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博客是Blog的音译,是指在网络上发表、张贴的个人日志,于2002年开始在中国出现。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兴起博客之风,“博客参政”一夜间成了热门词汇。  相似文献   

2.
博客侵权是近几年随着博客这种新兴的传播形式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侵权现象。在博客侵权案件中,网络服务商扮演中介者的角色,因此,在责任的认定上,网络服务商应承担过错责任。另外,网络服务商还应有消极审查义务适当履行的免责、受害者无法举证网络服务商"明知"侵权信息没有采取措施的免责、受害者权利受到侵害而没向网络服务商提出救济的免责等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3.
博客日志对于国人已并不陌生。从“木子美”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在网络上申请日志空间并成为博客一族。随着博客部落的日益壮大,近期的博客也出现了“新现象”:那就是博客从匿名变成实名,从平民走向名人。  相似文献   

4.
“博客”为什么而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音 《中国残疾人》2006,(12):52-52
有着7年网龄的我,对“博客”一直还陌生着。初闻“博客”,还是几年前网络名人木子美成为“千夫指”的时候,懵懵然大概知道这词为英文Blog之音译,即网络私人日记也;而木子美其实并不美,不过敢字当头博“出位”罢,让多数人们畏而远之。于是对这“博客”也就说不上有多少印象,很长时间连什么“博客”网站都没挨近过。直到有一天,一位曾经“前卫”过的同事问:你没有“博客”?这才在惊讶中觉得自己莫非有些落伍,不由到网络上留意了一下,此时有点信“洞中方一日,世间已千年”之言不虚了。原来早就不是一个“博客”网的时代,几乎遍处网站都有了各…  相似文献   

5.
王涛 《中国保安》2004,(8):16-19
“竹影青瞳”,又一个年轻的博客。今年1月5日起,她陆续把自己在某网站天涯社区发表的文字转到社区的个人博客中,并在每篇文字后面贴上自拍的裸照。一个月后,这些图片增长到三四十张,“竹影青瞳”的博客点击率也飙升到13万之多。在引起网络里的轩然大波后,日前,隐身于网络的“竹影青瞳”终于被搬上传统媒体,作为广州某大学老师的“竹影青瞳”感到了舆论的压力。2月23日,“竹影青瞳”在个人博客上发表言论,22日她已丧失了作为教师的身份,并表示不会再在网络公开自己的照片。至此,另一个“木子美”时代宣告结束。曾有人说,博客在中国的全面推广,并被广大网民仿效,应该归功于“木子美”。而此次“竹影青瞳”在网络上的出现,网民们更是纷纷议论:如此反复的刺激,建立在以身体裸露为基础上的个人博客会不会越来越多,难道这就是中国博客发展的方向?日益激烈的讨论正在显示,中国博客的发展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6.
博客作为战时网络舆论的信息平台、整合利器和疏导渠道,在战时网络舆论场塑造中具有发布个性信息、报道战场一线、详尽记录细节、展现思想交锋的多重优势。通过强化博客把关、设置博客议程、培养“领袖博客”等媒介隐性调控方式对博客进行引导,进而在网络中塑造凝聚民心、提高士气的战时博客舆论氛围,为争取政治主动和军事胜利营造有利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博客、微博、微信,展现了最近十余年来最火网络社交平台渐次演变的脉络,重庆市各级人大代表主动融入e时代,利用现代技术,网络沟通工具,征民意、汇民智,描绘出代表履职新的时代风貌。博客时代(2006年—2008年)BLOG人物一:刘放2006年,博客之风正盛。在重庆市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刘放等3名市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公布了自己的博客,把每天的工作都发布在博客上,与市民一起分享网上两会,探讨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言论自由权得到较大的改善,而此时凸显个人才能、张扬个性的需求日益突出,博客应运而生,成为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往方式,被视为是“草根阶层”表达观点的阵地。博客在2000年兴起,成为一个热门概念,从2001年开始变成主流。2005年可谓博客之年,博客由原来的精英化转向大众化.还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有些人是为了开博客才上网。真正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博客也是在2005年,美蓉姐姐被选定为中国首部博客电影女主角.再加之新浪“名人博客”的“煽风点火”,博客以燎原之势席卷了中国。现在博客在中国还没有完全的概念.但这丝毫没有阻碍博客在中国发展的脚步。2005年7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良主持的《2005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短时间内,中国三分之一的网民已成为博客,就在不经意间,博客已经开始从政治、经济和生活等方方面面影响人们的视角和行为方式,而处于拐点期的互联网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颠覆力量.博客这朵当初的小浪花已经逐渐掀起了人们网络生活的新一轮狂潮……  相似文献   

9.
Blog(博客)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名词之一,是网络日志的简称,现已成为交流思想、共享信息的重要形式。2006年3月,笔者有幸作为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工作人员,第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盛会。人大代表开“博客”是今年人代会上的新鲜事,笔者也以“博客”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充分依托较为成熟的网络基础,尤其是已有三年历史的教育博客品牌,在校园网上开辟了荣辱观专栏,老师、学生和家长运用教育博客形式,在校园博客群里交流思想动态,开展青少年荣辱观宣传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博客具有速度快、易操作以及个性化的模板定制、网摘、图片上传等功能特点,可以交友、评论,形式轻松而影响力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人气很旺。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因势利导,使博客成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有效载体。目前,该校大部分教师和一大批的学生、家长在教育博客上开辟了个人主页,形成…  相似文献   

11.
闽台两岸青年共同接受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共同经历着互联网等高科技成果的影响,在网络使用心态和情况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和可相互借鉴之处。因此,以博客在青年群体中的广泛使用为背景,比较闽台两岸青年的博客使用情况,探讨和分析两岸青年博客使用情况异同的原因和博客对两岸青年的影响,为全面认识两岸青年的社会心态和思想走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你博客了吗?"今天,博客被认为是继E—mail、BBS、 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往方式,也一贯被视为是“普通网民”表达观点的阵地。但随着新浪网推出的名人博客,似乎让越来越多的名人卷进博客的圈子,徐静蕾、余华、潘石屹……“精英”们的加入表明博客面前人人平等,一场全民博客的盛宴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13.
视点扫描     
博客的自律监管与立法“博客纠纷的关键问题在于,博客正在成为某些博客写手诋毁他人名誉的工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博客是网络环境下言论自由权的体现,它一如其他场合下的言论自由权,都是有界限的。权利人在行使权利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以前,人大代表开设博客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从2006年起,人大代表博客(以下简称代表博客)却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态势,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有统计表明,自2006年全国两会起,仅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开设博客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就有107位,发表博文近1200篇。  相似文献   

15.
真的有“网络暴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产业部正在考虑博客实名制,虽然规定尚未出台,但“大势所趋”的舆论已经造成。“大势所趋”,意味着博客实名只是迟早而已,只是选择时机而已。不过,为什么博客实名制是大势所趋,我还没有看到解释。大势所趋,是网络发展的大势之所趋,还是网络管理思路的大势之所趋,让人疑惑。  相似文献   

16.
从博客到微博:过程特征、意义建构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媒体出现的微博,实质上是由博客衍生的一种新的时尚文化现象.从博客到微博这一演变过程,实质上是网络话语权从社会精英向普通大众的转移过程.从博客到微博的深度发展,进一步突出了虚假信息与辟谣问题,对微博诚信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去人文化"易致工具理性之困,网络信息"同质化"易致网络社会生活物化,信息碎片化和单子化易致网络生活"去意义化",网络交往"去身体化"易致主体自我中心主义之困。为此,在网络治理上,需要建设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增强其网络应用、网络辅导咨询、网络舆论危机管控、校园网络文化和学风建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行为的规范与引导等职业能力;创建微博、微信、便携式智能终端等社会化网络平台,健全官方博客圈和社群博客圈等网络社区,开辟引领社会风俗的特色博客、微信,加强网络场域建设和治理;加快制度建设,强化法律治理,规范网络传播内容和行为秩序;推进网络技术治理,强化信息筛选;政府部门牵头制定、推广网络道德规范,制定载体自律公约,推进行为规范的制度化建设,构建化育机制;网络媒体机构及从业人员加强行业自律,健全完善国家、社会、职业媒体对草根媒体的引导、规范,增强网络个体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网上“连心桥”是指领导和机关在军网上开设的电子信箱、博客及以论坛等倾听官兵呼声的平台。随着网络逐步延伸到班排哨所,如何运用好网上“连心桥”这一密切内部关系的新渠道、新形式,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博客拓展政治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即Blog一词,源于英文中的web log(网络日志)一词,而“博客”则是参照了“骇客”“黑客”等,进行了中国化翻译的结果。一、博客在中国的普及情况2005年是全球互联网以及博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则达到了1600万。这标志着博客正式从精英走向了大众,互联网发展到个人化时代,并从商业化进入社会化阶段。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互联网带给社会和网络层面的巨大跃迁。它是个人在经历作为互联网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到信息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机会的创造者这一系列过程后,终于成为互联网的中心,并引发个人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传播正能量,拒绝负能量!”“传播是一种力量,亲,今天你传播了吗?”近期,众多网友在中国文明网、新华网、人民网、新浪、腾讯、人人网等各网站的论坛、博客、微博、QQ群等网络空间热情传播和分享自己喜欢的“正能量”故事和作品,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有网友说:“正面声音就应该广而告之。发出网络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这就是一名好网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