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目前对牛瘤胃臌胀病发病机理的几种看法 牛瘤胃臌胀病可分为泡沫性和非泡沫性两种类型,对于疾病的预后,前者要比后者危害性大。由于此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治疗效果一般不能令人满意。目前对此病的发病机理有三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牛吃了过量的豆科牧草(这些牧草含有细胞浆蛋白质、皂角甙、果胶等成分),导致癌胃液的粘稠度增高和表面张力降低。瘤胃内容物中的泡沫,是由于瘤胃内容物粘稠度增高或瘤胃液表面张  相似文献   

2.
Jembrana病(Jembrana Disease,J D)1964年首先发生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由于该病类似牛瘟,而令人关注。虽然在日本的协助下采取了一些防疫措施,但迄今对其病因尚未查清,因而诊断及治疗方法都尚未确立。本病是以发烧、淋巴肿大、粘膜及桨膜出血、腹泻等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1964~1965年初发时,死亡率高达71.3%。目前,巴厘州的8个地区中,在西部3个地区呈地方流行性发生。1983~1987年5年之间的发生数(括号内为死亡率)分别为541头(12.75%),1078头(17.63%),882头(18.59%),827头(23.9%),1063头(14.56%)。  相似文献   

3.
我校教学实验农场荷兰乳牛群,1984年5月~1989年6月有4头发生放线菌病,全部治愈。临床表现 病初在颊部下缘或咬肌的下后部位出现界线分明的骨性硬肿,触诊不热,但按压敏感。硬肿缓慢增大,致患侧面部变形,重者影响采食、吞咽、咀嚼。病畜逐渐消瘦,奶量剧降。有的病例患部皮下出现脓肿。有的病例皮肤破溃,排出粘稠、黄色脓汁,并形成瘘管。探针检查,瘘管直通下颌骨髓隙。手术切开见患部下颌骨坏疽溃烂,形成蜂窝状腔洞,腔洞内充满肉芽组织,肉芽组织中夹杂着黄色粘稠脓汁。骨疡的周围有骨质增生,  相似文献   

4.
牛螨病调查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粮油食品出口公司肉牛基地饲养的牛群,近年来,发生螨病,发病率达30.37%,最高可达80%。严重影响着肉牛养殖业发展。为有效地防治该病,我们在1985~1986年对本区11个县的肉牛育肥场的牛螨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1988年元月以来,我场六队放牧的怀孕母牛和初生犊中发生李氏杆菌病流行,造成了较大损失。有关本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流行情况 六队位于二场场部东南3km处。该队养有3个繁殖牛群共426头(基础母牛360头),以放牧为主。品种有黄牛、犏牛、荷兰牛及杂种牛。1988年元月至6月22日共有26头怀孕母牛先后发生流产,流产率7.2%。168头犊牛中只有38头于产后1周内发生下痢,发病率22.6%。经治疗有27头治愈,治愈率为71%,11头死于全身性衰竭及败血症,致死率28.9%。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4月 ,福建省漳平市灵地乡某村的黄牛发生以流涎和下颌、颈部水肿为特征的疫病。该自然村饲养黄牛 45头 ,发病 9头 ,发病率为 2 0 .0 % ,死亡 3头 ,致死率为 33 .3 %。以前与该村邻近的新桥镇产盂、武陵坑、产坑、秀溪、龟池 5个村的水牛曾发生过同样症状的疫病 ,当时发病 44头 ,死亡 33头 ,病死率达 75 .0 %。由于前次诊疗的经验 ,经综合防制很快控制了本次疫情 ,损失较小。1 主要临床症状病牛精神萎顿 ,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 ;体温升高达 41℃ ;病牛下颌、咽喉部、颈部皮下组织炎性水肿 ,有的波及胸前及前肢 ;病牛舌肿胀 ,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南阳地区是牛巴贝虫病的多发区 ,每年蜱活动季节都有大批牛发病 ,这不仅使乳牛产奶量急剧下降 ,并且还影响牛奶的质量 ,严重者可致牛死亡 ,对畜牧业造成极大危害。临床症状 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 ,轻型 :表现为稽留高热 ,体温达 41℃ ,3~ 5d后恢复正常 ,体表淋巴结轻度肿胀 ,眼结膜充血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常有便秘现象 ,一般转归良好 ;重型 :初期病牛精神、食欲欠佳 ,呼吸加快 ,便秘 ,2~ 5d后病情加重 ,反刍迟缓或停止 ,粪呈黄棕色 ,黏膜上有深红色出血斑点 ,且有黄疸现象 ,病牛迅速消瘦 ,弯腰缩腹 ,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8.
癫癎病(又叫羊羔风)是人畜共患疾病,治疗不易。我们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十几种中草药,组成薄荷镇惊汤,自1963年以来用这个方剂试治癫癎病牛130余头,有效率达90%以上。 (一)症型 癫癎病是一种突然发作,全身痉挛抽搐,丧失知觉,口出涎沫的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9.
我校的1头供教学实习用黄牛,在作临床检查时发现该牛肝区疼痛。为查明病因,做了超声探查,肝脏未发现异常;在探查胆囊时,发现在胆囊液平段波中有1个异常的中高反射波,即怀疑有胆囊结石的可能。于禁食12小时后再行探查,结果仍可见到这个中高反射波,诊断为胆囊结石。在实习结束后将牛剖杀,经查胆囊内有1卵圆形结石块  相似文献   

10.
牛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脓性疫病,以局部发生硬肿为特征。本病零散发生,常不引人注意,较难治愈,对生产有一定影响。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使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侵害骨组织、软组织,热毒注滞,发生硬肿。粗糙的草料,常刺破口腔,易于诱发本病。病菌常侵害牛上、下颌骨及喉头下部肉垂,结块肿硬,大小不一;初期按之坚硬,日久局部成脓变软,破溃流白色稠脓,长时间不愈;少数形成瘘管,经久不愈。病程可延至数月或数年。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笔者用传统的兽医割治和埋线疗法,治疗猪喘气病1241例,治愈1088例,有效率为87.68%。 治疗方法 治喘一穴:肘头顶端向背中线作垂线与督脉线的交点为割治中点;治喘二穴:在倒数第6~9肋间,背最长肌下缘处作埋线。操作方法:先将治喘一穴按常规方法消毒,沿督脉作5~7厘米深达脊突的切口,然后用止血钳或手术镊子,在切口深部四周扩创,并反复5~7次机械刺激皮下组织和脊间韧带等,同时割取出少量皮下组织。最后埋入羊肠线7厘米,撒布消炎粉,缝合切口。治喘二穴,与背最长肌平行,在深部肌肉组织内仅只埋入羊肠线7cm,施术完毕。  相似文献   

12.
牛巴贝虫病是由双芽巴贝虫和巴贝西虫寄生于牛血液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是通过蜱传播的 ,有明显的季节性 ,多在 410月份发生 ,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在新疆地区牛急性巴贝虫病为常见病 ,其常规治疗方法是用阿卡普林和贝尼尔 (血虫净 )肌肉注射 ,但由于一直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虫体已产生抗药性而难以治愈。笔者经过 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 ,用适当剂量的贝尼尔配制的液体进行静脉注射 ,可迅速有效地治愈牛巴贝虫病 ,减少了该病对养牛业带来的损失。1 临床症状体温升高至 40 .0 41.5 2℃ ,持续 1周甚至更长时间。病畜精神沉郁 ,食欲…  相似文献   

13.
牛支原体感染可引起牛呼吸系统综合征、结膜炎、中耳炎、乳腺炎、关节炎甚至流产等疾病,给各国养牛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由于目前尚无疫苗及有效的药物可用于该病的防治,及时诊断牛支原体病有利于牛场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扩散风险,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就牛支原体病的临床特征、牛支原体分离培养、牛支原体免疫学检测、血清学诊断及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支原体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支原体感染可引起牛呼吸系统综合征、结膜炎、中耳炎、乳腺炎、关节炎甚至流产等疾病,给各国养牛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由于目前尚无疫苗及有效的药物可用于该病的防治,及时诊断牛支原体病有利于牛场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扩散风险,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就牛支原体病的临床特征、牛支原体分离培养、牛支原体免疫学检测、血清学诊断及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牛昏睡嗜血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昏睡嗜血杆菌病由昏睡嗜血杆菌引起。早在1955年就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生了牛的血栓性脑脊膜脑脊髓炎。随后在美国的很多地区、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瑞士和英国均有该病发生。在苏联和罗马尼亚也报道有症状类似的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县沿海地区在六十到七十年代发生牛喘气病3千头,致死率高,严重危害耕牛的发展。关于本病的病原,争论很大。我县畜牧兽医人员对本病作了长时间的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初步查明系中毒症,是牛食入患病的甘薯而发病,甘薯炭腐病是主要的病原。尚未见有关甘薯炭腐病引起牛中毒发病的报道,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8年9月我们收治附红细胞体病牛5例,治愈3例,死亡2例。 (一)临床症状 1例病情较轻,拉稀已有半年。病牛营养中等,精神不振,瘤胃轻微臌气,鼻镜微干,颌下淋巴结轻度肿大,眼结膜淡染,并有轻度结膜炎,呼吸音粗历,肠音弱,体温39.6℃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 5月至 7月初 ,河北省滦县杨柳镇部分村庄的牛群发生了一种以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 ,经现地调查、治疗试验 ,初步诊断为巴贝虫病。 2 0 0 3年 6月 ,将病牛血片和在牛体表收集的蜱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 ,确定病原为牛巴贝虫 ,传播媒介为微小牛蜱。  流行病学调查与发病情况 杨柳庄镇部分牛以放牧为主。历史上本镇虽无此病流行的记载 ,但其北邻的迁西县却是本病的流行区。近年来 ,此镇不断有农户从迁西县引入牛 ,这可能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 ,5月上旬开始零星…  相似文献   

19.
我院用烧烙法治疗牛皮肤真菌病15例,基本是一次治愈。具体治法 采用直径18~20mm,长50cm的螺丝杆或自制的25mm×35mm三角小烙铁一个。将牛保定于六柱栏内,助手用鼻钳子钳住牛鼻子,将小烙铁或螺丝杆用煤火烧红烧烙患部,由轻到重反复画烙3~4次,将磷屑或痴皮烙掉,以见到红色为宜。一般3~5天即可痊愈,日后逐渐长出新毛。本法安全、经济、易行,基层技术人员及畜主均可施术。但要掌握好烧烙深度,避免损坏真皮,使毛不能再生。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用茶叶煎剂治疗牛黑斑病甘薯中毒二例、牛急性六六六中毒一例,均获痊愈。方法是:每次用茶叶250克左右,浓煎灌服。 体会 茶叶味苦而甘,性寒,入心、肺、脾、胃四经,能去上焦郁热,除痰化食,清头目,利二便。现代医学证明,茶叶中含咖啡碱2~4%、鞣质3~13%,还含有芳香油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