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东红 《世纪桥》2008,(4):104-105
学生党员发展和学生党支部发展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学生党建工作的党员发展机制创新、学习教育机制创新、实践锻炼机制创新、监督考评机制创新等。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灵魂与根本,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与实践深刻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他们在管理创新、发展机制创新、科技创新、融资体制创新、环境创新等方面大胆实践,促进了高新区的迅速发展和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3.
创新既是人的存在方式,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一方面指向人的发展的现实需要,即当代中国人的素质能力的提升和人的现实生活状态的改善,另一方面,创新发展理念又基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即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层次和领域在内的当代中国社会整体领域的不断发展进步。为此,必须通过大力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以及社会整体领域的制度创新等,来落实创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发展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一条主线,江泽民和邓小平在发展地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保障、发展主体、发展关键等问题上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并且江泽民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文件精神,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北京全面创新改革在全国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等部门和单  相似文献   

6.
刘金祥 《唯实》2012,(2):91-94,61
推动文化创新是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文化创新主要包括文化价值观念创新、文化思维方式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形式创新、文化业态创新和文化传播手段创新等维度。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11)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使以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向创新驱动。公报提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的需求,创造新的供给,推动新的技术、产业、业态的蓬勃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指出,"创业"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改革是成都"十三五"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强大推动力。目前成都服务业发展面临结构不合理、增速下行压力增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创新不足等问题。必须把创新放在成都服务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新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新理念,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但最新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山西部分领导干部对推进创新发展信心不足,主要有对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身创新能力相对欠缺、推进创新发展的客观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等三方面原因。为此,必须通过加强学习、深化改革、营造舆论环境等,提升领导干部推进创新发展的信心指数,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创新发展新理念,勇于承担创新风险,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相似文献   

10.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创新放在了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如何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难点和重点在哪里,且听专家为我们解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相似文献   

1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走依靠知识创新的发展道路,只有在以开拓市场为先导的大开发知识创新理念、以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知识创新综合竞争实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大开发知识创新管理体制、依靠用人机制创新为根本的大开发知识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知识创新能力的工作成绩评价标准、有利于人才充分实施知识创新的管理模式、以信息化推进和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知识创新发展思路等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才能够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潘建红  武宏齐 《求实》2016,(9):46-53
科技社团具有独立性、非盈利性等特点,探讨科技社团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影响,科技社团在创新发展战略中呈现问题。研究面向十三五规划发展的要求,从科技社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角度切入,探讨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定位与缺失,并提出科技社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创新发展理念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大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是国内发展形势所迫、世界发展大势所趋、民族命运所系。以习近平首次将创新上升为发展理念、首次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论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为标志,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经历了三个阶段。创新发展理念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居于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根本动力保障,为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赢得主动提供了战略支撑,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解决好这一动力问题是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从科技资源投入、科研成果产出、创业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维度分析,内蒙古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内蒙古科技创新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优化科技创新区域布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筑牢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发展壮大创新型企业、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模式、优化创新环境是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创新发展理念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大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是国内发展形势所迫、世界发展大势所趋、民族命运所系。以习近平首次将创新上升为发展理念、首次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论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为标志,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经历了三个阶段。创新发展理念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居于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根本动力保障,为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赢得主动提供了战略支撑,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洁 《学习月刊》2016,(5):9-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省一直高度重视创新在发展中的作用,“科技湖北”、“创新强省”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符合中央精神、切合湖北实际。“十三五”时期,把创新发展放在湖北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从湖北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把创新放在湖北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张春法 《唯实》2015,(4):78-79
近年来,江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取得了快速发展,如集聚水平逐步提升、规模经济初显效应、产业发展持续优化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等,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个体发展差异显著,产业同构现象严重;高端人才十分匮乏,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产业创新缺乏活力,运营管理粗放低效等。为此,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夯实微观基础;以人才创新为动力,打造智力高地;以产业创新为方向,构建比较优势;以制度创新为依托,改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郝宪印  王韧 《理论学刊》2023,(1):108-11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生态约束下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协同发展关键在产业协同创新。当前,学术界对生态约束与区域产业发展、流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流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路径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生态约束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虽然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但产业协同发展要求较为强烈,并有许多大江大河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立足生态约束目标,从顶层设计、产业链协同、要素互补、市场开放共享、平台载体共建、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推动实现全流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