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航空保安》2007,(3):21-21
为切实加强奥运期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安保工作,进一步提高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反恐”能力,熟悉和检验《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各有关单位进一步明确职责,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前不久黑龙江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联合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哈尔滨市公安局,举行了以“反恐怖袭击”为背景的应急综合演练。  相似文献   

2.
2004年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标志着我国对紧急危机认识的深化和国家危机行政管理的发展。作为紧急突发事件危机多发国家,“紧急状态”概念在宪法中的使用,为我国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的建立和紧急状态行政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将有力地推动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危机应对事业的前进。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4,(7):96-96
赵清文在《理论月刊》2013年第12期撰文认为,无论是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前的防范预警中,还是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的紧急应对与恢复重建中,政府公信力都是影响公共危机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同时,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宗旨、态度、行为和效果,对于政府公信力建设,也发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公共危机管理理念之下,要求政府应当强化公信力建设的意识,牢牢树立公共利益至上的理念,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与机制的建设和革新,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以促使政府公信力得到切实提升。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危机管理系统及其在“非典”防范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要描述和探讨了美国政府的危机管理系统及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管理与预警系统 ,并介绍了这些系统如何在“非典”防范中的分工协调作用。最后分析了“非典”冲击给中国的危机管理及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美国危机管理体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风 《中国减灾》2003,(3):49-51
“9.11”事件对美国的危机管理体系是一次“大考”。在这次考验中,美国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迅速采取了不同措施,相互交织却又有机协同,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难的危害。在这一危机管理体系中,联邦应急计划起了基本法作用,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居于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一支由12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的心理干预小分队奔赴温州苍南县,对遭受台风“桑美”袭击后的当地群众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这是浙江省政府首次组织专家对台风受灾群众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与此同时,福建、广东等地在今年遭受台风袭击后也纷纷开展灾后心理干预,“心理救灾”这一新名词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万年 《现代领导》2004,(6):15-15
为了落实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关于“分别研究一下中央和大城市的政府应急机制和管理结构”的重要批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府应急管理课题组”组织以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沈荣华为领队,中央党校谭荣邦、万军和《现代领导》杂志社总编辑倪安和以及金荣根、谢钟慧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12,(3):57-57
魏文斌在《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增加,“村改居”、“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管理问题,是我国社区管理难以适应城区空间布局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其管理转型需求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已有社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转变社区管理体制和机制,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论述:第一,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实践模式的比较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张满生 《求索》2005,(8):101-103
就美国发动的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以及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而言,反恐怖已是名副其实的战争。但恐怖主义袭击是否是战争,人们对此认识并不统一,因此对反恐怖动用军队打击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方修仁 《今日上海》2009,(12):56-57
作为国际危机管理协会亚洲区副总裁,并担任着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下属地方政府减灾联盟的顾问,白涛有着非常强烈的紧迫感。“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一定程度上考验着政府在危机发生时的协调处置能力,检验着社会在危机来临时的紧急动员机制,测验着人们在危机形成时的心理承受程度。”白涛的这段话,道出了危机管理中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15):4-4
深圳遭暴雨袭击成“水城” 5月8日起,广东、广西等南方多地遭遇暴雨袭击。11日,深圳遭遇2008年以来最严重暴雨,严重内涝使城市变成“水城”,“海陆空”交通全线受阻,全市处于紧急防御状态。当天14时后,广深线因雨量超标,全线停开动车,共计40对列车停运。舆论称,这一事件再次暴露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不足,尽快弥补历史欠账已经追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跨国犯罪组织和各种背景的暴力团伙制造了一次次荼毒生灵的流血惨案,特别是劫持飞机、胁迫人质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更使百姓成为无辜的牺牲品。在当今反恐怖作战中,女性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引起国际反恐怖专家的重视。美、英、日、德等国政府普遍组建了经过特殊训练的女子反恐怖作战队。我国武警特种作战部队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的反恐怖行动体系。特种女子作战队是我国反恐怖作战中一支具有着特殊意义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凭借女性不易引起敌人警觉的特殊优势。与男队员协同配合,在化装侦察、接近敌人、瓦解对手方面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反劫机等较大规模的反恐怖作战中被赋予明确的任务,肩负着“眼睛”、“烟雾弹”、“尖刀”、“重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4,(1):37-39
公安部2003年12月15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首批认定4个“东突”恐怖组织和11名“东突”恐怖分子。中国政府希望国际社会对中方打击恐怖活动给予支持,并愿意与国际社会在打击包括“东突”恐怖势力在内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中,就反恐怖情报信息交流、引渡和遣送恐怖犯罪嫌疑人、截断恐怖活动的资金来源等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4.
日本政府无视国内民众的广泛质疑和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对,强行宣布启动“排污入海”计划。事实上,这完全是为了一己之利。自福岛核事故爆发12年来,日本的废炉计划不仅迟迟没有进展,核污染水处理也越加成为其沉重的财政负担。为了甩掉这个“大包袱”,日本对内依靠行政体系的“结构性暴力”推行狭隘的“国家理性”,对外则在现实主义逻辑之上叠加了机会主义,打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给予“背书”的所谓“科学无害”的金字招牌,导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公地悲剧”。毋庸置疑的是,此举的结局终将是害人害己,而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恐将导致全球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15.
政治恐怖主义是国际国内社会各种矛盾冲突、激化派生出来的“畸形儿”,是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中冒险主义和机会主义思潮的“异化物”。世界上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有25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其恐怖手段五花八门,不择手段,无毒不用。其中暗杀、爆炸、劫机、绑架、袭击是其主要手段。美国“9.11事件的发生,再次说明恐怖与反恐怖的较量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美国金融危机尚未解决,又引燃了欧债危机。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对中国来说,是“危”也是“机”。  相似文献   

17.
王毅 《今日上海》2008,(11):54-55
“设计”的含义十分丰富。中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诠释道:“设”乃“陈设”,“计”乃“会”。在现代汉语中,“设计”一词的主要含义是“设想”、“构思”、“计划”等。在英语中,“design”也是“意图”、“计划”、“目的”之意。  相似文献   

18.
周洁 《人民公安》2014,(11):25-25
<正>为提高公民反恐防恐能力,公安部反恐怖局曾于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组织专业力量编写印制《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就发现、识别和应对恐怖活动和恐怖分子设计了39种情景,涉及恐怖袭击手段,遇到爆炸、纵火、枪击、劫持甚至化学、生物袭击和核辐射的应对策略,指导公民如何及时发现涉恐嫌疑迹象,在面对恐怖袭击时采取正确措施规避危险,掌握紧急情况下自救和互救知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程度。以下为摘要。  相似文献   

19.
田新朝 《中国减灾》2008,(11):22-23
“非典”后我国的危机管理得到了全社会较多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茫然对付状态逐步转变为有计划、有准备的理性应对危机的全新境界,危机管理迈上了良性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个省份相继制定了总体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分级分类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重点加强应急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反恐怖预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恐怖预警机制是参与反恐怖预警工作的职能部门、相关组织和个人就反恐怖预警工作有效运行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反恐怖预警机制有内部预警机制和外部预警机制两种类型。反恐怖预警机制包括组织建设、组织运行、组织保障三个结构性方面。"9.11事件"之后美国从组织建设、组织运行等方面大刀阔斧地改革了执法和情报部门,提升了反恐怖情报建设和预警工作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