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综观全球资本市场的历史,你会发现,股市泡沫破灭之后对经济也没怎么样。这与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对经济的致命影响完全不同。股市泡沫破灭之后,最显著的影响是财富分配效应。那些在牛市后期买入股票的投资者的资产将显著缩水,赢家则是在高位将股票卖给他们的人。财富就这样完成了转移:前者用真金白银  相似文献   

2.
潘燕 《瞭望》2001,(42)
相对于始自2000点左右的暴跌,沪深股市本月10-11日的骤然下挫大概只能称为“低台跳水”了。两天的时间,1700点心理关口被攻破,1650点失守,与今年最高点位2245相比,上证综指已跌去600多点。 就在前不久,看到互联网上有关“股底应在1500点”的评论,笔者还一笑视之。毕竟,上证攻破2000点时的欣喜仍言犹在耳,而今天,资本市场的残酷则使这预言已分明就在眼前。 数字看似枯燥,而对市场中人特别是买了“银广夏”等问题股票的人来说,则绝对意味着“惨烈”和“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3.
“政绩”辨     
选拔干部注重政绩,本无可厚非。但在少数党员干部中却存在着动机不纯的问题。有的创“政绩”,不是为群众办实事,而是给上级领导看,捞取“升官发财”的资本。他们往往置前任领导确定的大政方针于不顾,扔下一批“半拉子”工程,标新立意另搞一批显示自己“能力”的、具有个人色彩的“新项目”;有的为了出“政绩”,不顾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做表面文章,搭花架子,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甚至搞虚假、浮夸,在数字上做手脚,往成绩里掺水份,把想法说成做法,把点上的经验演变成面上的“成绩”……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4.
“我们”辨     
不久以前我在《杂文报》上发了一篇《前后左右辨》,其中说了一个意思,即主要是防止“左”,说“我们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做了不少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再不能做这样的事了。很快收到一位比我年长的读者来信,引了“我们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做了不少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这句话,在“我们”两字上加了着重点,然后说:“读不懂。‘我们’是谁?如施蛰老所说,匹夫手上无权,他负得起天下兴亡这个责任吗?”  相似文献   

5.
最近,议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了,除了议论政治工作的方法、内容需要改进以外,还对政工人员的基本素质进行了探讨。有的同志提出:政工人员必须具有演讲的才能。对这一提议,有的赞成,有的不置可否,也有的提出异议:“决不能让能说会道、华而不实的人搞政工。”他们把“能说会道”与“华而不实”等同起来。其实,“能说会道”与“华而不实”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说会道是讲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和鼓动能力很强,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华而不实是指一个人外表好看,内心空虚,言行不一,思想品德不好。二者并没有必然的  相似文献   

6.
“冒险”辨     
最近一个时期,“敢冒风险”这个词,在领导讲话、报刊文章中使用频率颇高。对此应当怎样理解?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把握?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弄清楚的问题。的确,在改革开放中走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必须大胆地去试,大胆地去闯,这样做自  相似文献   

7.
近几天沪深股市放量大涨,中信证券成为领涨的重要龙头。作为首只上市的证券公司,这只发行于股市低迷期的股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而中信亦不负众望,在整个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连续发力,带动了多个板块的走强,为低迷股市注入了强劲的人气。 目前我国证券业正处于治理整顿期:  相似文献   

8.
有 些单位 ,工作上虽没有出色的成绩 ,但到了节骨眼上 ,却都能总结出很多“经验”。不仅会上有他们的发言 ,报刊或电视屏幕上也常见这些“经验”报道。这些“经验”到底有多少推广价值?有什么指导作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无须笔者饶舌。要问这些人为什么要搞这些“经验” ,则另有奥妙。你想 ,这“经验”不就是政绩”吗?有了“政绩” ,当然就有了“政治资本” ,有了进身之阶 ,荣誉、地位也就接踵而至。这种“有唱功 ,没做功”的怪现象如同前几年的“泡沫经济”一样 ,危害很大 ,因而被人称之为“泡沫经验”。倘若任其发展 ,必将给我们的改…  相似文献   

9.
王剑 《瞭望》2002,(41)
经历了相当一段喧嚣后,10月9日, 国内股市的巨型航母——中国联通 终于驶进上交所,联通此次上市创下多项市场之最,包括流通股本、流通规模、发行方式等,无不令市场动容,其影响也必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联通的顺利发行本身就意义重大,这表明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今非昔比,市场整体规模和容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记符1995年在发行仪征化纤时,市场风声鹤唳,发行产生了巨大的困难,难以顺利发行,最后不得不由当时实力最强的券商组成的承销团包销,而仪征化纤的公开向A股市场发行的流通股本才2亿股,发行的金额仅为5.36亿元人民币。从2亿股到50亿股,从5.36亿元人民币至115亿元人民币,从难以发行到巨额资金申购,这之间仅仅只是用了7年时间,这种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在世界证券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证券市场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说明我国的证券  相似文献   

10.
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大股东,曾被人们称为股市的“提款机”。最近,上海一家权威证券研究机构研究发现,当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股市“提款机”仍在“提”个不休。  相似文献   

11.
在股市处于较大调整的时期,特别要注意保护市场的公正、公平和公开,以及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2.
张辉 《瞭望》2008,(37)
国内股市与全球主要股市联动日益增强,但仍有限,远未到亦步亦趋如果说去年中国股市仍在全球阴跌中逆势上行的话,那么今年以来,国内 A 股市场已很难从全球股市的跌跌不休中独善其身。在下跌、跳水成为今年全球股市流行词的背景下,受美股及周边股市下跌等多重因素影响,今日 A 股出现大幅下挫,亦成为今年国内证券版面的常见用语。统计显示,今年1~8月全球市值  相似文献   

13.
张辉 《瞭望》2008,(44)
怎么看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联动性,以及市场信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近日上证指数整理回稳的走势,以及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笼罩下仍基本面良好的现实,使市场人士对国内 A 股市场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关系问题兴趣再起。事实上,尽管此前中国股市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但中国宏观经济却经历了长达7年的高速稳定增长,如何看待国内股市与中国经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市场瞩目所在。A 股能否晴雨中国经济?就此,《瞭望》新闻周刊近日走访了中央财经大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世风”是指社会的精神面貌。如何估量当前社会精神面貌的状况,与理论界的“滑坡论”和“爬坡论”之争相呼应,在一般民众中也存在“世风日下”和“世风日上”的不同看法。今天,学习《中共中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坚持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考察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我以为就可以对世风“上”“下”之议作一点辨析。说“世风日下”,也有一定的道理。确实,若  相似文献   

15.
平白 《瞭望》1997,(39)
﹃糊涂﹄辨类●平白世间事有些你真想不透。比如,以常情论,人都希望自己多些聪明和智慧,但不知怎么,不少人却自作多情地成了郑板桥“难得糊涂”的知音,把那四个字高悬于厅堂以自我标榜。欣赏字抑或欣赏意?说不清。总之都认为,“糊涂”很不错。其实,“这鸭头不是那...  相似文献   

16.
“官”之辨     
沈发 《侨园》2013,(8):44-44
<正>据说古时候苏州人娶媳妇,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要用掌扇、黄盖、银瓜等装饰品,以显示尊贵的气派,而掌扇上又无一例外地粘贴上"翰林官"三个字。后来有个名叫周卜世的苏州人来到扬州,一个扬州人在闲谈中问:"你们苏州的老百姓为什么都不娶媳妇?"周卜世惊讶地反问:"哪有这回事?"那扬州人道:"我曾经在苏州住过几年,看了无数次彩轿迎亲,却都是翰林院的官员,何曾有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这虽说是戏谑之言,却也尖锐地嘲讽了苏州人这种当官的情结(见清人王应奎  相似文献   

17.
华生 《瞭望》2001,(42)
面对加入WTO,目前证券市场上谈创新的好像少一些,谈整顿的多一些。其中,比较多的共识认为,证券市场造假成风,违法乱纪现象是很普遍的。夸张的说法是,中国上市公司的99%都有假,只是程度不同。 现在大家比较集中的意见就是加大执法力度,抬高造假成本,使之得不偿失,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改变证券市场的混乱局面。这种说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能也是有效的。但是,作为一个主要的规范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途径,我觉得是很有问题的。规章制度严厉了,控制就少了。但当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全民炒股”的投机热潮鼓舞下,中国股市再演“笨钱”斗“牛”的大戏沪综指数经过14天的连续上涨,终于在4月5日“攻陷”了3300点的整数关口。期间,一季度股市数据陆续出台,不断鼓动着中国证券市场强势上冲高位。比如,一季度A股新增开户数高达501万户,超过了去年全年308.35万的开户数;一季度沪深两市成交金额达到8.63万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9.25万亿元;一季度以来,个股股价平均涨幅超过40%,ST板块涨幅更是高达80%。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传说佛里几亚国王哥帝亚斯为谢神恩,将自己乘坐的牛车祭献给了天父宙斯,并将此车结了一个复杂难解的绳结绑在石柱上。神谕因此预言,谁能解开这个绳结就可以统治整个东方。许多人的尝试都失败了。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来到哥帝安城,一剑砍开了这个结,最终成了建立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征服者。  相似文献   

20.
到底应该如何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过热”和“空置”问题?本文期望通过对反映中国房地产市场表现的一些指标的分析,给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与“过热”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冷静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