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宗教管理现代化的问题已经越来越重要。这种管理的现代化不仅能促进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战略的实施,而且关系到我们能否将如今宗教和顺、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保持下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西部大开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宗教、民族政策是极其成功的。面向新世纪,我们更应开拓创新,从法制、观念等各方面入手,使管理方式和管理思维与时俱进,努力促进宗教管理的现代化.使宗教“与社台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相适应”,开辟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也好,目的都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们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文拟对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涉及宗教和宗教工作的中心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论断的提出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总结国内外处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经验教训的总结和理论升华;这一论断具有深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内涵十分丰富,应该全面准确地加以把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做好“相适应”的工作需要党、政府和宗教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正确对待,认真作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宗教具有长期存在必然性首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得以生  相似文献   

5.
积极正确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我们宗教工作的根本方向和目的。实践证明,我国的几大宗教只有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路,才有可能符合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在我们这样一个实行政教分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对宗教的“引导”过程中应当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自1962年李维汉提出“宗教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①”观点,到1982年他正式向中央提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②”的建议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对这一命题都有不少的重要论述。1993年11月7日江泽民同志在第18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对“引导宗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江泽民总书记对做好宗教工作明确指出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又指出:“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也好,目的都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我国宗教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课题,是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1.宗教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须与所处的社会制度相适应,这是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2.宗教教义和宗教伦理道德方面的积极因素,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能够相适应的内在基础;3.我国宗教信徒与广大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信仰的差异是次要的,这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根本的依据;4.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各宗教是能够不断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主席提出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不仅是对党委和政府宗教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对宗教界的殷切希望。同时,也为我国宗教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使宗教界看到了我国宗教事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位置,使全体宗教信仰者更加坚定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也好,目的都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长期存在,如果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则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百业兴盛。反之,就会发生冲突,则国家分裂,民族纷争,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这是历史发展所证明的。因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林会相适应是当前必须充分认识和抓紧抓好的重要工作。根据实践,笔者试就“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深刻认识党的家技信仰自由…  相似文献   

1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处理当代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工作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的重要理论创新。对这一理论,以往的研究者大都从宗教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笔者认为处于主导地位的党和政府在这一“相适应”的过程所起到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其政策导向自然也成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拟以此为视角,通过对引导导向问题的重要性和基本内涵,以及在现实工作中如何把握进行分析,深刻阐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希望以此能给相关部门的政策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继承党的第一、二代领导集体正确的宗教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上 ,创立并丰富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理论。在宗教工作中 ,准确、完整、辩证地实践“相适应”理论 ,就能有效地防止宗教极端主义的危害 ,就能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同时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做好宗教方面的工作,团结、帮助、教育宗教界人士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爱国爱教,目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处理宗教问题时,要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尽力发挥宗教伦理和宗教道德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使之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发挥多层次道德体系的作用,才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一种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而广泛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迄今为止的所有社会形态,由于宗教极强的稳定性和继承性,从而使它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因此,怎样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宗教应该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通过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前进,与社会主义同生存、共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嘉鱼县宗教工作的特点,存在问题等,提出关于加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几点思考,以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相适应,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宗教问题历来是新疆稳定的晴雨表.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命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宗教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进入了成熟阶段,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发展、新贡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坚决抵御境外宗教渗透;要加强宗教界的思想和队伍建设.只要我们认识统一,态度坚决,政策稳定,措施得力,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找到宗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妥善处理宗教和宗教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地因势利导,为宗教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就一定能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1月,江泽民主席提出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不仅是对政府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对宗教界的殷切希望。同时,也为我国宗教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使宗教界看到了我国宗教事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必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新时代赋予"相适应"更加丰富的内涵,"相适应"既是积极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现途径,更是积极引导的目标追求。要发挥好积极引导的关键作用,必须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本质和内涵,进一步探索研究宗教和宗教工作的规律,指导宗教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20.
根据嘉鱼县宗教工作的特点,存在问题等,提出关于加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几点思考,以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相适应,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