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费英秋 《人民论坛》2023,(20):68-70
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就是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性、自我批判的革新性、与时俱进的超越性的价值意蕴。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内容、思维方式、精神品格的三重耦合,内容方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自我革新和自我反省的优良传统,思维方式方面兼具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特征,精神品格方面在人格、使命、境界等领域具有契合性。未来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时代精神为引领正确处理“守与变”的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志刚 《人民论坛》2022,(6):120-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两者实现共同发展的需要,而且同具开放性包容性,以及内在价值的契合性与互补性为两者结合提供了可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两者的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并浸润到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结合的正确方向,推动实现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3.
顾伯冲 《人民论坛》2022,(21):48-50
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思考特别是执政后致力回答和解决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揭示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我们党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和时代价值。要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4.
王学斌 《求索》2023,(6):37-44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就“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逻辑关联等问题给出了明确而深邃的阐释。“第二个结合”的提出,经历了一个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有机结合”,由“贯通、融通”到“五层内涵”的发展过程,脉络至为清晰。“第二个结合”的五个方面核心要义是一个丰富而严密的逻辑体系。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需要从文明演进与交融、理论创新与构建的宏阔视野中把握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这一党的自我革命经典话语的继承和创新。通过深入剖析发现,“三个务必”在继承“两个务必”精髓要义的同时,对其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拓展与创新,是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形势基础上以及基于新时代“赶考”之问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对于推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傅锁根  赵嘉敏 《前沿》2023,(1):5-12
党的二十大再次重申并着力强调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境界,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通过深刻剖析“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推导出由“一个结合”向“两个结合”飞跃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找到坚实的学理性支撑,并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指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7.
“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党的二十大给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标志着党经过百年奋斗实践对自我革命意义认识的升华,从解决党的建设本体,到推动社会革命,再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逐步深化过程。自我革命泛指党在各个时期的自我建设,不同时期党的建设侧重点不同,但从发生学的角度看,都是从党的内部来思考党的成长壮大并长期执政的问题;从外部看,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致力于人类和平发展的伟大事业。这一重要结论的提出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必然。在新征程上,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从制度和战略高度认识自我革命这个答案,凝聚共识;牢记“三个务必”,时刻保持大党独有的清醒和坚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以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做好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卷。  相似文献   

8.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论断具有内在的深层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第二个结合”与思想解放具有精神内涵和价值指向上的同一性,充分彰显着党对于思想解放的精神追求;从历史逻辑来看,党对“第二个结合”的持续探索是一个不断提升理论自觉、推进思想解放的过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飞跃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和文化资源;从现实逻辑来看,以“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新的思想解放助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在破除“现代文明就是西方文明”的先验逻辑中实现文化祛魅,在对文化传承发展的科学认识中赓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文化血脉,在挺立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筑牢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思想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在建党百年之际提出的重要命题,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明,传入各民族必先图存活、再徐图发展,存活的关键在于能否契入各民族的传统之中,与民族文化相融通。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可能性、现实性和时代意义。在理论认同上,这一结合通过增强群众对理论的思想认同、心理认同、情感认同促进理论更好掌握群众。在话语建构上,这一结合一方面塑造了中国话语的独立自主性,赋予话语体系“更中国”的内涵意蕴;另一方面为中国话语提供文本支撑,赋予话语体系“更中国”的表达效果,使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更中国”。  相似文献   

10.
党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制定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这三个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直观地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由开始自我革命到深入自我革命,再到逐渐走向成熟这一伟大革命过程。坚持自我革命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必要手段,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兴党强国的重要保障。通过回顾这一历史演进,不仅凸显了自我革命作为我们党宝贵经验的重要性,而且形成了新时代进一步推进自我革命的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1.
纪检监察机关出现的腐败问题,同其他领域的腐败问题相比更具有特殊性和危害性,必须坚持系统施治。以刀刃向内、坚决查处“灯下黑”为前提,以完善内控机制、有效防止“灯下黑”为关键,以强基固本、源头根治“灯下黑”为保障,把三者有机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世人大多崇肖第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人,第一个环球航海的人,第一个搞改革承包的人,第一个拿到比赛冠军的人……这第一个人的胆识、业绩、事业心、创造性等,都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王勇 《人大研究》2024,(4):61-66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以及随后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时期的“豆选”,是中国共产党对“两个结合”的早期探索与初步实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生成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通过投豆选举“劳农”“劳工”而产生的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苏维埃政府)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后来通过投豆选举“好人”“乡贤”而产生的陕甘宁边区时期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则是人民政协的历史源头。两期“豆选”前后相继,体现了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起承转合,蕴含着重要的民主方法论启示意义“。豆选”是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本质内涵的一把钥匙。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能“全过程”,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式民主能够“全过程”的最佳土壤。  相似文献   

14.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2024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在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中需要把握好九个问题。这九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经验的深刻把握,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遵循的规律,为开创党的自我革命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必须深入理解好,在实践中把握运用好。  相似文献   

15.
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源于“五个自觉”: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体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自觉;二是坚守初心使命,永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三是强化理论武装,增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四是勇于自我批评,激发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行动自觉;五是健全法规体系,彰显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制度自觉。“五个自觉”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理论自觉是自我革命的前提,政治自觉是自我革命的关键,思想自觉是自我革命的基础,行动自觉是自我革命的根本,制度自觉是自我革命的保障。探究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自觉意识,增强党自我革命的动力和底气,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6.
韦世强  韦国友 《前沿》2010,(16):129-13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动"外交革命"以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特权、势力和影响;与"外交革命"一脉相承,毛泽东开展一系列"革命外交"行动,以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然而,"革命外交"所带来的结果是非常复杂的,对它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中的革命思想对当时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的李大钊,对"革命"一词的内涵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革命"既包含了暴力革命、社会革命,也包括革命领导阶级的自我革新,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认识的开端.延安时期,我们党总结了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了清除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的不良影响,提高党员明辨是非的能力,统一思想,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这是党在思想领域的一场比较彻底的自我革命.这次整风,清算了党在历史上的错误路线,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确立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全党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能够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一个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根本性问题。回顾百年党史,要想保证执政的效果和效率,必须不断提升执政能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自我革命,与时俱进地顺应国际局势,主动求变。  相似文献   

19.
胡刚 《桂海论丛》2020,(5):74-7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历史一贯性和理论完整性,昭示了自我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接续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也包含了应有的政治自信和居安思危的政治意志力。这对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坚持革命性与政治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党的群众观点与人民立场,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地位,确保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注入生机与活力,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要求和理论底气等诸方面进行较为具体客观的历史呈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理论指引和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十个结合”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十个统一,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政治保证与发展动力的统一、历史主体与领导核心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内因根据与外因条件的统一、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