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谭红 《世纪桥》2013,(1):38-39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民族诗人、文学家、小说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和传记作者。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他广纳百川,继承了俄国的感伤主义、古典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等文学思潮,在此基础上,他还创作出了一系列奠定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基础的经典作品,他也成为了俄国第一个世界级的文学大师。普希金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们把他称作是“俄罗斯文学的太阳”。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5,(6)
欧亚主义旨在确立具有俄罗斯民族特殊性的文化定位,这种特殊性源于欧亚洲这块"发展地"既是俄罗斯文化的"地理空间",又是俄罗斯地理的"文化空间"。欧亚主义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意在打破欧洲文化中心论对俄罗斯文化的统治地位,同时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与相对性。如果非要找到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那只有在做为欧亚主义文化精髓的俄罗斯东正教中才显现出来,欧亚主义不得不将自己的文化引向宗教救世主义上,因此只能说做为文化相对论的欧亚主义文化也有将其自身绝对化的终极倾向。  相似文献   

3.
肖毓  张立保 《世纪桥》2009,(9):30-32
当今时代,人类文化发展在全球化中呈现出了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特殊主义两种相互对立的取向。这两种对立都不利于人类文化的发展。从人类文化实践的必然趋向来看文化认同是一种必将超越两极对立的新兴文化样态。文化认同超越两极对立的关键在于世界公民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理想的"美国梦"伴随着整个美国文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菲茨杰拉德是由美国文化和"美国梦"孕育成长起来的现代小说家,"美国梦"是其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这一新旧意识相互交替的历史岔口上,因此其作品的主题和题材都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但同时又带有一种缅怀过去的情绪和"重温旧梦"的冀盼,表现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使中国迎来了"社会改造"的时代。在"社会改造"的语境之中,"主义"在高度关注中"崛起",并成为"社会改造"的根本性问题。于是,时人对于"主义"的认知和解读,皆与"社会改造"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主义"因"社会改造"而崛起,故而"主义"又与从事改造社会的社团发生联系,并成为引领社团前进方向的根本要件,这又导致社团中关于"主义"的论争,继而使社团因"主义"不同而分化。但"主义"一旦进入中国并置身于"社会改造"话语体系之中,也就具有某种相对的独立性,并出现了"主义"的"本土化"趋向,从而最终促进了作为"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逐步地建立其话语权势。  相似文献   

6.
康毅 《理论学刊》2014,(1):122-126
"诗言志"与"摹仿说"作为中西文论的源头,不仅确立了中西方文学理论的传统,也作为"轴心时代"的一个重要精神产物反映、孕育和影响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和文学形态。按照发生学的说法,一种理论的产生必然依托于所处社会的自然和人文背景。采用跨文化比较的视角把文学理论同自然和人文背景联系起来考察,可以将文学本质、文学功用以及创作风格与深层的文化根源相互映衬比照,可以看出早在先秦和古希腊时期,人们对文学的不同阐释已经折射出了影响至今的中国文化中的伦理精神和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当然,对不同文化语境中古代文论的研究也是对当下理论建设的一种反省。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从"古代传统"中脱颖而出,从萌芽到形成标示出三个历史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文化的交汇时代、世纪之交的新旧"过渡时代"、"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成长的"轴心时代"。其演变结果,是构建了中国文学现代传统谱系的"结构图"。现代民族国家诉求与人的解放诉求是这一谱系的"精神本源",由此展开而形成了"思想-文化传统"与"艺术-美学传统"两大系统。前者包括启蒙-教化传统、个性解放传统、大众化传统、继承-借鉴传统;后者主要是现实主义传统、浪漫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传统。研究中国文学现代传统形成的路径及其理论的有机构成,意在从根本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精神运动轨迹"与"精神结构图"。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7,(22)
正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创造出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令中华儿女骄傲和自豪的瑰宝。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中华民族文明的宝库中,以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代表,确立了人生修德的准则和要义,"八德"是相互平行并列且相互关联的,而孝更是挺在  相似文献   

9.
邢薇薇 《世纪桥》2006,(6):27-28
俄国文学(俄语)这一概念在广义上指所有俄语国家的文学,不仅包括俄罗斯,也包括前苏联诸加盟共和国的文学。在苏联解体后,这一概念的范围缩小,仅指俄罗斯一国的文学。由于俄罗斯的文化疆界在历史上的多变和不确定性、俄语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政治因素,“俄国文学”这一概念的界定仍存在很  相似文献   

10.
2021年以来,俄罗斯在欧洲屡屡遭遇冲突,对手多是中东欧国家,且背后不乏美国的指使和纵容。这不仅体现出拜登上台后俄美间的新一轮较量,也显示出欧洲地缘政治已从欧美俄三方博弈转变为"四元"新格局。两起冲突显露地区新力量格局俄罗斯在欧洲遭遇的冲突最受关注的有两起。一起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军事对立,这是一场一触即发的热冲突。  相似文献   

11.
正在《孟子·公孙丑》中,孟子有一个"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历史论断,在《孟子·尽心下》中,孟子又解释了这个论断的含义:由上古圣王尧舜到商汤之间相隔500年,由商汤到周文王兴起又是五百余年,这之后500年便到了孔子的时代,所以每过大约500年必有圣君的兴起。孟子的这个说法揭示出商周易代是我国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节点,而这种剧烈的时代变革,又与周文王推演《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最早的"监狱文学"  相似文献   

12.
王然 《世纪桥》2014,(2):70-70,72
果戈理作为十九世纪上半期的大文豪,凭借其最具特色的写作手法和创作特色开创了果戈理时代,他对后世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对文学的追求是执着的,他的文学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相似文献   

13.
<正>西方人眼中的俄罗斯是什么样的?英国《每日电讯报》列举了数十种在西方人看来很"惊奇"的俄罗斯社会现象:俄罗斯地铁的秘密、无处不在的衣帽间、送花的讲究……1.在俄罗斯最大的博物馆———埃尔米塔日博物馆里有一群由70只猫组成的保安队,负责保护博物馆的珍宝。这一传统始自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女皇时代。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民意吸纳机制的首要环节,民意搜集机制是解决公共政策民意吸纳价值与事实弊端矛盾的关键。现有研究往往忽视了对我国全能主义时代民意搜集机制的研究,文章根据发动主体和搜集路径等维度,把民意搜集方式分成了正向收集和逆向搜集两种,由此根据二者出现频率的高低建构了民意搜集机制的四种类型。通过考察这两种民意搜集方式在全能主义时代的各自典型代表——信访工作与基层调研发现,总体而言,民意的正向搜集方式出现频率往往较低,其发挥的作用也相对有限;而民意的逆向搜集方式,则获得了执政者的大力提倡,并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贯彻和应用,这使得全能主义时代的民意搜集机制表现出了明显的“精英体察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俄罗斯与中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已有十余年,两国之间高度互信,尊重相互利益,在核心问题上相互支持,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伙伴。新时期俄罗斯仍将视俄中关系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一、当前俄罗斯对华外交政策近年来,在美国"重返亚太"带来的外在安全压力,以及俄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内在需求推动下,俄罗斯明确提出要建立欧亚联盟,重申其亚太战  相似文献   

16.
路晓冰 《理论学刊》2006,1(4):104-105
现实主义文学以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规律为准则。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要求与启蒙现实主义文学所自觉承担的历史责任,恰恰在现实主义的这一准则下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启蒙现实主义文学以文化批判为手段,以推动社会变革为目标,力图挖出国民的劣根性以警示国人。20年代早期的乡土文学文化批判色彩浓厚,充分体现了启蒙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随着启蒙主义的落潮,后期的乡土文学渐渐走出了启蒙现实主义文学的笼罩,表现出新的文学质素。  相似文献   

17.
桂强 《世纪桥》2007,(3):86-86,88
俄罗斯文学和宗教关系的研究是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一个特点,而且其势头方兴未艾。本文通过梳理文学与宗教关系视野中对普希金进行研究的问题史,可以初步说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下半期以来普希金研究者对文学创作与宗教关系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俄罗斯普希金学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8.
周文欣 《世纪桥》2014,(3):82-82,89
茨维塔耶娃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女诗人、散文家、文学翻译家。同时被誉为"20世纪的第一诗人"、"俄罗斯文学的圣处女——女皇。"茨维塔耶娃特立独行的创作特色使她的诗歌很难归于哪一派别,她的诗歌创作特色是值得人们推敲和考究的。本文通过对茨维塔耶娃诗歌创作特色出发并分析,让人们更加了解伟大诗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小说作为"十七年文学"的构成要素和重要表现形式,其作品中呈现的以"爱国主义""坚定的革命意志"、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和"无私奉献"等为核心内涵的革命理想主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展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巨大的民族向心力,展示了特定时代的精神构建与人文思索,这对现阶段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5,(6)
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现代与后现代、自由主义与后自由主义共存这一"时间丛集"和"时代交错"的现象是思考所有法律问题的前提。行政法治的形式与实质主义之下的法律都是单方意志的体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无法回应中国的法治实践。在国家推进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转向基于交往理性的合作行政法,由独白走向共识,方能破解合法性危机,为法治中国的全方位构建提供合作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