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坐飞机约60次,尽管经历过险情,但都化险为夷。而为毛泽东开飞机时间最长、次数最多、信任度最高的专机长,就是如今还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88岁高龄的泰国华侨蔡演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一生很少坐飞机。据毛泽东专机组柳昆尚同志的回忆,建国后至1958年,毛泽东乘机42次,共计156小时8分钟。这对于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而言,实在是少得可怜,甚至令人难以相信。当时,党中央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严格控制毛泽东乘飞机出行,于是,火车就成为毛泽东到全国各地考察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毛泽东为数不多的飞机之行中,有三次格外值得大家关注,那就是毛泽东有生之年第一次坐飞机、建国后毛泽东第一次专机之行和最后一次专机之行。  相似文献   

3.
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的何廷一,在1956年至1958年间,受空军党委以及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指示,执行毛主席的“空中接送”任务。笔者经刘亚楼的夫人翟云英的介绍,有幸访问了原空军副司令员何廷一将军,了解到毛泽东的“云中岁月”。北京空军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代号为4202的苏制伊尔-14型运输机,不少人认为是毛泽东的专用飞机,其实不然,它只不过是毛泽东乘坐过的为数不多的飞机中的一架。毛泽东生前没有专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组建了空军,民用飞机也从无到有。按理说,毛泽东应和周恩来等一样,该有专机了,但中央为…  相似文献   

4.
李克菲 《党建》2009,(5):58-58
2008年10月,在珠海日东广场停放9年的毛泽东专机出售,要价800万元。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中央领导人乘坐专机往事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北京空军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代号4202的苏制伊尔——14型运输机,很多人都以为是毛泽东的专用飞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它只不过是毛泽东乘坐过的为数不多的飞机中的一架。毛泽东生前不仅没有专机,而且连坐飞机的“权利”都不能随意“享受”。 建国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共和国组建了自己的空军,民用飞机也从无到有,按理毛泽东和周恩来一样该有专机了,但中央为保证毛泽东的安全,作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禁止毛泽东坐飞机。因此,毛泽东几次向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一生很少坐飞机。据毛泽东专机组柳昆尚同志回忆,建国后至1958年,毛泽东乘飞机42次,共计156小时8分钟。当时,党中央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严格控制毛泽东乘飞机出行,于是,火车就成为毛泽东到全国各地考察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毛泽东为数不多的飞机之行中,有3次格外值得关注,那就是他有生之年第一次坐飞机、建国后第一次专机之行和最后一次专机之行。第一次坐飞机  相似文献   

7.
胡适与中共     
胡适曾称赞毛泽东的文章“眼光很远大”。 毛泽东希望胡适能成为连接美国朝野与中国共产党的桥梁与中介。 胡适致电毛泽东,希望中共“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党”。 1949年,胡适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登上蒋介石派来的专机飞往纽约。 1956年,毛泽东在政协会议上说,“胡适这个人真顽固,我们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毛泽东坐飞机一波三折 新中国建立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共和国组建了自己的空军,民航也从无到有.按理,作为共和国领袖的毛泽东也应有专机了,可事实却不是如此.毛泽东对空军的厚爱众人皆知,可他不仅没有专机,每每外出要求空军给派飞机时,都遭拒绝.堂堂的党、国家和军委主席,连坐飞机的权利都享受不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曾有一条禁止他坐飞机的不成文规定.因此毛泽东几次向刘亚楼提出要坐飞机,刘亚楼都以"空军没啥好飞机,飞行员水平也不高"为由,委婉地加以回绝.面对集体的决定、战友们的关心,好长一段时间内,毛泽东只好"忍气吞声",个人服从组织嘛.每次离京出巡,他只能将就着坐专列.  相似文献   

9.
B篇:周恩来的专机任务一点不稍轻松 一、"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为执行周恩来出访专机任务敲响了警钟 60年代初,空军开始担负中央首长出国访问的专机任务,何廷一肩上又落下了执行周恩来出访专机的重任.这是他在完成毛泽东的专机任务一年后,领受的又一重要使命.他为能执行总理的专机任务,感到万分荣幸.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生很少坐飞机。据毛泽东专机组柳昆尚同志的回忆,建国后毛泽东乘坐飞机42次,共计156小时8分钟。这对于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而言,实在是少得可怜,甚至令人不可相信。当时,党中央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严格控制毛泽东乘飞机出行,于是,火车就成为毛泽东到全国各地考察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毛泽东为数不多的乘坐飞机出行当中,有三次格外值得大家关注,那就是——  相似文献   

11.
正空军的专机工作,是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关怀下建立起来的,在空军建立初期就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期,空军能作为专机飞行的飞机不多,乘专机的人也少。起初只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几位领导。稍后,各大区的领导同志来京开会、办事也有乘专机的。但总的说来,乘专机的人还是少的。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国际来往增多,使用专机也越来越多。于是,我们把专机分为一、二、三级,供"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常说:“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这个“罗长子”就是罗瑞卿。他曾长期任公安部长,经常在毛泽东身边负贵安全保卫工作,因此毛泽东对他十分信任,也才说出那样风趣的话。这位戎马倥偬、身。经百战的将军一生经历过数不清的危难,甚至几次危及生命,但每次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人称“不死将军”。  相似文献   

13.
“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为何廷一执行周恩来出访专机任务敲响了警钟 20世纪60年代初,空军开始担负中央领导人出国访问的专机任务,空军副参谋长何廷一肩上又承担了执行周恩来总理出访专机的重任。这是他在完成毛泽东主席的专机任务一年后领受的又一重要使命。他为能执行总理的专机任务,感到万分荣幸。 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为了让新中国走上国际舞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08,(7)
毛泽东一生很少坐飞机。据毛泽东专机组的同志回忆,建国后毛泽东乘坐飞机42次,共计156小时8分钟。在毛泽东为数不多的乘坐飞机出行当中,有三  相似文献   

15.
许枫 《湘潮》2012,(7):14-15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纵观毛泽东的一生,青年时期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的工作经历,是他一生中紧要的一步,因为在这期间他接触的一些人、经历的一些事和阅读的一些书,为他的人生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他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唐春元 《学习导报》2013,(15):38-39
毛泽东、潘心源和易子义脱险到达铜鼓后,大家说着各自“脱逃”的经历.毛泽东说:“后来,我给了团丁两块银元才得以脱逃..看来还是银元管用!两块银元救了我一条命。”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通常把国家元首的专机命名为“空军一号”.严格来说,“空军一号”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称号.那么,毛泽东乘坐的中国“空军一号”是什么样子呢? “外国人的飞机我不坐”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尚没有专门的“空军一号”,甚至没有专门一架飞机用作领导人的专机.通常是领导人乘坐哪架飞机,哪架飞机就被确定为专机,专机内的设施也非常简单,远没有西方国家的完备奢华.  相似文献   

18.
牛海红  吴冰 《实践》2014,(5):31-31
历史逻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失败为成功之母。”毛泽东同志也长说,前途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9.
1938年3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受党中央和毛泽东委托,乘飞机取道新疆赴苏联,前往共产国际完成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党中央和毛泽东派任弼时此行共产国际,还得从王明回国说起。1937年11月29日,共产国际派苏联专机送王明、康生回延安。在此之前,王明在共产国际呆了整整6年。由于共产国际远离中国革命实际,对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不太了解,王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到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高度信任。1931年10月,王  相似文献   

20.
专机,是一个经常见诸报端的名词。享受专机待遇的要么是某某领导人,要么是有权有势或者特别有钱的大人物。然而,专机上的实际乘客往往有许多人,除领导人之外,还会有方方面面的助手、随从、秘书、记者及服务人员,所以专机也就不那么"专"了。有没有为一个乘客而飞的专机呢?有。我本人就有一次一个人乘坐一架客机的独特经历。1996年,我因执行联合国公务经埃及首都开罗飞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埃及航空公司就给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