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万红 《人民公安》2014,(23):54-55
慢半拍的空嫂、"保龄球"教授、"白蓝"解说员、电器清洁工、蓝眼睛警察,是我在英国见到的不同职业人。他们不看服务对象的地位,用同一标准对待所有的人和事。这种自然流露的职业态度引人深思。警察也是千万个职业中的一种,如果我们把人民警察的职业准则牢记于心、外化于形,让工作过程成为向社会传递服务和温暖的过程,那么我们的职业态度无疑会成为解困、减压、获得个人价值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邓玉萍 《公安教育》2013,(10):33-36
公安部对新时期的人民警察提出了"三懂四会"的新要求,即新时期的人民警察必须"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笔者认为,在"三懂四会"之中,懂群众心理是基础,懂沟通技巧是重点,懂群众语言是关键。人民警察只要做到了"三懂","四会"就会迎刃而解。而在这"三懂"之中,懂群众语言,并能巧妙恰切地运用群众语言,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风险、高强度的特殊职业群体,监狱人民警察不同程度地承受着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并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体验。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把握民警的心理特点,构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效缓解压力,是新时期做好监狱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安基层交警心理压力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交警从事的职业是一种压力较大的工作,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对基层交警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的危害。管理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交警的心理压力;交警个体也需要掌握一些排除心理压力的策略和技巧,以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法治思维健全人民警察职业保障,是指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精神和逻辑来认识、分析、研究人民警察职业保障问题,并以法治的形式系统、准确地载明和固定人民警察职业保障的内容;以法治方式是指在法治思维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与法律程序处理和解决人民警察职业保障问题。研究并解决人民警察职业保障问题,必须弄清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二是人民警察职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三是改进和健全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人民警察服役年限是按照公务员条例的规定,即服役年限满30年或年龄男满60、女满55岁的规定执行的。这一规定对于人民警察来说,服役年限显然过长。首先,职业特点使人民警察的服役期限不宜太长。职业特点使警察的心理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不健康状态。公安民警长期处于与境内外敌对势力和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第一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执法环境异常复杂,面临的考验极其严峻。执法环境的恶化使他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几乎到了承受极限。30年的服役显然太长,不利于人民警察的身心健康,对公安工作有害无益。其次,缩…  相似文献   

7.
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一门艺术,如果人民警察不懂得恰当使用沟通,会给人民警察的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如果人民警察懂得使用一些与群众沟通的技巧、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平时的沟通方式。在说、听、问和看等方面有所转变,并学会摆正自己的角色等.会达到与群众更好沟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工作任务重、岗位责任大、危险程度高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他们是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长期持续的职业压力是引发警察职业枯竭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除此之外,社会环境、组织内部因素等也会导致职业枯竭的产生。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职业枯竭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影响着警察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着警察的心理健康.导致警察队伍不稳定、战斗力下降等问题的产生。因此,应当创建针对监狱劳教警察职业压力的疏导调适机制.建立为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提供服务的帮助系统,以帮助干警解决心理问题.预防和降低职业枯竭。  相似文献   

9.
警察的心理压力与缓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人民警察的心理压力有逐步加剧的趋势。本文基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调查、观察和体悟,分析导致警察心理压力的诸种原因,并提出了减缓警察心理压力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监狱人民警察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的重任,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涵养直接决定着执法水平和改造质量。通法理、秉义理、明事理、讲情理、念俗理、顺文理,应当成为监狱人民警察职业涵养的主要内容,"察、谈、写、做"则可以成为监狱人民警察职业涵养历练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警察职业的特征决定了警察的心理压力很特殊,各级政府对警力的不当使用以及社会舆论也对警察的心理产生影响。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分析警察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及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警务合作大致经历了相互试探、间接联系、直接协作、制度建构等发展阶段,集中反映了双方警务合作必须因应两岸政治互动基本态势,必须适应两岸经济社会整体趋势,必须呼应两岸认知心理大致走势等内在规律,因此,推进跨海峡警务合作应着重落实“一个中国”原则,建构预警网络,消弥误解隔阂。  相似文献   

13.
"处突维稳"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很多工作都涉及危机干预,接处警情中多数是处理家庭暴力、家庭纷乱及解救自杀者等,人民警察越来越多地需要进行危机干预工作。警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就是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内部,建立一支隶属于指挥中心的危机干预队伍,人员来自各基层警队,平时他们有各自的专门工作,遇到突发危机事件时能够迅速出警实施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14.
当前警察院校中大部分教师自身发展尚不够全面,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实战技能的传授,总是偏颇一方,这既不符合警察院校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双轨制"发展模式的需求,也无法达到公安教育培养高级警务人才的最终目的。因而,在警察院校,通过改革对教师的选聘以及将现有教师转化为"双师型"教师等途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德国从1997年起历经9年实施完成"柏林模式"警务改革,初步实现了欧洲警务长期以来追求的全能民警的目标。实地考察"柏林模式"警务改革,并与正在实施的福建省综合警务改革创新"福建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从德国警方先进的警务理念、成熟的警务体制、理性的警务模式、务实的警务规范和高效的勤务策略中获得启示:综合用警、一警多能是现代警务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淡化警种、强化培训是提升警察素质的途径和要求;理性规范、务实高效是警方充分履职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6.
警察临战心理训练,是提高警察临战效率的重要途径,能够大大提高临战警察的认识能力,应激反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锤炼其忠诚果敢、紧毅沉稳、不屈不挠、乐观豁达的优良心理品质。临战心理训练应遵循激励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实践性原则。临战警察心理训练内容应包括认知能力、情绪、意志心理控制训练。临战警察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有案例教学训练法、综合实战模拟训练法、心理暗示训练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内涵的核心.是标准及规范。公安领域的执法“规范”,就是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公众对公安机关的评判标准.取决于其执法质量水平的高低。将执法规范注入“理性”、“平和”、“文明”等新的内涵.是时代的呼唤。公安执法的规范化建设必须与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解决现实当中突出问题与长远目标的谋划结合起来、将实践中的务实与理论上的务虚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给全球的政治、经济等都带来了技术性的革命,作为信息化的产物,微博和微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的创立使公安工作的开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对"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以及"公安微电影"的主要功能及意义进行分析,并试图针对利用"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以及"公安微电影"指导公安工作时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求推进信息化时代公安工作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19.
警察是一个历史范畴。从政治国家的角度看,警察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站在市民社会的视角,警察又是一种职业,其工作目标是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警察的内涵与外延十分丰富。它集文明道德的塑造者,法治规则的信守者,正当秩序的维护者,权力运行的护航者和社会正义的完善者等多重社会角色于一身。在我国,"警察"一度是"公安"的同义语,而新时期的"公安"内涵多指公共安全以及社会治安,是公民对良序社会的一种理想期待。现代警察仍是公共安全的重要支撑,但显然"公安"再不能指望由警察一种力量包揽。警察通过警务的运行来支撑与保障"公安",警务既反映警察的历史又回应现实社会的需要。警务特征因时代与制度的不同而体现差异。融入社会、公开评估应该是新时代警务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