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参与式”扶贫注重培养贫困群体自我发展意识,克服了传统“输血”式扶贫模式的短期效果,是农村扶贫开发方式的探索和创新。作为“参与式”扶贫模式的有益尝试,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现了政府扶贫计划与当地群众意愿有机结合,开创了农村扶贫工作的新局面。基于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施情况调研,从“参与式”扶贫视角对比传统扶贫模式的不足和参与式扶贫的优势,并结合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施成效展开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傅忠道王牧沈建良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是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共青团组织应积极响应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优势,做好党的助手、...  相似文献   

3.
资源反哺背景下,扶贫资源的输入对农村基层治理既是有利条件又是新的挑战。农村社会在获得扶贫资源、摆脱贫困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分配的新问题。从秦巴山区T镇扶贫实践过程来看,扶贫抗争已经成为当前农民抗争的重要形式。与传统的日常抵抗、依法抗争相比,扶贫抗争在动因上大多起因于相对不受益,在方式上具有低烈度不满的特征,在形态上表现为弥散性氛围。对于中国农村基层治理而言,需要完善农村社会的分配治理机制,做好资源反哺的“期待控制”、协调多重面向的“分配正义”、强化基层治理的“主动回应”,以此为基础提高农村分配治理能力,完善“资源反哺—资源分配—农民满意—治理有效”的逻辑链条。  相似文献   

4.
2012年以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印发了《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一年多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启动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石漠化地区、迪庆藏区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兴边富民“十大工程”,2012年共投入省以上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2.11亿元,减少农村扶贫对象210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5元,实际增长16.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实现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5.
搞好精准扶贫工作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也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支撑和有效途径。秦巴山片区作为我国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主战场。对秦巴山片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深入调研,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弊端,对于今后构建全国扶贫大格局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以秦巴山片区特殊困难地区S市农村扶贫调研成果为参考,结合S市五年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情况,针对农村扶贫过程中的扶贫对象识别、项目产业选择、资金使用、脱贫成效考核等一系列问题,为农村扶贫工作提出了"互联网+"智能识别、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等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农村扶贫地区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利用关系到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成败。本文提出对人力资本在扶贫工作的重要作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从扶贫地区的人力资本现状入手、分析、思考完善人力资本积累和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农村扶贫工作发展趋势及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南宁实际,深入研究南宁市扶贫工作情况及脱贫案例,掌握农村扶贫方式转变困境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探索南宁市扶贫工作推动路径和脱贫模式,促进南宁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多年扶贫工作做法,我们必须在农村扶贫工作上根据变化了的农村实 际,提出"扶强带弱"、"创立村办股份公司"、"向小集镇迁移"等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后,全国妇联迅速部署开展“巾帼扶贫行动”、“巾帼创业行动”,提出“九五”期间妇联扶贫工作的目标:帮助100万农村贫困妇女稳定脱贫,100万城镇下岗女职工重新就业.一年来,各地妇联积极贯彻全国妇联决议,把扶贫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然而对于数量相当多的一部分地、县妇联来说,扶贫还是一项不够熟悉的新任务,一些同志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方法上还不太适应,又在客观上限制了当地妇联扶贫工作的发展.为进一步统一认识,推动全国妇联的扶贫工作,围绕以下几个关系问题进行一些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之一,加强精准扶贫中的社会组织参与,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政府开展扶贫工作的成本,更能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还能够保障扶贫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对于建立现代化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文献整理掌握国内社会组织介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构建研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侧重点,依托地方性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存在问题的梳理和分析,积极构建社会组织介入精准扶贫的机制路径。文章认为,必须从政策支持、动力源开发、能力建设、平台整合以及实践领域获取等方面完善社会组织介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机制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层政府的农村扶贫工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基层政府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应改变以往简单救济的方式,建立一个完整综合的扶贫体系,纳入有效的扶贫方法,配合辅助措施,坚持长期的努力,最终才能推动扶贫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到2000年,基本解决我国42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战略目标,也是一项为世界瞩目的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打好扶贫攻坚战,仅仅靠国家扶贫是不够的,还要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这样才能如期基本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是历史遗留下的一个严重的问题。贫困人口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在扶贫工作中,要在诸多矛盾中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区分问题的内因和外因。就一般情况而言,扶贫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内因,是贫困人口脱贫…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实施的"第一书记"扶贫政策综合了"行业扶贫"、"单位包村"、"书记驻村"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扶贫瞄准精度不高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第一书记"扶贫政策面临工作机制尚不完善、农村党建基础薄弱、农民综合素质过低的困境。根据"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第一书记"扶贫政策应着眼于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等方面优化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进而实现"第一书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4.
信息通道     
海南省人大办公厅荣获“全省联手扶贫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是我省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2—2010))》的第一年。一年来,海南省人大办公厅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联手扶贫工作的号召,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宣传发动  相似文献   

15.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创新群众工作、创新民生监督方式等方面总结和提炼在脱贫攻坚中安顺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开创农村扶贫工作的新局面,为精准扶贫、全面脱贫带好头、指好路,为全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曹阳 《人事天地》2011,(7):35-37
“十一五”期间,按照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部署,广西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5年来,广西上千名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号召,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服务群众,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社战略,积极推进教育培训工作持续开展,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五结合”(与农村扶贫素质培训结合、与妇女工作结合、与共青团青年骨干培训结合、  相似文献   

18.
《人事天地》2011,(8):11-11
近期,山东省定陶县人社局扎实开展技能扶贫招生工作,为更好地促进贫困生就业、实现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这次技能扶贫招生,按照农村为主、兼顾城镇的原则,以该县城乡贫困家庭和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为主,年龄在15岁至22岁,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是国家干预农村发展与治理的手段,与农村内部社会结构有着密切关联。村庄内部阶层分化、认知差异与社会关联弱化构成精准扶贫战略转向的结构性背景,同时也构成对精准扶贫工作实践的挑战与考验。从治理层面而言,精准扶贫的深义是在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基础上缩小不平等进而达成农村善治,但事实上,精准扶贫对农村社会分化的作用存在"缩小"与"扩大"双重面向,而且往往因对农村内部社会关系的忽视,即疏于对其内部关系的"保护",而导致村庄秩序恶化。因而,精准扶贫社会治理功能的实现需以对农村社会内部秩序的"保护"为前提,从而提升农村扶贫成效与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农村精准扶贫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单纯的在经济上、资源上的帮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心理扶贫、精神扶贫才是扶贫的根本。本文旨在针对贫困人群的社会心理特征及其社会心理现状,寻找其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农村精准扶贫中社会心理扶贫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