组织 1926年至1928年间,肖向荣受党的派遣,来到兴宁与兴宁人民患难与共,战斗了三个春秋。他和古柏一起,以中共梅县特支联络员的身份,帮助兴宁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使兴宁革命斗争有了领导核心;他又是兴宁建立共青团特别支部后,接任古柏为书记后的第二任团特支书记,为兴宁的青年运动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还亲自参与震动粤东的兴城第二次武装暴动的筹划工作,并于暴动胜利后帮助兴宁迅速建立了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一、深厚的渊源高度的评价 叶剑英出生在著名侨乡广东梅县。他的三位伯父是马来亚华侨,父亲叶钻祥留家守业,亦曾往返于南洋和梅县雁洋堡之间,为华侨和侨眷捎钱送物,传递信息。 1915年,叶剑英从东山中学出来,次年随水客赴马来亚怡保谋生。1917年,云南都督唐继尧派人到南洋宣慰华侨,招收华侨子弟入云南讲武堂就学。胸怀大志的叶剑英顺利通过了考试,被正式录取。 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叶剑英回到广东,追随孙中  相似文献   

13.
张兵 《党史纵横》2006,(2):29-29
郑万珍,193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祖籍广东梅县。新中国成立后,他立志为祖国效力,毅然于1951年回到中国,195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西语系英文专业。郑万珍从小喜欢唱歌,中学和大学时代,他喜欢演唱英文歌曲和朗诵英文诗歌,也演唱俄罗斯和中国民歌。参加工作后来到北京后,在  相似文献   

14.
人们参观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恩来公馆的时候,可以看到纪念馆里有一位副馆长梁隆泰的名字。他是我省梅县松口镇仙溪村人。他从1936年12月秘密参加救国会,1937年参加中华人民抗日义勇军秘密组织,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五十二年的战斗春秋,把一生献给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一位平凡、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5.
叶剑英元帅与我国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医学专家钟惠澜,同是广东梅县雁洋镇人,而且年龄相仿。在他们之间几十年的交往中,叶帅对钟惠澜给予亲切的关怀。 妙言点拨释疑虑 钟惠澜祖籍广东梅县,其父亲是贫苦农民,因生活所迫,卖身去南洋打工。钟惠澜于1901年6月生于葡属东渧汶的叻利岛。幼时家贫,12岁时到香港一家客栈当童工。1917年大哥兆兰把他送回梅县老家念书。他先后在梅县广益中学、上海沪江大学及北平协和医学院就读。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并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毕业后被留在协和医院内科工作,任职从住院医师至教授。后来又先后担任北平中和医院(后改中央人民医院)院长和友谊医院院长。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以后,祖国光复,人民渴望实现和平民主,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然而,蒋介石却一方面放出和平烟幕;另一方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准备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以革命的两手对付蒋介石的反革命两手。毛泽东亲自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国共双方加上美国一方,成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就是叶剑英。1946年1月13日,叶剑英抵达北平,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利用军调处执行部这块阵地,对美蒋代表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赢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诞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里。下虎形村在今天梅县县城东30公里处,它头饮梅江水.背靠虎形山,故称下虎形村。叶剑英的祖先是宋代为躲避中原战乱而南迁的汉人,又被称为“客家人”。叶剑英的祖父叶福智在下虎形村附近的横山镇以屠宰为生,他借屋娶妻,共生了5个儿子,分别取名:铭祥、钦样、鉴祥、锡祥、钻祥。5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业,经营小本生意,后来4个儿子去了南洋谋生,只有他最小的儿子钻祥,也就是叶剑英的父亲留在了家里,叶福智1893年去世,活了65岁。  相似文献   

17.
叶剑英一生曾7次到过香港.他在晚年十分关心香港问题,为香港回归和祖国的统一做了大量的工作.1 叶剑英一生曾7次到过香港.第1次:1916年冬,离开家乡梅县,赴南洋谋生,路过香港.  相似文献   

18.
将成即毁原尝试,虽败犹荣应赞扬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189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叶剑英考入讲武学堂.1919年底,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取得陆军炮兵少尉军衔.之后,他来到孙中山领导的粤军,担任见习教官.不久,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在战斗中,他受到上司的器重,升任营长.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5,(6)
<正>邓汉民,湖南省南县人,1944年9月出生,1961年9月参军,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战士、营部书记、干事、副科长、广东省梅县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独立第四团政委、梅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梅县军分区政委、广东省军区副政委、海南省军区副政委、湖南省军区政委、第四十二集团军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92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7年9月,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  相似文献   

20.
刘永生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他的崇高品德和他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下面几个片断,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第一次见面我第一次见到刘永生同志是1945年元旦的第二天,在中共闽西特委机关驻地.当时,我是广东梅县副特派员,奉原南委联络员李碧山同志之命前往闽西,主要任务是向闽西特委转达党中央的慰问,并请特委将原报务员程严调出来筹建电台.我受命后,即从梅县的松口出发,乔装小学教师上路,第二天在上杭南蛇渡渡过湍急的汀江.傍晚时分到达丰稔区黄沙埔一家接头户.元旦之夜,特委交通员李学山把我带到有十几户人家的九珠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