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光地虽然不是经济专家,但他还是具有一定的经济意识的,能够利用经济手段解决国家面临的救灾与生产激励问题,也尝试过用改变生产结构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区域与消费区域错位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一、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内涵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就是通过各种调控手段使国家之内的各经济区域能合理地分工协作,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达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总目标。具体来说,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区域在国家既定的政策条件下,如何认准自身的优势,选择合理的产业结构,使自身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经济,实现区域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就是站在国家总体的角度,根据具体的经济区域国情,制定出相应的经济政策,使各个区域经济能健康发展、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3.
邹玉娟 《求知》2012,(12):37-39
国际金融危机后.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国家开出了两个药方: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通过出台一系列区域经济振兴规划,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从区域经济振兴规划来看.2009年以来我国区域振兴规划频繁出台,国家新一轮的区域发展振兴规划全面展开。东、中、西部一些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也给予了相关政策和资金财税的配套支持。  相似文献   

4.
韩国新总统卢武铉在就职演说中表示,他的执政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这一目标可谓宏伟,但要实现却非易事。正如卢武铉所说,韩国要想成为东北亚的中心,前提是半岛必须实现持久的和平。而要实现半岛和平,首先就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包括核问题在内的对朝关系,二是与美国的关系。此外,协调与周边大国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卢武铉在2月25目就职典礼上提出了对朝鲜的“和平繁荣政策”。这一政策既是金大中“阳光政策”的延续,也是对它的补充和发展。在当前;这一政策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进展和南北经济合作的实际成果。无论是过去的金大中政府,还是现在的卢武铉政府,在朝鲜核问题上都强调两点,  相似文献   

5.
任何国家经济政策体系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是政策主体为了解决某些经济政策问题,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工具所引起的。政策主体不论是解决宏观经济问题,还是解决微观经济问题,都必须通过经济政策工具的运用机制来加以运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总经济政策目标看,是通过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调控,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从基本政策目标看,是运用相应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关经济政策来实现其总目标;从具体经济政策着,是通过税收政策、收入政策、利率政策、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将基本经济政策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国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是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机遇,同时也解决了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难题。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冲击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缓解了城乡之间和地区之...  相似文献   

7.
中国从区域层面推动低碳发展将受到低碳经济与地区本位利益、低碳经济与区域平衡发展、低碳经济与区域优化发展三大矛盾制约,因而必须要跳出仅仅从低碳视角研究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狭隘视野。"三大矛盾"将产生两个重大的经济后果:低碳经济区域悖论和碳排放的区际转移,这对于促进落后地区加快发展和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本文认为,应对这两大难题,应当积极推进两大战略:第一,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战略。第二,完善产业转移战略。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素霞  蒋同明 《学理论》2008,(12):41-44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继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本文立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针对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互动性较差、差距扩大三大问题,借鉴区域平衡增长论、区域不平衡增长论和区域阶段发展论,探讨了国外典型区域经济政策的战略选择,重点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变化和政策调整,提出今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和谐、互补和循环四个新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困扰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难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措施的出发点是农民利益,落实到基层的效果如何,以及各种政策之间的协调会不会出现问题,必须回到实际中去检验。近几年来。国家进行的规模较大的减轻农民负担的工程中,以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电纲改造最为典型。农村税费改革和电网改造两项宏观政策的绩效和遇到的问题,与现有的研究结论是否相符?政策成本有多大?政策是否可持续?这些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示?带着这些疑问,本次调研以安徽省定远县为对象,综合考察税费改革和电网改造两个工程的实际效果,探察存在的问题。在一个理论框架下。从缓解“三农”问题宏观层面讨论国家扶农政策制定的着眼点和协调关系。调研过程申,我们采用领导访谈、实地考察和问卷发放的形式.走访了定远县分管财税和工业的两位副县长,到农业、财政、电力等具体部门详细了解情况,实地深入两个乡镇的政府、走访三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在全县37个乡镇平均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在数据分析基础上,本文对比了税费改革和电网改造的绩效,井从实施方式、改革成本、实质效益三个角度对适两种减负方式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新形势下有关“三农”问题政策制定的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6)
泰国和缅甸是东南亚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历史上,泰国和缅甸曾是中南半岛势均力敌的两个强国,一直充斥着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斗争。冷战后泰国如何同缅甸军政府打交道,如何与缅甸政府共同解决彼此存在的问题,成为考验泰国历届政府的外交难题。主要梳理了冷战后泰国对缅甸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和谐”的公共政策制定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然而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在价值取向、政策主体和决策系统方面都存在着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当前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应遵循三个原则:效率公平并重原则、公共利益导向原则和规范化原则,并以这三个原则为切入点,着重解决当前我国公共政策中面临的两大难题一弱势群体和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2.
曹立 《求知》2005,(12):8-9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这种不平衡过大,将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区间经济基础、文化背景、资源禀赋差异很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对促进“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新突破就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13.
临水  郝丹 《瞭望》1999,(33)
旧中国遗留的会道门,解放初期遍布城乡。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有会道门300多种,道首80多万。他们蒙骗群众,危害社会,有的甚至对抗政府,S人民为敌,进行武装暴乱,杀害干部和群众,阴谋颠覆新生政权。人民政府成立后,即对其予以取缔,或者勒令自行解散。由于情况明,决心大,作法好,政策正确,不到三年时间,就基本解决了这一社会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与社会各界的拥护。记得,程潜老先生曾这样说过:“开始对共产党夺取了天下,能不能治理国家有怀疑。一是能不能解决反动会道门问题,二是能不能解决民族问题,这两个问题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国家为实施赶超战略而对东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尽管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解决,但收效甚微。本文通过详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内生机制形成的机理,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路径,并进一步指出适度的政策梯度是成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政府经济政策运行的社会成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经济政策运行的社会成本分析袁峰正如任何企业家都不能忽略产品成本与收益两个方面,政府做出经济政策同样需要考虑政策运行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而且衡量政府经济行为的优劣也取决于这两者一定的比例关系,即主要是看它能否以较少的社会成本取得各种实际成果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益有赖于生产资源在区域间和部门间同步配置的优化程度。因此,在资源赋存不均质、资源流动非完全的情况下,国家或政府倾向于制定旨在调节区域经济运行和区际经济关系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经济资源空间配置最优化的区域政策,并同时制定旨在调节资金、信贷的流量与存量在部门或产业间配置与流动方式、程度以实现资源的产业配置最优化的产业政策。通过这两种政策的效应重合,国家力图赢得国民经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化过程中,网约车崛起和发展的基础动力是基于合作理念形成的价值链和商业模式,这种新经济业态通过合作链结合信息、资本和私人资源,通过市场竞争方式,对有深远管制传统的巡游出租车行业形成了巨大冲击,成为了新的世界性治理难题。日英美等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对网约车的发展不予支持。在我国,虽然网约车带来了洗白"黑车"、冲击监管政策和撕裂价格规制的三重冲击,但同时也得到了产业结构理论、市场竞争理论、新兴市场规制理论和共享经济理论等四重力量的支持。政策制定者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转化成了政策制定中的合作思维,最终形成了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融合发展的政策,有效解决了新旧经济业态冲突的难题。这一合作思维来源于对合作时代的把握,来源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来源于对准公共交通产品合作生产方式的认可。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政策制定者应用合作思维解决治理难题是一种有现实价值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扩招和就业观念并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二元经济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才是我国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而不合时宜的户籍制度等构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要寄望于二元经济的改变,当前最为现实的方法是拆除那些妨碍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壁垒。  相似文献   

19.
区域政府合作难题的理论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政府之间的合作正在逐步形成,在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区域政府合作的难题概括为集体行动的难题,囚徒博弈式的难题,公地悲剧式的难题和不完全信息状态下协作的难题,并从这四个角度分析了区域政府合作中协调行动难以达成,区域合作旗帜下的利益冲突,区域合作中共享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信息沟通机制缺失等问题,旨在为提高区域合作绩效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0.
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的时空约束,有效畅通区域间要素流动。从历史逻辑出发,我国区域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低水平区域均衡到效率优先导向的区域非均衡,再到区域统筹协调转向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从理论逻辑的角度,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价值分配环节赋能资源有效配置;通过价值实现环节赋能市场变革;通过价值创造环节赋能区域间分工协作,从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现阶段,数字经济对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和基础条件,但仍面临“数字鸿沟”现象不断扩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地方数字治理方式单一、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难题。为此,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构建区域间数字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有利于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通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