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历程,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研究的状况。罗荣渠教授的“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突破了传统的循环史观,确立了现代化研究新的理论和方法;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上,章开沅先生认为,应该既超越西方文化又超越传统文化,根据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的需要营造新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且源于中华文明内生性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集中展现中华文明的内在特质,是中华文明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后的文明迭代和文明延续。中华文明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突出表现为:连续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自主建构的重要根源,创新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返本开新的内在动力,统一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建构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包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兼收并蓄的基本遵循,和平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崛起的文化根因。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精神滋养,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边疆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其自身独特鲜明的历史脉络。在晚清以来构建现代国家的艰难尝试中,边疆的空间形态与边疆族群的政治认同逐渐发生转型,并以此揭开了边疆现代化的序幕。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构建和传播既强调“一体”又肯定“多元”的中华民族话语,促使边疆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完成现代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党在边疆地区渐次推行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真正开启了边疆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边疆经济进一步融入国家整体战略,并在随后的西部大开发与兴边富民行动中迅速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边疆的形态功能与发展路径再一次跃升,中国式现代化的边疆实践进入了“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快车道,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鲜活案例。  相似文献   

4.
车文明 《前进》2023,(12):11-12
<正>文化关乎国本,文明关乎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首次归纳提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不仅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特征与本质进行的高度概括,做出的重大论断,更是从理论上展示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与实力。五大特性排在首位的是突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关乎国本,文明关乎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首次归纳提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1]。这不仅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本真与独特所作出的重大结论,而且科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与伟大。立足百年变局、放眼战略全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自觉赓续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6.
权俊 《传承》2014,(11):148-149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但到了近代,中华文化受到外来文明和文化的冲击,又由于在一些领域自身不注重传承,而呈现出流失、断层等现象。文化产品作为文化发展、传承的媒介,对文化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用好文化产品,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倪素香 《人民论坛》2023,(7):101-103
中华文明高度凝结和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宝库和精神动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及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既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创新路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李虎群 《人民论坛》2022,(6):117-1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论述,指引我们看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文明史意义,现代性地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根”和“魂”,为新时代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的根本精神指明了方向。一是中华文明的生命观和历史追求;二是中华文明的学习精神和融合能力;三是中华文明的义勇精神和群体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准确领会中华文明的“根”和“魂”,才能真切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对于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伟大意义,并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背景下,保守主义、逆全球化倾向在一些西方大国沉渣泛起,"文明冲突论""文明优劣论"甚嚣尘上。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把亚洲文明、中华文明置于世界文明进程之中加以考察,并从中华文明对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贡献等多维视角,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人类文明观、亚洲  相似文献   

10.
泉州在文化部2013年主办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中,从苏州、杭州、黄山、青岛、济宁、武汉、桂林、西安、咸阳等10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入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泉州是一座具有“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的城市。她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走来,从东方海洋文明和人类深沉温馨的海洋文化记忆中走来……泉州文化在千年传承发展中,形成了融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为一体,独具中华文明和东方海洋文明特色的文化。泉州作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它既代表了中国,也代表了福建,应有的荣誉当之无愧,其关键因素在于她是一座以中华海洋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海洋文明的魅力之城。  相似文献   

11.
文化“出海”是展示中国形象、影响国际舆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面对国际偏见误读、西方文化霸权、全球治理赤字等问题,新时代文化“出海”要勇于承担讲好中国故事、宣介中国声音、彰显中国价值的使命任务。中国底色是文化“出海”的民族根魂和基因密码,必须充分挖掘、传承发展以突出的连续性、包容性、统一性、创新性与和平性为特色的中华文化。文化“出海”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出海正确航向;构建特色战略传播体系,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培养国际传播复合人才,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推动文化内容转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延伸数字文化产业链条,扩大国家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周建新 《理论月刊》2022,(10):82-8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对于赓续民族文明血脉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数字化为其守正创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数字化所具有的资源整合性、多元性、广受众性等优势,能很好地打破传承理念碎片化、传承手段单一化、传承体系断层化等困境,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化的互嵌发展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数字化所带来的文化数据整合、文化空间共享、文化沉浸传播、文明交流互鉴等创新路径,有助于推动文化资源整合、文化空间延展、文化体验深入、文化互鉴畅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在当代真正焕发生机与活力,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二者更好地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演进、特性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念兹在兹,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统一战线》2013,(8):31-31
“文化强国”在于“文以明道”。本文论述了在“文以明道”上,注重中华文化与统战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文化是一个大体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主要内容也包括统战文化,可以说统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一个部分、一个点。为凝聚统一战线智慧力量,加强对统战文化的创新探索,提升统战文化的时代内涵,推动文化统战工作向纵深发展,研究和探讨中华文化与统战文化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视野下的草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华文化应该包括草原文化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东西横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位于中原、中亚与欧洲的中介地带。其主要地貌特征为草原及草原环绕中的森林、沙漠。这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故乡,在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上,自古以来曾经繁衍生息过东胡、匈奴、柔然、突厥、回纥、鲜卑、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二十多个草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是草原文化和游牧文明的世界性发源地和集成地,也是“一体多元”中华文化组成重要源流地之一。在中华文化的区域板块中,最具有世界性品格…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孕育了五千年的文明,各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文化这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符号,正在成为新的发展亮点。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元性的构成特点,各地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个省份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我们对此作了一个不完全的罗列,希望对彼此的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葛吉霞 《前沿》2011,(21):179-182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回归了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为冷战后世界政治框架的重建提供一种文化模式。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主要内容包含文明范式、文明冲突论、文明调和论,批评了把西方文明看做普世价值的观点,进而指出在现代化过程中文明的本土化非常重要。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非常重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建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体系,是中国现代化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系统论角度看文化是自成系统的,具有自身的防御与反击功能。同时,从文明的发展来看,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是文化进步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且,从文化交流模式来看,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仍然是强大的。因此,我们应当乐观地面对当今“全球化”下的文化交流,促使中华文化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发展至今没有中断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其之所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有其独特的理论逻辑、道路探索与理想形态,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文明批判、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探索和共产主义文明构想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从主体逻辑、道路确证、价值旨归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进行了传承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现代化探索,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逻辑、实践道路和理想形态日渐丰盈,不仅在知识论意义上重绘了马克思主义文明图谱,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重思人类文明与现代化问题的宏大使命与时代担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文明蒙尘”“被动卷入”“照搬照抄”逐步迈入了“伟大复兴”“主动探索”“自我革命”的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中国文明叙事、理论进程与实践参照,为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绘就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