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峰 《党史纵横》2015,(2):37-41
读罢《红幕后的洋人:李敦白回忆录》,我又急切地找来徐秀丽撰写的《我是一个中国的美国人——李敦白口述历史》热读。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李敦白是一位加入中共的美国人,其它的知之甚少。随着两部书中文字的流淌,我为自己设下的一个又一个谜面最终揭开了谜底。中共第一位外籍党员李敦白1921年8月出生在美国最古老的城市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市,英文名字是Sidney Rittenberg。他的家庭  相似文献   

2.
李敦白是一位美国人,也是中共早期惟一的外籍党员。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对他知之甚少,但在当年他却是和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爱泼斯坦齐名的外国人。由于历史的机缘,李敦白从1945年到达中国后,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35年间,亲历了当代中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共党史上跻身高层核心圈独一无二的“老外”,与毛泽东、周恩来、李先念等中共领导人交往甚密,为中国共产党打开对外交流的窗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并献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的外国人,却先后两次含冤入狱达16年之久。他在中国的这段传奇而又大起大落的经历无疑是当代中国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李敦白,一位美籍中共党员。1945年,他来到中国,后参加中国革命。在中国工作的岁月里,他经历坎坷,历尽磨难…… 本文编译自1957年日文版李敦白回忆录:《一个为毛泽东魅力吸引的美国人》。题目为编者所拟。  相似文献   

4.
正李敦白,1921年8月14日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市,英文姓名是Sidney Rittemberg。他从小就常"离经叛道",常有出人意外之举。17岁参加学生运动,支持黑人的解放斗争。19岁加入美国共产党。1942年应征入伍,按照军队规定脱离美共。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军队派他去学习日文,准备将来做战地日军的工作。但他的叛逆性格使他拒绝了这一安排,坚持学中文,希望将来能够到中国看  相似文献   

5.
为政者要想清正有为无是非,拒贿也算一门"必修课",而古代廉吏的拒贿"妙术",对于今日的为政者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唐代白居易不仅是一位著名诗人,还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向社会公布个人收入与财产的古代官吏。刚入仕途时,白居易担任政府机关校书郎,是个抄抄写写的"文秘",他在诗中说:"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遂使  相似文献   

6.
李敦白,美籍中共党员,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921年他出生于美国一个律师家庭,大学期间加入美国共产党。1942年应征入伍,1945年9月作为美军士兵到中国。1946年退伍,经李先念、王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结下小解之缘。李敦白长期在新华神从事英语广播工作,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最高领袖均有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一位正在戒烟的朋友在微信群里"晒"出自己的感受——嗓子发痒、整天犯困、直冒虚汗、饭量增加、体重上升,干什么注意力都不集中……他笑称自己出现了"戒烟不适应症"。他的这个新词激发了朋友们的"灵感",纷纷留言交流"病情"——有人说自己有"周一不适应症",有人说自己有"减肥不适应症",有人说自己有"婚后不适应症"……一位在基层工作的同学更是引申开来,说身边有些党员还有"纪律不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1948年末,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苏联和东欧等国颂扬中共独立自主取得的中国革命成就,激起斯大林的妒忌与不满,怀疑毛泽东要走"铁托路线",摆脱苏联的控制。1949年春,美国抢先于苏联宣布拒绝参与调停中国内战,斯大林又怀疑中共中央机关里的美国人泄了密,于是,决定逮捕斯特朗,并命令中共逮捕在新华社工作的美国人李敦白,以考验中共对自己的忠诚度。在斯大林的压力下,中共不得不违心制造了李敦白冤案,此事件体现了斯大林时期中苏两党两国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回顾历史,他既具有胸怀天下的政治品格,又有处理家国关系的政治智慧,以及讲情、崇理、尚法的个人素养。面向未来,他的家国情怀闪现着穿越时空的光芒,值得认真总结和汲取,更值得每一位有家庭观念和爱国之心的年轻人学习。三份遗嘱呼喊"救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用了三个"伟大"来评价孙中山先生,那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并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张治宇 《党史纵横》2007,(11):10-13
彭雪枫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位德才兼备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智勇双全,善于创造奇迹。红军时期,他月下追"叛军",单枪匹马地带回被师长裹胁叛逃的部队,被誉为"赵子龙式的虎胆英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某些媒体、特别是网络上,时常出现一些引起轩然大波的毛泽东的话。其中"中国死3亿人没关系"是影响最大的一例。此话一经"披露",即引来批评声一片。有位法学家在其论述新中国人权的文章中,将这句话列为"1955-1976年以阶级斗争为纲残害人权时期"的证据之一。还有一位主讲历史讲坛而走红的历史教师,声称:"毛泽东说:‘我们准备拿  相似文献   

12.
正钱穆"学问淹博",被称为"一代宗师""一位通儒",无论历史、文学、哲学、经济,还是艺术、社会,都有其卓识,且造诣高深。钱穆曾多次讲到,他最爱的是中国文学。然而遍观其一生著述80余部,逾1700万言,却没有留下一部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系统专著。如今,这一憾事却以一种传奇的方式得到了弥补。这是一本最好的中国文学入门书。书中保留了钱穆先生授课  相似文献   

13.
江西戈阳县有一座纪念馆,馆前建有一座雕像,雕像是一位身披大衣的男子,昂首挺胸于天地间,眺望远方的眼神中充满坚毅和温情——坚毅彰显着他对中国革命的信心,温情缘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这就是方志敏。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在江西上饶市戈阳县漆工镇,在他的回忆中,无论是满清的统治时期还是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期,故乡一直处于"黑暗"中。他降生于"黑暗",成长于"黑暗",但并没有屈从于"黑暗",反而树立了打破"黑暗"的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4.
正陈独秀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常言说"诗言志",陈独秀诗歌的观点、气韵和感召力,值得后人深入研究。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忠实地记录了其主要革命历史。他把诗歌当作革命宣传活动的重要形式,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弊端。陈独秀的诗作有几个非常显著的特色:一是重在运用旧体诗的形式,多为五字律和七字律,但又有创新格体;二是他的作品主要面向普遍受过旧教育的知识分子,在抒怀感慨之中又包蕴着对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深邃思考;三是陈独秀的诗句"说起联邦新制度,又将遗恨到君身",显然是对满清王朝统治的彻底否定,也是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前途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5.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13):60-60
时隔一千七百多年,诸葛亮仍然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对他的否定成了一种时髦,有说他"不像军师,倒像管家";说他"伪智慧"、"假忠心",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还有人认为他不如贾诩等等.别人怎么看,自有他的依据,但有一点却不容抹杀,那就是诸葛亮在贵州的影响和他对贵州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一位美国朋友,在中国做访问学者,与中国大学生朝夕相处一年。交流感受时,首先跟我大赞了中国学生求知欲强、对西方文化了解很多、英语基础好,但同时,关于中国年轻人,他也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困惑。困惑之一:中国的女孩子好像不谈恋爱就直接结婚?美国朋友说,他见到的中国女大学生,学业大多非常出众,但唯独在恋爱结婚方面,显得比较胆小。父母会要求她们说,"大学时期以学习为主",但大学毕业后,父母又希望她们赶紧找个人结婚,还最好是有钱人,以免被"剩"下。于是大学毕业之后,很多没有恋爱经历的女孩,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在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中,有一位特殊的中国外交官是不能不提到的,他就是原中国驻英大使柯华(1978-1983年在任)。柯华,这个名字伴随着的是一段不平常的历史。但他却总谦虚地说:"我不是历史人物,我只是历史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大选尘埃落定,工党领袖陆克文胜出。这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陆克文有不少"中国元素",据说他是西方第一位会讲中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声威显赫、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在他多姿多彩的政治生涯中,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就数"西安事变"了.这一事变,后被著名史学家唐德刚盛誉为"张学良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扭转中国历史、改变世界历史的‘杀手锏'".在"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周恩来有幸相识并相见恨晚,彼此欣赏.  相似文献   

20.
正中央编译出版社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也是中国历史被捧上神坛的最著名的圣人,其实他最真实的面目是一位可亲可爱的老师。在这本书中,孔老师复活了!本书共十三章,全面呈现了一个多面的孔子,以及孔门生动有趣的学习状况。同时,作者让2000多年前的学习和今天的学习型组织之间实现了"穿越",更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