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平 《党史文汇》2006,(7):40-43
一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以30万大军"围剿"我中原野战军,我军奋起反击,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为了粉碎蒋介石的军事进攻,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个在北线夺取"三路四城"的作战计划,即以晋察冀野战军主力和晋绥野战军主力协同作战,逐一占领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和保定、石门 (石家庄 )、太原、大同四城,而将冀东、热河作为钳制方向.  相似文献   

2.
陈立夫向蒋介石建议将"云南王"赶出云南 提及昆明"一二·一"惨案,事情得从"云南王"龙云说起. 龙云系云南人,1887年生于昭通一个彝族家庭.1927年任云南省务委员会委员兼云南讲武学堂校长.同年8月代理云南省主席.次年1月,蒋介石又指定龙云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1929年秋,龙云统一云南,成为"云南王".  相似文献   

3.
陈立夫向蒋介石建议将"云南王"赶出云南 提及昆明"一二·一"惨案,事情得从"云南王"龙云说起. 龙云系云南人,1887年生于昭通一个彝族家庭.1927年任云南省务委员会委员兼云南讲武学堂校长.同年8月代理云南省主席.次年1月,蒋介石又指定龙云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1929年秋,龙云统一云南,成为"云南王".  相似文献   

4.
正太饭店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公里街,是正太铁路的服务性配套设施,1907年由法国人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当时石家庄最大,最豪华的饭店,曾接待过孙中山、蒋介石  相似文献   

5.
正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旧称石门市。朱德作诗《攻克石门》,是赞扬当年石家庄大捷的名作。1947年10月22日,解放战争中的保定清风店战役胜利结束,敌占石家庄成为"孤岛"。11月6日,我军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以攻石门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门"的批示,打响了解放石家庄的第一枪。11月12日,我军胜利攻克华北重镇——石门。时称石门的石家庄,是北京之南  相似文献   

6.
赵庚 《党史纵横》2007,(11):36-39
四面楚歌,总统下野1948年4月19日,蒋介石登上了所谓"中华民国"行宪后第一任总统的宝座。本想激励士气,使所谓的"勘乱"战争转败为胜的蒋介石没有想到,迎接他的却是接连不断的失败。蒋介石当选  相似文献   

7.
正太饭店是有百年历史的西式建筑及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近代石家庄最豪华的酒店,不少军政要人莅临石家庄时都会在正太饭店下榻。吴禄贞作为山西巡抚和北洋六镇统制,在石家庄停留7天的下榻之处是车站站长室,而非正太饭店。1920年正太饭店才开张营业,孙中山和宋教仁不可能有下榻正太饭店的经历。先后三次在石家庄中转的九世班禅,由于有住庙不住店的讲究,负责接待的地方官员只得对正太饭店客房内部装饰做一些必要的变通处理。蒋介石和张学良曾多次到访石家庄,也曾多次在正太饭店居住、开会、吃饭,但要说“九一八”事变前蒋与张在正太饭店秘密商定不抵抗政策,则缺乏史实证据。  相似文献   

8.
<正>陈赞贤,被誉为江西工人运动先驱,是中共赣南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的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之一,在他的领导下,赣州工人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1927年3月6日,蒋介石指使其爪牙倪弼等,采用卑鄙手段,杀害了陈赞贤同志,史称“三·六”惨案。这是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放出反共反人民的第一枪。陈赞贤壮烈牺牲已97周年,但其英名和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我们不会忘记这位壮烈牺牲在蒋介石血腥屠杀下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9.
正入伍12年,从18岁的农家子弟到而立之年的特勤精英,他先后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抚宁山火救援、石家庄7·19抗洪抢险等千余次急难险重任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连续多年获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官",他就是河北省消防总队石家庄支队特勤一中队战斗一班班长刘旭明。  相似文献   

10.
正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是中共领袖人物中与蒋介石打交道最多的人,并因此为人们所熟知。除多次与蒋介石见面外,周恩来与蒋介石的书信往来也颇为频繁。从1936年9月至1941年1月,为建立合作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曾八次致信蒋介石。笔者通过阅读有关这八封信以及蒋介石以不同方式回复的史料,深感这是周恩来运用书信方式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劝蒋""逼蒋"团结抗日的"笔战",从中也能感受到蒋介石被劝被逼而"应战"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临西安坐镇,督促东北军和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然而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早已对蒋介石的"剿共"政策十分不满,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曾数次到蒋介石的住处苦口劝谏,希望蒋介石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二人的建议不但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12.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兵分四路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为"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了一个以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实行外线出击、力争实现"以打促和"的军事战略方针。这就是"南线三军出击津浦线""北线夺取三路四城"的战略部署。所谓"北线夺取三路四城",就是以晋察冀野战军主力和晋绥野战军主力协同作战,逐一占领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和保定、石门(石家庄)、太原、大同四城。所谓"南线三军出击津浦线",就是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5万  相似文献   

13.
1948年10月,蒋介石与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密谋偷袭石家庄(旧称石门)和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想以此挽回东北战场的败局。10月23日,华北"剿总"开会下达偷袭石家庄的作战任务和部队编制的命令:行动对内代号"穿心战术",部队对外称"援晋兵团"。任命94军军长郑挺锋为总指挥,骑4师师长刘春芳、新2军暂32师师长刘化南为副总指挥,率3个军、10个师、1个旅共10万兵力,并配属爆破队及汽车500辆,携带100吨炸药,分偷袭、策应两个梯队,从北平、涿州地区沿平汉线及两侧,兵分三路秘密向南开进。24日部队开始集结。"穿心战术"抓住了当时石家庄地区解放军兵力部署空虚的软肋,从局部战场来说,的确是步狠招,被华北"剿总"列为绝密计划,所有作战命令、部队调动都用密码传递,具体工作由傅作义亲信参谋处长和作战参谋何祖修办理。然而,如此机密的军事行动,却被潜伏在华北"剿总"参谋处担任司书的中共华北局社会部甘陵情报组情报员刘光国等人获悉。他们从司令  相似文献   

14.
1948年10月,蒋介石与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密谋偷袭石家庄(旧称石门)和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想以此挽回东北战场的败局。10月23日,华北“剿总”开会下达偷袭石家庄的作战任务和部队编制的命令:行动对内代号“穿心战术”,部队对外称“援晋兵团”。任命94军军长郑挺锋为总指挥,骑4师师长刘春芳、新2军暂32师师长刘化南为副总指挥,率3个军、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月,蒋介石政权风雨飘摇,岌岌可危。至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并有文告称:"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其职权。"但李宗仁深谙蒋介石虚让实控的政治伎俩,于是借口体恙就医,远走美国。5年后,即1954年,他被蒋介石免去"副总统"职务,遂成为流落异乡的一介平民。李宗仁归国事,发轫于1955年5月,成功于1965年7月,时间跨度10年之久。在这段漫长的时日里,尽管事情复杂曲折,深邃微妙,毛泽东却始终采取鼎力支持、谒诚欢迎的态度,终于成功。"一笔政治账!"寄居海外的落寞与寂寥,激发着李宗仁思念祖国之  相似文献   

16.
不抵抗主义是九一八事变前后南京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采取的投降卖国政策。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侵犯中国东北的野心日益明显,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挑衅事件,国民党政府不仅不作应变的准备,反而严令中国军队不准抵抗。1931年8月,蒋介石给张学良发来密电称“: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9月11日,蒋介石约张学良在石家庄会晤,再三叮嘱张学良: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如果我们先回击了,事情就不好办了。事实上,对待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张学良思想上十分矛盾,国难家仇系一身,坚…  相似文献   

17.
<正>1946年7月14日,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由南京飞抵九江,在江西省主席王陵基的陪同下登上庐山。这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首次上庐山,距离1937年12月的离开,蒋介石与庐山分别了将近9年。9年前,国民党军政要人齐聚庐山,共商抵御外侮之计,蒋介石曾在这里发表著名的抗战宣言。与当时热闹的情景相比,此时的"夏都"庐山,除了清冷之外,触目皆是遭受日军破坏  相似文献   

18.
樊树林 《党史纵横》2014,(10):61-61
正人称"和平将军"的张治中,作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自1924年追随蒋介石,逐步成为蒋介石的心腹重臣。特别是他担任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一处)多年,一直尽心尽力为蒋介石排忧解难,不辞辛苦,还往往换不来蒋的好脸色。因此,当时国民党政界不少人嘲笑他为蒋的"灶下婢"。而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在对父亲的回忆中曾讲到:"在蒋的面前肯说话和敢说话的人很少,而在军人当中,张治中算是最肯也是最敢说话的一个了。"也就是说,张治中并不是对蒋毫无原则地唯命是从,可谓"婢"而不"卑"。  相似文献   

19.
1948年10月25日10时许,西柏坡党中央所在地。北平地下党发来急电:蒋介石、傅作义妄图偷袭石家庄。从北平到石家庄只有600多里,如果进犯之敌借助机械化运输工具和空中优势,不顾一切地突进,少则二日,多则三日便可到达石家庄;而我野战军主力尚在数百里之外的平绥线上,即使日夜兼程,赶回来也需四五天。西柏坡紧挨着石家庄,党中央所在地面临危险,情况十分严重。正在指挥辽沈战役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军委其他领导紧急磋商,在军事上作了严密的部署,同时实施了一项异乎寻常的破敌措施:毛泽东亲自为新华社写了三则电讯。当天,…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与蒋介石曾是一对"老对头"。但鲜为人知的是,被誉为毛泽东最佳"参座"、一代"儒帅"的叶剑英与蒋介石也曾是一对"老冤家"。本文主要阐述便是叶剑英与蒋介石纠斗的几则故事。黄埔军校初识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以4000名士兵围攻广州观音山(即越秀山)前的总统府,炮轰孙中山的住所越秀楼,总统府顿时成为一片火海。孙中山在广州蒙难55天期间,蒋介石与叶剑英都护卫着孙中山,但因职务不同,蒋介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