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病人进行姑息性照护,而非治疗性照护,关注的是如何减少临终病人痛苦,不以延长生命为主要目的。现代人权理念的内在要求、社会契约论对弱势群体的当然保护、法的效益价值的现实体现,是临终关怀正当性的法理基础。临终关怀具有充分的宪法依据。临终关怀必须依法进行,以确保患者的权利不被剥夺。在刑法上,临终关怀属于"正当行为",但要防止以临终关怀为理由而实施的遗弃罪和不作为形式的故意杀人罪,同时防范其他犯罪。在民法上,要规范临终关怀的决定主体、实施条件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哲学诠释——以社会连带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迅  严颂 《法学杂志》2006,27(5):127-129
学界对弱势群体保护制度建构探讨较多,但对弱势群体保护法理依据研究明显薄弱。而对事物之“为什么”不清楚,对事物之“怎么办”就不可能真正清楚。社会连带理论蕴涵了弱势群体保护的价值精髓社会团结;廓清了弱势群体保护的道义前提社会平等;明析了弱势群体保护的有效路径社会规范;标示了弱势群体保护的发力源泉社会责任。社会连带视角下弱势群体保护的实质是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弱势群体保护需要树立科学的社会哲学与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自身的宪法权利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保证。但是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贫富差距在我国还比较明显,加之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使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出现在了社会当中,因此,为了贯彻人人平等、和谐社会的理念,给予弱势群体同样的宪法权利及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文章通过下文对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静 《法制与社会》2010,(24):190-190
弱势群体存在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期的一些变革,该群体的问题日渐明显,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司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转型中,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分层的日益明显,使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法律的角度,论证了法治社会下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法律的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当中相对脆弱的群体。在民国社会特定的背景之下,灾荒逃民、战乱流民、失业游民及老幼病残等人构成了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堪忧,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稳定。对此,民国政府作出了必的回应,采取措施,开展立法,建立机构,与社会民众一道共同推进弱势群体保护事业,确保社会稳定发展。民国政府在开展弱势群体保护的过程中,表现出保护对象的广泛性、救济措施的主动性、政府民间的合力性等特色,值得当下的我们进一步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试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分层、利益关系的结构性调整,使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浮出水面,从而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为当代中国法的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时也将社会弱势群体保护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本文指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弱势群体的问题逐渐暴露并日益引起政府和人民的关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不仅是基本人权的要求,更是社会正义的基本要求。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和平衡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只有对弱势群体提供足够的权利保护,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基于对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本文以弱势群体法律保护为选题,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以期对实现我国弱势群体权利全面的法律保护、促进我国社会的平稳转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权角度探讨了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在总结我国现行法律对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在“人权入宪”这一原则性的指导下构建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嘉兴市整体来说地处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各方面工作都不错,但也不可避免地也要面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弱势群体的概念,分类,结合嘉兴市基本情况分析了嘉兴市弱势群体的特征以及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嘉兴弱势群体保护法律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1.
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宣言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给人以机会、给人以能力、给人以物质帮助三个方面寻求制度努力。  相似文献   

12.
杨奕华 《北方法学》2015,(6):107-117
人本法律观是以人为本位去认识、体验法律,视法律为人所建构出来的人造物,主张法律是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工具。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生命的人妥善操作法律,法律才能够发挥其促成人类共生乐活的功能。以人本的立场研究探讨法学,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混淆,可从五个层面释明澄清之:首先是区辨人本与人文、人道的意义;其次从自然法的发展史考察人本自然法是自然法的最新型式,也是第五种自然法;再次强调法律之建构与变迁乃是应人之生活需求,人有如何的想法,就会产生如何的法律;复次说明法治并非人治,是秉人本精神依法治理,法治思维有工具性、社会性、过程性、抽象性、规范性和知识性等六个构成因素;最后,检视人本的法学方法论,循人性以论,一方面是理性与经验之融贯,另一方面则是视之为一种法律实用主义的方法论,采相对价值的伦理观,有其和谐致善的伦理向度,最终极的任务无他,运用法律使人类互惠共生,同享安乐。  相似文献   

13.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也仍存在一些值得讨论、斟酌的问题,留下了许多的遗憾.在分析假冒专利行为、专利权评价报告的性质、现有技术或现有设计抗辩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希望能进一步引起有关立法及执法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一国崛起既取决于一国的国内因素,也取决于其所处的国际环境。中国从其发展的国际环境、国内实际出发,坚持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就是要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增强综合国力,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国际法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中国要充分运用国际法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这既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position of internallydisplaced persons (IDPs) in the wake of the ongoing humanitariancrisis in the Darfur region of western Sudan. The innocent civiliansof Darfur have become the primary target of an armed conflictin Sudan since 1983. The terrorised survivors fled their homesin search of safety, causing massive forced internal populationdisplacement. The number of IDPs in the world has steadily beenincreasing, and has now outstripped the number of refugees.Yet there is no specific international legal and institutionalapparatus for IDPs.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and addresses theproblems of their legal identity, right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and protec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It traces the developmentof international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for IDPsand their current state of coverage and protection. It offerssuggestions to overcome the inadequate legal coverage and uncertainprotection. The marginalised plight of IDPs needs to be addressedin a holistic manner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enforcement of humanitarianlaw.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权的行政法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严重的环境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破坏生态平衡等行为的反思,政府和民众呼吁法律体系要适应新时代需求,提供必要的强制性手段来保护已饱受摧残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权主张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理论,环境权是公民应当获得在良好环境中生活的一切相关权利。行政法作为国家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部门,具有平衡行政权和公民权的功能,在环境权实现上承担着重要的法律使命。  相似文献   

17.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秘密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商业价值、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而未被公众所知悉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它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必须对之予以法律保护.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范围从窄到宽,保护力度从弱到强的过程,但仍存在众多的不足,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基因隐私权的民法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传统隐私权保护为基点的现行立法与司法,无法完成现代隐私权,特别是个人信息隐私权所强调和要求的保护架构.在权利配置上,无法实现对传统隐私权按照个人信息处理程序的不同阶段进行权利增设与重置.在保护机制上,无法通过司法能动主义建立个人信息隐私权,特别是基因隐私权所要求的公共监督框架.因此,在后基因组时代,应当坚持以个人信息法作为个人信息(包括基因信息)保护的基本制度框架,在个人信息法的范围内,对作为高度敏感个人信息的基因信息予以特别处理.  相似文献   

19.
票据背书法律规制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翠香 《法学论坛》2005,20(3):79-84
流通是票据的生命,背书是票据流通的主要方式。我国票据法律法规对票据背书进行了较为具体和详细的规定,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未规定空白背书及背书涂销;关于背书的后手对直接前手背书真实性负责的规定含义不清;对期后背书效力的规定自相矛盾;对委托取款背书及质押背书的被背书人的再背书限制不明确;司法解释对质押背书时“质押”字样记载的效力的规定易生歧义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或阻碍了票据的流通,建议《票据法》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