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政 《人大论坛》2014,(12):3-3
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宪法目的设立,意味着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马克思曾用“宪法法律的准绳”来说明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习近平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宪法乃九鼎重器。  相似文献   

2.
凌斌 《湖湘论坛》2023,(3):68-81
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要求超越以基本法为中心的解释框架,以宪法为方法,实现对特别行政区制度和“一国两制”方针的宪法纳入。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纳入,既体现为宪法序言在历史事实层面将香港重新纳入中国主权范围,也体现为宪法条文在制度规定层面将特别行政区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基于宪法对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纳入,将宪法第30条和第31条作为一个整体,有助于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内重新定位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地位。从宪法确立的国家治理体系的二元行政区划出发,第31条规定的涵盖范围不仅限于香港和澳门,而是为更为一般性的“特区制度”提供了规范基础,相比基于基本法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有更为广泛的规范内涵。国家治理体系意义上的“一国两制”,不同于两种社会制度意义上的“一国两制”,是一种超越具体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普遍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治权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一《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机关的重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国家通过立法给予少数民族以自…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法律的价值形态有:公平、效益、自由、平等人权、秩序、安全正义等。如果我们把法律的价值视为国人的满足,那么,可以认为,宪法的价值形态就集中表现为“民主”。这种民主表现为与法律“正义”、法律“平等”、法律“自由”的一致性。1.宪法“民主”与法律“正义”。首先,宪法作为国家组织的基本法,其民主是符合正义的,是“正义”在国家体制上的集中表现。这种正义首先表现为掌握政权的统治者代表了多数人的意志。其次,宪法作为国家组织的基本法,其民主是符合正义的,这种正义还表现在它对各种少数群体的保护上。最后,宪法作为国家组…  相似文献   

5.
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人权》2006,(1):23-26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亮点之一是“人权”入宪,突出了人权在国家生活中的价值与功能,使人权从一般的政治原则转变为统一的法律概念和宪法原则,预示着国家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将“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给宪法实践,尤其是宪法解释学带来了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6.
高锴 《同舟共进》2009,(8):65-67
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争论了几十年,至今余波犹在。这里所讲的“权”,指的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党的领导干部;所讲的“法”,指的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所以,“权大还是法大”争论的实质,是党和国家的关系问题:党在国家和人民之上,还是在国家和人民之中?党的决议、指示、纪律重于国家宪法、纪律,还是党的一切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  相似文献   

7.
《公民导刊》2004,(1):M004-M004
“宪法不是预测未来。”中共著名理论权威逢先知5年前在中国第三次修改现行宪法时对记者说,“修宪是对改革开放实践和成功经验的肯定,并把它上升为国家意志。”5年后的今天,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对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再次成为必然。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年12月22日起开始讨论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已形成议案,修宪步入法定程序。然而与以前三次宪法修改明显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8.
政治制度主要指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经济制度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分配原则、生产的组织和管理以及生产目的等问题。关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规定,历来是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一、关于国家性质目前公布的新宪法草案以及建国以来的三部宪法都无例外地肯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工人阶级领导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这是历次宪法的共同点。1954年宪法称我国为“人民民主国家”,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都称我国为“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新宪法草案则规定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1)1954年宪法只从阶级本质问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增加“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相应地将“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修改为“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修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二、关于宪法第五条,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三、关于宪法第六条,增加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相似文献   

10.
迷失的"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确定的基本治国方略。这个方略提出并写入宪法后,几年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在实施这个方略中,有许多看似“法治”的做法,或者为了推行“法治”而采取的一些做法,实际上根本违背法治的基本精神,甚至以“法治”之名,行破坏法治之实。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许多“法治”之举违背国家的根本大法。离开宪法谈“法治”,钻我国宪法监督制度不健全漏洞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形成的“法治”是没有宪法的“法治”,是迷失方向的“法治”。一、如此“法治”建设法治…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姚恭华一依法治国,即用“法”来“治”国家,得先有法。因此,“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稳定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等诸方面特征,其作用是别的行为规范所不能代替的,完备的...  相似文献   

12.
政府能制定法律吗?政府有立法权吗?为了清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明确立法权、法律、法规、行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专业术语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法律,这一概念有三个层次的内涵。第一层意义上的法律即最广义的法律,它与“法”同义,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意志制定或认可,并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与不成文法”。第二层次意义上的法律即较狭义的律,指宪法与普通法律。第三层次意义上的法律是狭义的法律,专指普通法律,常与宪法并列使用,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  相似文献   

13.
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毫无疑问,生命权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据笔者统计,在世界公认的193个主权国家中,目前至少有154个国家的宪法以各种方式规定了生命权,生命权人宪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我国理应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把生命权载人宪法,使之成为一项宪法上的基本权利。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有的学者主张从“人权”一词推导出生命权,也有人建议在宪法上明确规定生命权。本文拟对我国生命权人宪的方式及内容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宪法1982年第1条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规定,与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它根据我国国情,用“人民”代替“无产阶级”,极大地拓展了国家政权主体的范围,符合中国这样一个尚未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其社会成员的现实状况。尤其是它改变了“无产阶级专政”中只提到“专政”一词的情况,在“专政”前面加了“民主”,使“民主专政”并列,这在当时对结束文革时期的“大民主”状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和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笔者认为,我们应进一步思考“专政”和“…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一处重大修改是在“总纲”中设立了征收征用制度。一是将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二是将宪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它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相似文献   

16.
由于目前我国宪法对党的领导的规定较抽象原则,一旦涉及具体领域,就会与法律,特别是宪法本身发生不协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条),这两条分别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不知什么原因,当初在制定宪法的时候都没有将党的领导写入其中。党的领导应当怎样实现呢?就政体而言,人大是最高权力机构,宪法所规定的人大权力的最高性是我…  相似文献   

17.
论宪法精神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除了规定国家的根本政治、经济等制度,最主要的内容有二:一是公民权利的确认;二是国家权力的设置。可以说,宪法既是确认公民权利的“宝典”,即“权利宣言”,同时也是规范国家权力的“规约”,即“权力规范”,宪法永恒不变的精神,就是要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持权力与权利的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18.
去年修改的宪法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照宪法治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宪法“第七条”是1993年3月写入宪法的。当时(1992年底)的统计,在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占48%;在商业中,国有商业约占叨%。现在还有多少呢?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已降到只占25.5%,不仅低于1993年,而且远远低于建国初期1952年(占41.54%)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半月谈》2004,(5):5-3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人民权利的根本保障。此次“两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修改宪法,“三个代表”、保护私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都将写入新宪法。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顺应时代要求,适时修订宪法,有利于中国的长治久安,必将大大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欣文 《政策》2004,(4):40-4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今年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指出,宪法修改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必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