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满蒙危机”与九一八事变史桂芳1931年发生于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有预谋,有计划地侵略中国的事件,是日本政府长期推行扩张、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关于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原因,中日学者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和著述。本文想就九一...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3,(6):59-63
提起东北抗日联军,人们并不陌生。但由于这段历史已过去70多年了,人们对它的记忆也许有些模糊,但这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最早与日军进行武装斗争,坚持斗争达14年之久的人民军队。在当时异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东北抗联用,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3,(3):59-63
提起东北抗日联军,人们并不陌生。但由于这段历史已过去70多年了,人们对它的记忆也许有些模糊,但这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最早与日军进行武装斗争,坚持斗争达14年之久的人民军队。在当时异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东北抗联用,  相似文献   

4.
刘佳声 《党建文汇》2007,(12):45-45
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于1931年在沈阳爆发,随之产生的著名歌曲《松花江上》也被人传唱至今。《松花江上》叙说了1931年沈阳爆发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苦难的生活情景。然而,歌曲产生的年代并不是1931年,创作地也不在沈阳。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开始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盘山的英雄儿女仅在事变两天后,就成立了“讨日扶民救国军”(由于名称几经变化,后来统称“义勇军”),对临界侵犯的日军进行了有力的打击,打响了民众抗日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而诬称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第二天早晨,日军侵占沈阳,同日又占领长春等20多座城市。在日军的突然袭击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军不战而溃。  相似文献   

7.
刘澜波同志是东北救亡运动的卓越领导者。他于1904年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以满腔热忱投入到东北救亡这项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中。尤其在他领导东北救亡总会时期,在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亲自指示与关怀下,刘澜波同志团结各界东北同胞,将东北抗日救亡团体结合起来,为抗日复土,以至全国抗战的胜利都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受命组建东北救亡总会九一八事变后,刘澜波便和东北救亡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执行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各大城市相继沦陷,以东北军为主体,包括…  相似文献   

8.
孟悦 《党史纵横》2011,(5):61-6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在我国东北设立了诸多侵略机构,并蓄意制造事端;在侵占东北后,又扶植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奴役、压榨东北人民和掠夺资源,直至战败投降。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0周年,抚今追昔,当年日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苑》2014,(10):34-34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骤然上升。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危机。人民群众奔走相告,疾呼抗日救国,社会各界以及国民党内部的进步人士也纷纷响应,提出了许多挽救时局的主张,九一八事变使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动。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被中共开除的陈独秀也积极提出希望与中共合作,共同进行反蒋抗日的主张。1931年10月初,陈独秀连续发表《抗日救国与赤化》,  相似文献   

10.
赵俊清 《世纪桥》2011,(18):11-14
80年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武装侵略中国的战争。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14年抗战随即开始。  相似文献   

11.
80年前,日本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胜利结束。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2.
高洋 《世纪桥》2011,(20):19-22
1931年9月18日夜10点20分,日军独立守备大队第2大队的河本末守带领6名士兵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执行"不抵抗"政策,仅仅三天,沈阳、长春、营口、安东、抚顺、辽阳、本溪、四平等重要城市均告沦陷。那么,在整个九一八事变过程中,真的像民间所流传那样,东北军一枪没放吗?  相似文献   

13.
简论抗日战争的局部抗战阶段邓一民本文仅就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六年局部抗战的成因、抗日的主体及向全面抗战的转变等问题谈些粗浅意见。一、抗日战争局部抗战阶段的成因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  相似文献   

14.
谢明 《党史纵横》2013,(11):26-28
坐落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的张氏帅府,俗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九一八事变前,这里是东三省最高权力和最显贵家族的象征。伪满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15.
王凡 《湘潮》2005,(6):4-10
周尚珏老家在吉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丧,全家流亡到北京。1943年,他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院,在读三年级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的起点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还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对此,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孙宅巍回忆,199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60周年纪念日,他到沈阳去参加研讨会。会上,东北的抗战史研究专家就提出,抗战应该从1931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如果不这样看问题的话。  相似文献   

17.
于苏军 《党史纵横》2012,(11):42-43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奉不抵抗之命,源源撤进关内。日军气焰嚣张,循着东北军撤退踪迹穷追猛打,几入无人之境。1932年1月3日,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的东北大学由奉系地方势力1923年创立于沈阳(时称奉天),最初以为东北培养人才为目的。由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国共内战的进行,该校在创办后的20多年中,大半时间被迫流亡他乡,历尽艰辛。由于以张学良为代表的东北地方势力与该校有深厚渊源,东北大  相似文献   

19.
肖竹 《党史纵横》2010,(9):24-28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蔡廷锴率十九路军调防上海。1932年1月18日,日本派陆战队登陆上海。蔡廷锴、蒋光鼎率十九路军立即奋起迎战抵抗,因而十九路军和蔡廷锴成为在全中国声名大噪的抗目军队和爱国将领。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相继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1931年9月26日,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一个星期后,当蒋介石得知日本不接受国联调停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