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涛 《探索》2012,(6):62-66
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社会焕发出惊人的活力,但利益的高度分化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冲突。在社会稳定维护中片面强调国家权力的运用,割裂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的辩证关系,偏离制度建设的根本任务,不利于实现社会的韧性稳定。政治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但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取决于政治体系自身,取决于其能否对社会要求作出有效回应,从而化解社会冲突。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政治稳定与社会稳定步入良性循环,才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是适应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基本需要,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久性、基础性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尊重和维护公民个体的权益、科学地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可以构建一种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宏伟 《唯实》2009,(3):11-14
和谐社会是社会危机与社会稳定相互协调的产物。对和谐的追求并不排除不和谐的存在,危机与稳定的相互协调充满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全过程。和谐的组合不大可能在极端动态的社会环境中持续,社会的管理者应注重利用动态平衡战略不断解决新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以改善民生促社会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呈多发态势,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从近年来发生的较为典型的群体冲突事件来看,现阶段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大多集中在与百姓基本民生相关的部位。因此,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从根本上讲应该从民生入手,通过改善民生,化解矛盾,通过建立健全以民生保障促社会稳定的机制,实现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观紧紧围绕和谐这个核心和本质,追求和谐式的稳定,创新维护稳定工作,使整个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和谐式的稳定观以和谐、疏导、整合、稳定为主导,把社会环境的融洽和谐、多元兼容的公平协调、社会管理的协同参与等,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多元化的协调发展。注重社会各阶层之间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保持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成功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特别是在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政治保证、基本路径、主要方略和必要外部条件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为我们在新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社会稳定是当代中国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基本历史前提。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着社会大局的总体稳定,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断推进。总结、重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在政治保证、基本路径、基本方略和外部条件等方面的基本经验,对于做好新时代下的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实现奋斗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冲突是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但现代国家几乎都比较好地实现了社会稳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基础而构建的外部调控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冲突自身所具有的纠错免疫机制起到了强大的内化功能,它依靠冲突主体双方力量之间的博弈,不同强度冲突之间的相互替代以及社会多元冲突而形成的交叉抵消状态,避免了大冲突的集中爆发而导致社会崩溃,共同维系着社会稳定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齐明山  陈虎  刘孋毅 《新视野》2007,1(4):42-44
在公共行政领域中,长期缺乏一种激发活力的冲突管理机制,这种遏制冲突、压抑不满的传统"安全阀",虽然可以保持一段时期的稳定,却抹杀了公共组织的活力。在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坐标中,我们看到与服务精神相适应的协同合作型冲突管理机制逐渐介入与管理主义相适应的权威规避型和市场竞争型的冲突管理机制,并取得主导话语权。和谐社会中的服务行政必然要求和生成以协同合作为主导——权威规避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三元公共组织冲突管理,从而促使公共组织进行通体的合作型变革以构建公共行政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郭琪 《理论学刊》2012,(12):69-72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构建和实现"稳增长、抑通胀、控风险"的要求使得央行进行流动性管理要兼顾价格与金融"双稳定"目标。通过对社会融资结构与价格、金融"双稳定"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及危机期间国外主要经济体在货币政策目标设定与政策实施方面的经验总结,可以看出,社会融资结构对价格水平和金融波动性均具有显著影响。央行要实现"双稳定"目标,应以社会融资规模为标的,对货币政策框架及其操作规则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黄明哲 《求实》2007,3(7):18-23
实现社会公正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是执政党责无旁贷的责任,执政党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对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执政党自身的公正是社会公正的表率,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执政党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基本前提;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体现党的先进性并保持社会活力的基本条件;是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优化执政环境的客观需要的必然要求。执政党必须紧紧围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在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中的核心领导作用,要牢固树立公正的发展理念,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要不断增强利益整合能力,优化利益整合机制,要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以社会公正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公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王梓  王岩 《求实》2012,(3):44-47
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动态稳定,而不再是传统的社会静态稳定。政治宽容的本质是建立和维护有利于政治统治与管理和谐的政治秩序,通过尊重和保障政治权力对象的政治自由与权利,允许不同政见的存在并使它们得以和平共存,以实现社会的动态稳定。当下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既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的目标,和谐社会应该是政治宽容下动态稳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黄燕芬 《新视野》2004,(4):56-58
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本文既分析中国金融安全现状及其对社会稳定的潜在影响,同时也强调,必须警惕社会不稳定的某些因素对金融安全的影响。要保持我国的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必须双管齐下,不但从改革金融业、金融市场方面寻找对策,同时也要重视从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角度来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社会统治形式或治理方式都需要一定权威力量的维护,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目标的实现更离不开权威主体的努力。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传统与现代交织,南疆农村基层社会受到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多元权威力量客观存在,这对南疆农村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形成以基层党委政府主导,多元权威的良性发展与整合,是实现南疆农村基层有效治理、维护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指明了方向、目标和重点。  相似文献   

16.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当前,我国社会稳定虽然面临着总体大局稳定和局部问题凸显的双重复杂形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快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等有效途径,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政治稳定是每一个政治体系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当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政治稳定问题。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政治领导的核心,以“党的领导”为标志的政治秩序决定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才能化解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才可以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反之,如果忽视和削弱了党的领导,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权力腐败、分配不公、民族宗教冲突等,就极有可能引发社会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然而,党的领导不可动摇的前提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因此,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性是实现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直接利益冲突"是以偶然事件为冲突起因,以与事件无关的弱势群体为冲突主体,以政府权力部门为冲突焦点,以借机发泄为冲突心理,以狂热与反常规为进程特点的群体泄愤事件。其最大危险是动摇政府执政的合法性,直降低政府的执政能力,加剧了有序政治参与政治体制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极大削弱了政治认同感这一维护政治稳定最有利的力量。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维护政治稳定,就需要通过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消除政治不稳定经济根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消除政治不稳定政治根源,强化社会价值认同感的培养,消除政治不稳定文化根源,切实加快民生政府建设步伐,消除政治不稳定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9.
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赖以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基础,也是一切国家管理者孜孜以求的执政目标。而社会稳定则是这一目标的直接表现形态,维护稳定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稳定的因素。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只有直面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坚决维护稳定,才能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实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执政目标。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出现下岗失业现象,严重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进程。本文作者通过分析下岗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下岗失业群体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提出应从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关注下岗失业群体,保障和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