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8月22日,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正式挂牌,“十大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变成为“十加一”,在十五期间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如何发展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蔡秀娟 《各界》2006,(12):41-42
21世纪,全球软件产业保持飞速增长,2005年,产业规模为8239亿美元。我国软件产业在世界软件产业中的份额从2001年的1.5%增长到2005年的5.9%。2006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软件产业新老势力发动第二轮较量,希望改写传统的“软件版图”,各国纷纷推出创新战略,“硬拼”之势显现。在此形势下,国内软件产业如何发展,引发了新的思考和探讨。该文就软件产业所存在的瓶颈与开发途径来阐述笔者的几点观点。  相似文献   

3.
张继明 《求知》2006,(12):36-38
软件产业是信息化的引擎,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将成为21世纪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我国,软件产业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2005年,我国软件产业规模达到3901亿元,其中软件出口35.9亿美元。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也增至3.6%,超过了印度和韩国。目前,全国软件企业达1万多家,从业人员近90万人。软件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省市达10个,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陕西、福建、天津。为发展软件出口,我国于2003年在北京、上海、天津、大连、深圳和西安建立了6个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积极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产业,发展软件出口。是天津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4.
西安软件产业竞争力优势战略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安软件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产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建立西安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找准战略定位以及采取具体的软件产业竞争力政策.  相似文献   

5.
8月19日的《北京晨报》说,基于信息安全以及扶持国内软件产业发展的考虑,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正酝酿一项新的强制性规定:政府部门购置硬件时必须捆绑购买正版软件,如果是购买国产软件,手续将“极其简便”;但如果购买国外软件,则要经过诸多复杂的审批程序。有关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这显然是对国外软件的公开歧视。”  相似文献   

6.
据专家预测,到1990年世界软件市场的销售额将超过11000亿美元。 我国软件产业还处于初创阶段。虽然,软件产业劳力密集与智力密集相结合开始形成我国的优势,然而我国的软件的出口却微乎其微。然而,当今世界软件市场的变化,给中国软件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由于日元、台  相似文献   

7.
车玉玲 《理论探讨》2023,(2):125-131
在当代社会之中,历史唯物主义之中的“物”出现了“非物质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生产的产品本身已经不再具有“物相化”的形式。与此对应,劳动的形式也出现了“非物质性”的特征。非物质性劳动不仅成为资本增殖的新形式,而且带来新的剥削形式——生命政治剥削。在这个新的剥削过程中不仅诞生了新的反抗主体,而且由于非物质性劳动的内在发展逻辑,形成了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相对抗的“逆私有化”过程,出现了具有“共享性”的公共网络平台,这些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放目标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徐勇  王美娜 《政治学研究》2022,(2):31-37+168
本文从关系叠加的视角,以“族”和“群”为基点分析中国的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特点与变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社会,这就是“族”和“群”。由中国的“族”和“群”可以看出:中国的社会与国家相互渗透、国家组织社会并高于社会、国家治理能力具有特殊价值。这一特点构成了中国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底色,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进入世界关系的时代后,一方面,传统的家族共同体解体,个人挣脱家族共同体,形成具有独立意识、利益和权利的个体;另一方面,要通过国家的力量将分散的具有不同利益的人联合为一个整体,并形成强大的国家认同。“族”与“群”这一古老的话语因此获得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保群 《学理论》2009,(32):110-112
《吕氏春秋》在我国古代人才管理思想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先秦人才思想,并分别用“下贤”、“察贤”、“期贤”、“赞贤”等篇章系统地论述了人才的发现、选拔、使用等问题,对于今天我们进一步搞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立县”,打造“神州瑶都”,建设“旅游度假休闲胜地”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是江华发展的重点,经过近半年的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到:江华旅游业不仅具有先天优势,而且具有后发优势,基础较好。然而,在发展基础较好中,也看到了不足,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消费是“联结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不仅具有经济和营销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传统研究认为,人们消费只是为了表现一种预先确定的“我”是什么人的感觉。而本文认为,在消费社会中,现代消费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成为一种“操纵符号的系统化行为”,从而对现代社会结构具有了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早期儒家的“圣人”人格理论构想包合看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理想的,具有终极性价值的“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另一个是现实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时圣”人格境界。在早期儒家人格理论的历时性发展过程中,“圣”的人格境界存在看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维转型态势,这种思维转型态势是与早期儒家对于“时”的认识深化过程存在看密切的联系。通过以“时”援“圣”,以及将非主体性范畴——“时”的主体化努力,早期儒家在现实价值实践中也完成了从汲汲于“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向“时圣”人格境界诉求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周围世界”的分析揭示出“此在”的世界不是一个“私人世界”,在其爵常生活中首先遇到的是具有指涉功能的“用具”,用具处于“用具整体”的关系网络并显示出这一关系中的“他人”,由此构建出了新的“交互主体性”形式——“他人”本质上与此在“共同在世”。然而萨特在《存在于虚无》中认为,“为了使对象显现为被制造的,别人应该首先以某种别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首先不具有一个对“他人”的经验,那么“用具”与自然物将没有分别。如果这一批判成立,《存在与时间》中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将失去最重要的基础。本文试图表明,萨特混淆了《存在与时间》中“生存上的”与“生存论上的”的区别,从而得出了无效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是秦汉政治社会转型时期十分重要的思想著作,其中的“忧乐观”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淮南子》的“忧乐观”具有强烈的政治忧患意识和警醒意识,有助于政治个体实现趋利避祸、远害得益的政治目的;“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终始”,《淮南子》的“忧乐观”具有显著的政治调控意识和政治人格塑造意识,十分关注政治个体的心理变化;“失本则乱,得本则治”,《淮南子》的“忧乐观”具有深刻的政治批判意识和求“治”意识,试图化解各种政治发展中的危机和困境。这些重要的政治理念充实与丰富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文化建设,对广大党员干部提高廉政意识和廉政实践的有效性具有十分积极的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1994年开始,石家庄市正式启动“三德”建设工程,六年来,坚持不懈,深入开展,使市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促进了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建立“三德”教育体系,使公民学得会、做得来。“三德”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始终把规范和完善“三德”教育的内容,建立一整套“三德”教育体系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先后出台了《市民文明公约》、《市民道德规范》、《市民行为规范》等一系列道德建设规范,同时指导全市各系统、各行业制定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规范措施,初步形成了具有石家庄特色的道德规范体系。我们…  相似文献   

16.
陈红芹 《学理论》2010,(20):194-196
浚县方言中的助词“咾”是浚县方言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词,既可以出现在句中,也可以出现在句尾。出现的位置不同,意义和用法也不同。浚县方言中的助词“啦”总位于句尾,跟表示情况实现的体貌助词“了”位置相同,可以认定“啦”是“了”、“啊”的合音,有很强的凝固性。“啦”还具有完句的功能,这跟它是“了”、“啊”的合音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威 《瞭望》1997,(52)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与亟待解决的问题●黄威当前信息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席卷全球,敏感地触动了每个国家的神经。专家们指出,以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兴知识型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将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也是下个世纪世界经济中起决定...  相似文献   

18.
张颐武 《民主》2023,(1):51-53
<正>在当下,“网红”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新兴职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做“网红”改变了人生轨迹,获得某种成功,同时,“网红”还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因此“网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开始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当然,“网红”作为一种职业选择,也引发了不少社会争议。  相似文献   

19.
浅谈加强我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软件人才重要性日益凸现。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存在着软件人才资源储备丰富但实际上适用人才不足的尴尬局面。必须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下的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自身培养三位一体互为补充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0.
儒家的修养学说,包括“修”和“养”两个方面的内容。“修”重道德的外在方面,“养”重道德的内在方面。从孔子开始,历代儒或兼论“修”、“养”,或有所侧重,使修养学说逐渐完备,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道德修养学说。儒家修养学说在统摄内外、贯通体用的意义上优于西方道德学说。作为道德形式,“修养”具有继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