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长庚 《湖湘论坛》2009,22(3):85-86
党内和谐是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党内和谐就是党内思想、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一种协调顺畅、团结有力的状态,党内和谐包括党内思想和谐、党内制度和谐、党内组织和谐、党内作风和谐几大要素。思想和谐是党内和谐的灵魂,制度和谐是党内和谐的重要保证,组织和谐是党内和谐的组织载体,作风和谐是党内和谐的集中体现。这几个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党内和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英 《理论月刊》2006,(8):31-33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旅游业本身又蕴藏着丰富的和谐要素,特别是通过发展民族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边境旅游,促进民族和谐、城乡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以"打造现代新城区,构建和谐水师营"为主题,确立以城市化建设为主线,构建高标准商贸住宅区、现代服务区、新型工业区和旅游文化区的发展战略,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水师营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传明  张长升 《前沿》2006,(5):196-198
按要素分配伴随着生产力的一定历史发展过程。财富创造以生产力为条件,各种生产要素的质和量决定了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按要素分配;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需要按要素分配;实践中按要素分配需要适应生产力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曾涛 《湖北社会科学》2007,(11):167-169
高校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高校经济上科学发展、资源配置合理;高校政治上坚持正确的方向、民主法治治校;高校精神面貌上积极向上、团结友善;高校服务社会的目标明确。  相似文献   

6.
努力实现人机关系的和谐,是实现铁路内部和谐的重要内容,是涉及到铁路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和谐的重要环节。人机关系的和谐实质是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统一。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创新和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度重视劳动者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与培训;突出抓好人机关系的规范管理工作。努力推动人机关系与时俱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十一五”规划为标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崭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和促进社会和谐,就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而言,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方面的特征都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贯彻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梁旺兵 《传承》2012,(15):72-72
和谐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做到坚持以游客满意为中心,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促进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和谐旅游。  相似文献   

9.
真善美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三大尺度.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中,"求真"就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求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求美"就是倡导和谐思维,追求和谐境界,实现美好社会理想.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遵循真善美的规律,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视野中和谐旅游发展环境的构建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岩 《前沿》2009,(1):103-105
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谐旅游发展环境构建策略的核心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使旅游业发展与社会人文环境、自然资源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发展绿色旅游,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发展合作旅游,构建和谐的市场环境;发展诚信旅游,构建和谐的经营环境;发展文明旅游,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发展满意旅游,构建和谐的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个关键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祖炎 《大连干部学刊》2007,23(12):25-26,28
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必须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这四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我国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但我国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建设落后。我们认为欠发达地区的传统生产力亟需转型为新型生产力,而旅游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三个维度的作用力充分说明了旅游生产力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型有效生态生产力。具体分析中,从资源要素转化、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及产品生态化四个方面探讨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3.
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是保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税收作为集经济法律特点为一身的经济杠杆,在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促进共同富裕、供求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建平  匡家庆 《前沿》2010,(22):35-37
哲学意义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吸引、既对立又统一的趋势、倾向和方面."和谐"是协调矛盾内在的诸多要素,并达到各要素相对统一.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主要作为价值尺度之"和谐理念"与"矛盾学说"之间的内在的关系,研究和运用"和谐理念",认真思考矛盾问题,提出用"和"的手段来妥善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5.
张建欣 《前进》2008,(2):22-23,51
党的十七大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作为大会的主题。省委召开和谐山西建设推进会,就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和全面安排。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我们忻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亚琴 《求索》2014,(6):99-103
心灵和谐是人的主观状态,是通过自我意识达到的一种和谐状态。它是人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内在知、意、情等要素相互协调、运行流畅的状态,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从静态上看,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心灵内在备要素的相互协调并适应外在世界的状态。从动态上舌,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心灵内在备要素从和谐发展到不和谐再到和谐的动态发展过程。心灵和谐既包括个体心灵和谐,亦包含群体心灵和谐。个体心灵和谐反映的是个体的心灵状态,是群体心灵和谐的起点和基础;群体心灵和谐是存在于群体心理的、和谐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特征,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灵和谐状态,二者辩证统一、紧密联系,体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桂姣 《新东方》2007,(1):26-28
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的多功能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谐校园应该是以校园为载体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应该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应该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具体说来就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间关系和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牛晨霞 《前进》2010,(4):44-45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程度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和谐程度。搞好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有着其他社会要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我国社会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公安机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安机关要立足于保稳定,切实把握好利益要素;立足于创平安,切实把握好安全要素;立足于促进步,切实把握好科技要素;立足于求公正,切实把握好法治要素;立足于树形象,切实把握好警民关系要素。为社会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20.
向婷 《求索》2012,(2):130-131
社会和谐发展包括社会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两性之间能否得到和谐发展是关系到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针对我国女性发展相对滞后的国情,落实男女平等,以男女平等,男女和谐发展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