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遵义师范学院狠抓党建工作,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不断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开放办学新途径……一所富有朝气、蓬勃向上的本科高校在黔北大地巍然屹立。在明确的办学定位、清晰的发展思路下,遵义师范学院全体师生团结一心,发扬红军长征"从头越"精神,以执着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各项事业建设中。  相似文献   

2.
遵义师范学院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立足西部、服务山乡,推进‘强本增硕’、打造西部特色师院”为发展突破口,不断强化办学理念。丰富办学载体,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要求,扎实推进、务求实效,走出了一条“两欠”省情下贵州高等院校特色创新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费侃如 《当代贵州》2012,(23):16-17
1935年1月3日,红军突破乌江天险后,于6日智取黔北重镇——遵义。基于中央领导层从湘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论,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决定,到遵义后召集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和决定黎平会议作出的暂时以黔北为中心,建立苏区根据地的问题;同时,总结在反对敌人五次“围剿”中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和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遵义师范学院提出改革发展新思路,致力于建设一所开放、协同、创新、卓越的区域性应用型综合大学。这是一所拥有百年师范传统的学府,这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高校。1907年,在"兴学莫先于得师"理念的推动下,遵义初级师范学堂应运而生,开启了遵义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经过百年发展,学校形成了"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发端于黔北农村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西部农民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一种实践活动,是遵义农民的小康之路或中国农民小康之路的遵义模式。它的实质,是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村居民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的一种自发自觉  相似文献   

6.
1935年元月初。中央红军突破200里乌江敌军防线.先后进占遵义、湄潭、绥阳、桐梓等县。四渡赤水,二进遵义.娄山关、红花岗、老鸦山大战,红军在黔北转战达3个月之久.足迹遍及黔北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7.
游平伟 《当代贵州》2012,(23):18-19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中央红军在黔北转战近3个月,加之此前红三军(后改为红二军团)曾转战务川县,红六军团曾转战余庆县,红二、红六军团再度转战余庆县,红军及其游击队的足迹遍及黔北各县。在中央关于创建黔北苏区根据地的决策指引下,党和红军领导黔北人民开展了创建黔北苏区根据地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遵义共青湖     
胡舟 《理论与当代》2013,(10):53-53
共青湖位于中国历史文化遵义城南约10公里处的遵义县龙坑镇,素有“郡之西湖”“播雅天池”“黔北明珠”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0):55-55
遵义老城子尹街有一个大宅院,大门上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6个大字,飞洒、遒劲,充满革命豪情。1935年1月,中央红军突破了乌江天险.占领黔北重镇遵义。遵义是一座古城.老城与新城夹湘江而建,城墙高耸,雉堞相望。老城负山面水,城垣周长1371丈,东为景福门,南为通贵门,西为怀德门,北为宁永门,石板铺路,城内外有20个街坊。乾隆以后因丝绸兴盛,  相似文献   

10.
杨青青 《当代贵州》2011,(11):56-56
她的前身为大连医学院,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本科医学院校;她为支援祖国的“三线建设”南迁至黔北,是全国唯一一所坚持扎根革命老区没有回迁的本科院校;她,就是遵义医学院。  相似文献   

11.
熊礼富 《当代贵州》2009,(18):62-62
8月28日,毕节学院举行“党刊进大学生宿舍”活动启动仪式。毕节学院党委订阅党刊300份向有学生党员的宿舍赠阅。“党刊进大学生宿舍”活动自去年6月在遵义师范学院启动以来,省委党刊《当代贵州》杂志先后走进遵义师范学院、凯里学院、毕节学院等高校的学生宿舍,使近万名学生能够及时免费阅读到党刊,成为党刊的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12.
遵义在唐代以前称“播州”,唐代以后取义于《尚书》“无偏无颇,遵天之义”之句,改名为遵义。然而真正使遵义闻名中外的,还是城内20世纪30年代的一座记录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的建筑——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红军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于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  相似文献   

13.
绿色发展     
正绿色发展是遵义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选择。遵义有"黔北粮仓"之称,因地制宜打造绿色城镇带、特色产业带、美丽乡村带和文化旅游带,让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让绿色产业强市富民,让绿色城镇山水相融,让绿色家园美丽乡村人人向往,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14.
正遵义师范学院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主动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力争把办学层次从本科教育延伸至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而由地方本科高校向区域内一流多科性大学转变发展。2015年6月,遵义师范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各项事业发展欣欣向  相似文献   

15.
《红旗文稿》2012,(21):42-43
习水县位于遵义市西部,地处黔北、渝西、川南交汇地带,是遵义连接成渝经济带的桥头堡,也是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核心区。这里有便利的交通,丰富的矿产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近年来,习水县依托旅游资源优势,走差异化竞争和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深度挖掘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习国(部)历史文化、古镇文化、赤水河航运、盐运文化、清早期工业文明文化、黔北苗族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11,(5):F0003-F0003
遵义,黔北重镇。1939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解放了这座城市并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自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党和根据地的各顶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相似文献   

17.
<正>回眸"十二五",历史名城遵义飞速发展,旧貌换新颜。五年来,遵义供电局干部员工用辛勤汗水打造了一个安全可靠、结构合理、运行稳定的现代化坚强电网,有力助推黔北经济实现跨越腾飞,推动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抒写出一曲"用心点亮万家灯火,用情温暖黔北大地"的崭新篇章。打造坚强电网助推遵义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电网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引擎,遵义作为南方电网15个加快城  相似文献   

18.
黔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期间,在毛泽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直接关怀指示下建立的。黔北革命根据地的区域包括现在省直辖委托遵义市代管的赤水市、仁怀市和遵义市所辖的红花岗区、遵义、绥阳、桐梓、习水、湄潭、凤冈、余庆、正安、道真、务川等县,根据地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当时人口约200万  相似文献   

19.
正继为遵义林下鸡代言之后,4月28日,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干部、遵义市商务局副局长徐剑锋又一次走进上海遵义馆直播间,"云"吃遵义黔北大米,通过直播的方式向上海消费者推介遵义优质大米,助推遵义消费扶贫,助力上海五五购物节。"大家晚上好,我是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干部、遵义市商务局副局长徐剑锋,相信不少上海粉丝对我都不陌生了,4月3号我通过直播将遵义  相似文献   

20.
《党史纵览》2008,(2):F0004-F0004
淮南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安徽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坐落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内,前身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1962年院校调整后停办,1977年恢复招生。1999年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新的淮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3月23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淮南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