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发展要求行政管理必须现代化 ,而管理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相应的文化特征。行政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 ,越来越受到重视。行政文化具有自己的特性 ,集中体现在几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中 ,这就是 :抽象性与具体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精英性与大众性、动态性与稳定性。行政文化是一个多层面、多功能的文化系统 ,其发挥的功能主要是导向功能、约束功能、聚合功能、衍射功能和模块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丽平 《新视野》2005,31(2):30-31
文章以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与行政体制有关的制度建设问题。围绕行政职能、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理论,提出了职能重点转移、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等行政管理方面的创新,以及用公共管理理论发展传统行政管理理论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行政机构内部治理是政府治理的内在方面和先决条件,正在由管制型、自制型向法治型转变。按照结构功能理论要求,法治化行政机构内部治理结构包括行政机构管理职权、管理行为、管理关系及其内在关联。转型过程中存在管制文化浓厚、权力制约乏力、法制根基薄弱、运行实施封闭、保障方式滞后等障碍。因此,我国行政机构内部治理框架建构应从实际需求着眼,从其内部自生自发规律着手,采取以下举措: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全面推进行政职能、机构、编制及管理程序、救济法制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已成为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从政府行政管理而言,需要构建以"治理"理论为基础的新的理论框架和制度设计,从而实现流动人口管理中的行政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行政文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文化是行政体系的深层结构,是行政管理之魂,是公共行政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本文以我国行政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为对象,分析了传统和转型时期我国行政文化的特征及其存在的社会生态环境,并对我国行政文化发展的取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前政府行政改革的前沿理论,摒弃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整体性治理能够为包括自贸试验区政府改革在内的中国地方政府改革提供可能的理论诠释和实践引领。以实现整体性治理这一规范目标审视自贸试验区政府治理现代化,可以发现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将自贸试验区政府治理纳入整体性治理理论范畴中,通过制度创新,真正转变改革观念、发挥协同作用以及共享信息资源,这不仅是自贸试验区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要义,也是当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文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文化是在行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式 ,是行政管理的灵魂。当前 ,我国行政文化正处于传统型与现代型的交替和融合时期 ,我国社会转型期行政文化的发展与重塑将经历一个过程 ,将在抗拒与变迁、变迁与整合的激烈震荡中发展。积极推进行政文化创新 ,构筑现代行政文化精神 ,主要包括行政观念文化创新、行政伦理文化创新和行政制度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8.
陶振 《求实》2017,(8):41-54
基层联动治理强调以政府为核心,在不打破现有行政组织架构、管理隶属关系和职能分工的前提下,通过搭建组织平台、机制创新、技术运用、流程优化等方式吸纳多主体参与,形成联动机制,以克服科层管理下条块联动不畅、信息孤岛、管理碎片化等缺陷。基层联动治理是整体性治理理论在技术上的升级、功能上的拓展和管理领域的延伸,有利于实现从处置问题向发现问题延伸,从事后执法向前端管理服务转变,从分散治理到整体性治理转型。但也应看到,现阶段的基层联动治理并未完全摆脱全能主义管制思维的路径依赖,其创新大多还是仅限于政府管理流程和技术优化层面,并未涉及到对基层治理的条块结构、职责分工体系、公共资源配置以及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的职能边界等更深层的体制机制的重构,仍需进一步加快基层治理体制法治化进程,厘清政府职能,理顺条块关系,积极构筑多元合作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式”行政浪费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理性探讨,是破解行政浪费治理困境的逻辑起点。透视中国行政浪费治理的现实困境,既有思想观念与行政文化上的源流与沉疴,更有深刻而复杂的法律与制度的根源和痼疾。由此,破解行政浪费的治理之困,必须充分考虑到传统行政文化与既有体制的现实影响,进而寻求整体考量基础上的制度突破;治理方略必须由过去偏重于思想政治上的德育教化,转向构建教育与法律、制度监督并重的整体治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行政文化创新——应然性、价值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是行政文化创新的应然性原因,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对行政文化尤其是行政价值观的建构和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和行政文化的制度建设实现行政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兵团要实现"两个率先、两个力争"的目标,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影响兵团跨越式发展的体制障碍。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协调;加快转变行政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行政体制在兵团大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影响政府执行力提升的负面行政文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佳华  王升平 《学习论坛》2007,23(11):41-44
负面行政文化对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是阻碍政府执行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负面行政文化的生成有其理论和现实的逻辑。从作用机制上看,负面行政文化对政府执行力提升的作用发挥以执行者个人为载体、以个体对负面行政文化的内化为前提,同时,负面行政文化扩散的程度决定其影响的广度。消解负面行政文化对政府执行力提升的负面效应,可采取完善行政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把政治文化和行政文化纳入统一的体系来构建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金江峰 《探索》2020,(2):161-171
伴随国家治理重心下移,基层治理任务增多,"包干责任制"成为村级组织化解治理压力的重要机制。村级组织内部通过关系型包干、参与式督办、积分制考核与多重化激励等机制保证了治理任务的落实和治理压力的纾解。"包干责任制"实践也带来行政任务社会化和社会事务行政化的乡村治理结构性矛盾,需要乡村治理的技术性与社会性平衡。在理论层面,"包干责任制"是对乡村治理机制研究的丰富,有助于研究者透过此窗口进一步洞悉村级组织运作的内在机制。"包干责任制"虽有行政包干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痕迹,但其表现出的主体间非契约性关系、权力相对集中、关系型包干、过程干预和多重激励等特点,说明其并非是行政包干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在乡村治理场域的简单复制,而是具有乡土特色的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适应新的行政环境,迎接新挑战和新机遇,迫切需要通过转型来提高治理能力.基于此,从行政透明、行政执行、行政效率三个维度来研究地方政府转型,有助于明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地方政府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不断增加行政透明度、不断提升行政执行力、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整体性绩效.  相似文献   

15.
李军鹏 《新视野》2007,(2):29-32
公共行政体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体制的一般模式,建立公共行政体制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公共行政体制的实质在于其公共性、公正性和服务性.公共行政体制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共管理职能、公共权力运行、公共组织体系、公共财政体制、公共治理结构与公共效能管理等方面.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这一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公共管理职能、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健全公共组织体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公共治理进程、提高政府公共效能,全面推进政府管理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6.
行政文化涉及的是行政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着自己特定的构成与功能。政府的行为是受行政文化的制约和决定的。行政文化对政府行为的影响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行政文化的建构与推进就是要确立行政文化的积极和有利的方面,消除行政文化的消极和负面的内容和影响。这就要确立行政文化建设的目标,创设行政文化建设的条件,形成行政文化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行政救济与社会管理创新均以解决矛盾争端、促进社会和谐为着力点,具有目标同向性.作为行政救济主体的行政机关同时又是最重要的社会管理主体,在行政救济中具有其自身的相对优势,但也面临救济力度偏弱、救济效率偏低等问题.应强化行政调解、拓宽社会管理路径,改善行政裁决制度、提升社会管理效果,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保障社会管理的公正性,改革行政投诉制度、优化社会管理秩序,以此完善行政救济机制,最终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地方政府在治理模式上的重要创新,也是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必然选择。但是,行政服务中心的问题牵涉到整个政府组织及其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其组织机制需要行政法制来保障,并克服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李汉卿 《唯实》2010,(2):89-93,59
大部制改革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然而在行政与政治日益融合的今天,大部制改革必将折射出政治的变迁,甚至牵动政治体制的变动。中国现阶段实行“行政吸纳政治”的行政民主发展道路,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充分吸纳反映民意,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公民的合作治理体制,也应是大部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基于民主公民权理论的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治理体制是实现此目标的可能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25年来国外行政改革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江  马庆钰 《新视野》2003,(5):28-32
国家意义上的行政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上经历了统治行政、放任行政、管制行政和服务行政这样四种模式;服务行政是20多年来全球范围内行政改革的最新目标,其最初动因来自于全球一体化对传统行政的冲击和企业管理成效对传统行政的启发,以及政府全能主义管理造成的行政危机;从逻辑和关联度看,对这场行政改革有支持作用的理论至少涉及到新自由主义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治理理论以及管理主义思潮等五种;行政改革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公共行政的民主化、公共部门的民营化、公共管理的企业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以及公共运营的信息化;国外行政改革在展示它积极一面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需要客观对待的悖论,即政府中介性与企业私有性的矛盾、政府公益性与企业赢利性的矛盾、政府公共性与企业封闭性的矛盾以及政府绩效模糊性与企业绩效清晰性的矛盾。有关国家行政模式、改革动因、改革理论支持、改革总体趋势以及改革悖论的总结归纳,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今国外行政改革的实质,确立积极心态和正确的行动策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