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香伴人生     
“书房”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意为“读书写字的房间”。而我觉得,书房是修身、养性、怡情的好地方。置身书房,翻阅那些氤氲着墨香的书卷,不由想起南宋诗人陆游《书室》的两句诗:“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仿佛陆游书室的闲雅气韵也渗透在我的书房里。  相似文献   

2.
李裴 《当代贵州》2011,(1):64-64
书房乃读书之地,许多书都是老朋友,每本书里都有许多灵魂在对话,进入书房,就进入了思想的海洋。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廉吏如云,留下的自律诗也颇多。所谓自律诗,其实就是诗化的座右铭。对于书者、吟者而言,或摆放案头,或书于墙壁、床帐,自勉、自责、自诫、自儆,有常鸣警钟之效;对于观者、听者来说,也有振聋发聩之功。一、防微杜渐宋代乡贡杜浚之为了防贪保廉,以《书警》一诗自警、自励。诗中说:“静看如山祸,差之一念间。”“百年修不足,一朝容易残。”有“小朱子”(指朱熹)之称的清代进士王懋懋,官至上书房行走,在《书座右二章》中写道:“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生平操持力,不敌一念非。”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一穴溃一堤、一念毁一生的哲理。清代另有一名叫朱经的,书有《责己》一诗,其中有“勿谓一丝微,既缁难再白”二句,指出了既成黑难复白的道理。二、自省自责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张庆善教授曾应邀到卓琳家,看到书房里有个书橱全部是《红楼梦》方面的书,特感亲切,好奇地问:“您这儿有这么多红学的书,是小平同志喜欢《红楼梦》吗?”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书房讲究题名。或以书房周围的山石花木为题,或以腊梅满院谓为“闻纱香室”,翠竹环绕称之“小竹里馆”,我这间陋室则因书法家张星槎先生题匾“藏乐斋”而得名。  相似文献   

6.
书房     
子干 《党员文摘》2007,(10):7-7
迁入新居的吴副局长忽然变得好客起来,经常邀同事、朋友到他家坐坐。开始大家以为是在向人们炫耀他装修豪华的四室两厅,去过以后才知道,吴副局长重点是让大家参观他的“超一流”书房。“一向不爱摸书的吴副局长,怎么这样舍得在书房上投资?”人们心存疑窦。  相似文献   

7.
史义军 《党建》2010,(3):63-63
我家是区妇联评选的“藏书状元户”。我个人的藏书历史已达20多年,家庭藏书2万余册。书多了家中无处存放,我就将楼下平房储藏室改建成了学习用的书房,有10多个书架,我还在中央党校租了一间房,用于藏书。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书房就是一个使人进步的地方。爱读书的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书房。 我的书房不大,十来个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书事     
杨春明 《当代贵州》2014,(21):58-58
活到现在,书真的对我很重要。 我的书房里大约装有5000册书,闲暇之余我喜欢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靠着窗户或是倚着书架,信手翻阅书架上的书,静静地享受着那份安谧和温馨,那种怡然自得的幸福,简直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0.
正书室楹联是读书人的一种悠闲文化表现,也衬托着书房的文化韵味。这些对联或抒发情感,或针砭时弊,或表达雅兴,或勉励自我,今天的人们可从中探究学者的情怀和嗜好。陆游的书房名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士!  相似文献   

11.
报刊文摘     
周谷城与江泽民的友谊1985年10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从康平路住所步行十几分钟来到位于华山路的周谷城家拜访。一见面,江泽民就握着周谷城的双手,真挚地说:“我在做学生的时候就读过您的书,现在真想再花一点时间复习一下历史,特别是世界史。”周谷城说:“我是个教书匠,吃了一辈子的粉笔灰,写的主要是历史书,得到了毛主席的鼓励。我也写政治史、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也写教育论文、哲学论文,还搞点翻译。”说着,周谷城走进书房,说是有一本英文世界史教科书,图文并茂,但一时没找到。江泽民说:“不急,以后有时间我再…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外论摘译”栏目的编辑。在组编介绍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文章时,我曾经向有关人士咨询,他们一致推荐我务必要看一看《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这部书,此书获“朱光潜美学奖”等多种奖项,作者也被邀请到澳门参加“后现代对话学术讨论会”,作品、作者都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注意。新年伊始,我受命采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岳川,有幸见到了这位《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一书的作者。他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一位好学的书生,书房里俯拾即是书和学生的贺年卡。王岳川1955年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3岁下乡放牛,后回县城做工人、教师,1977…  相似文献   

13.
局长的书房 据那些“酿名斋”的“斋主”们说,“一个人的名字可以决定其命运”,也不知道他们的根据是什么。不过李文彬倒是名如其人,看上去那么文质彬彬的。只是这形象与他的职务有些差距——沈阳铁路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走进李文彬的办公室,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不像是一个公安局长的办公室,倒像是哪个文人的书房。整一面墙的书架,从地板到天棚,几千册的藏书。这些书不是摆来唬人的,“我喜欢读读写写。”他说着,拿出一本砖  相似文献   

14.
鑫金 《新湘评论》2008,(4):25-25
朝内大街上车水马龙.朝内南小街一胡同内,百岁老人,经济学教授、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躲进自己的“小楼”,闲适地享受着宁静。每天起床后,看看报纸、看看书,每天喝茶也不可少。来客人了,就在他的书房招待。书看完了,杂感还是有的。于是,103岁的他还是每月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刊物上。  相似文献   

15.
何穰 《新湘评论》2005,(3):64-64
《读书镜》载,宋太祖一日罢朝,俯首不言,内侍王继恩问故。上曰:“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故不乐了。”象宋太祖这样的皇帝“偶有误失”,竟然怕“史官书之”,令人感慨。  相似文献   

16.
《新湘评论》2009,(9):52-52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根深叶茂《新湘评论》第8期的“主题阅读”选取思想要点、观点精华和专家视点对《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一书做出了深刻、全面的解读,让人对此书心生向往。学习此书,感慨有三:一是“根深”。全书以科学发展观为原点,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追本溯源,为实践之“枝”找到了理论之“根”,使读者心清目明,让干部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距北京市西三环边不远一处静谧的院落里,抗日名将、名震冀中的“吕司令”——吕正操今年已满101岁。在共和国57位开国上将中,他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百岁上将。宽敞明亮的书房里,只有书架上那支精致的步枪模型和一个“毛泽东号”的火车头模型以及墙上挂的张学良、董必武等人的手书,暗示着这位老人整整一个世纪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如今,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生活的繁荣,各类图书琳琅满目。就领导干部而言,其书籍更是十分富有,有上级发的,单位购的,自己买的,朋友送的,可谓“阳光普照”。但有的人“四壁有书”不读书,解析问题不用书。君不见,把书捆放于床底、积压在箱子里“睡大觉”的有之;将书放在橱顶案首,作为房间摆设“装饰品”的也有之。甚至有些人把价值连城的旧书和新书当成废品,混入破纸箱和旧报纸中一起卖掉。难怪漫画大师华君武曾经挥笔作画:《有书不读,不如画个大书橱》。  相似文献   

19.
数字     
《党课》2007,(4):122-122
现在,人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之为“楷模”。其实,“楷模”一词早在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即有使用:“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那么,为什么“楷模”两个字都有一个“木”字旁呢?  相似文献   

20.
张翔胜 《当代贵州》2011,(10):64-64
书房,顾名思义是藏书、读书的地方。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有一间安静、雅致的书房,恐怕是再好不过的了。南宋诗人朱熹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