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利益实现方式有两条 :一是在实现个人利益过程中增进公共利益 ;二是国家或政府承担实现公共利益的职责 ,成为公共利益的唯一实现者。从公共行政诞生以来公共利益实现的这两条路径就一直贯穿于公共部门的管理之中。传统的公共行政更强调国家或政府承担实现公共利益的职责 ,而公共管理的兴起以及逐渐出现替代的趋势无可否认正包括公共利益的实现出现一个新的突破 ,即回归至追逐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实现公共利益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龚翔荣 《唯实》2003,(9):95-97
公共利益实现方式有两条:一是在实现个人利益过程中增进公共利益;二是国家或政府承担实现公共利益的职责,成为公共利益的唯一实现者.从公共行政诞生以来公共利益实现的这两条路径就一直贯穿于公共部门的管理之中.传统的公共行政更强调国家或政府承担实现公共利益的职责,而公共管理的兴起以及逐渐出现替代的趋势无可否认正包括公共利益的实现出现一个新的突破,即回归至追逐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实现公共利益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公共管理视野中的公共利益实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翔荣 《唯实》2003,(8):95-97
公共利益实现方式有两条一是在实现个人利益过程中增进公共利益;二是国家或政府承担实现公共利益的职责,成为公共利益的唯一实现者.从公共行政诞生以来公共利益实现的这两条路径就一直贯穿于公共部门的管理之中.传统的公共行政更强调国家或政府承担实现公共利益的职责,而公共管理的兴起以及逐渐出现替代的趋势无可否认正包括公共利益的实现出现一个新的突破,即回归至追逐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实现公共利益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刘青 《唯实》2007,(7):43-44
在共和国发展的历史上,物权的立法进程是与意识形态演进紧密相连的,正是在观念、经济制度、控制社会的方式等层面变化,通过法律保护包括私有财产在内的物权是现实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夏兵 《世纪桥》2010,(21):54-55
尽管《物权法》已经出台,但是对停车位、停车库、窗前绿地、屋顶平台、会所等部分是属于业主共有还是开发商所有,抑或由个人所有等相关问题仍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的颁布施行,目的在于保护确认财产权利,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政府依法行政。《物权法》,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重视,认真学习和领会。  相似文献   

7.
实施《物权法》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的实施,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物权观念,履行平等保护公私财产的法定职责;明确物权性质,划清公权力与私权利界限以规范政府行为;完善物权制度,不断推动行政管理方式转变,坚持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8.
王阳 《党建文汇》2007,(11):35-35
官司:老太告儿再讨房;小区:百万元停车费该属谁;难题:配套法规需完善  相似文献   

9.
《北京支部生活》2007,(5):13-13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室副主任贾东明在报告中,从对物权概念的解读入手,详尽阐述了《物权法》的起草过程、立法依据、立法总原则和主要内容。报告讲述了《物权法》从明确物的归属、权利人的权利和权利保护三方面入手来调整物权关系等问题,还结合群众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但现行法律没有规定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付丽 《世纪桥》2011,(1):53-54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关于我国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讨论更加激烈,本文以解释学的方法对《物权法》的条文进行分析,欲达到对我国《物权法》所选择的物权变动模式进行准确的判断与合理的解释。由于《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模式规定的不完善,在对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进行定位的时候必须结合其他相关的民事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以债权形式主义为主,以相对的债权意思主义为辅的结论。最后,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一步分析我国此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将于10月1日起施行,该法不仅翔实地规定了土地、住房、车位等物的权属,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财产权平等保护,加大了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的力度。可以说《物权法》是一部距离百姓最近的“财产法”,它作出了许多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订立流担保合约传统观点认为会损害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但从民法平等、公平的原则出发,流担保合约却有利于债权人与债务人利益平衡,同时,确认其效力也是担保法律制度发展的需要。为此,可以对《物权法》相关条文作出修改设想。  相似文献   

13.
论公共利益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旺 《理论学刊》2007,(1):84-86
公共利益是政治学关注的一个重点,对它的界定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其中的关键是私利和公益谁更优先的分歧。尽管对公益或私利的极端强调都会导致弊端,但在充分尊重个人利益的基础上,通过民主的程序对各种私利加以整合与协调,就会使制定的政策更有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公共利益“问题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二十条与第二十二条均将“公共利益”作为国家对土地以及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理由与条件加以规定。尽管这两条宪法修正案只涉及土地与私有财产权方面的内容,但是,却显示了这样一条法律原理,即:公权力对私人利益单方面克减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由此而形成的是一种公法关系,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基于任何公共利益之外的理由,对私人合法权益的单方性克减乃至剥夺都是非法的,由此引发出一个中国法学界日趋关心的话题:既然公共利益可以构成对私权克减的理由,那么,什么是公共利益?怎样界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概念和相关概念的区别是什么?公共利益的行政法意义是什么?如何避免、克服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而非法损害私人利益的行为呢?由于宪法和法律并未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说明,作为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共利益”问题,已经和必将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公益征收的失范现象集中凸现在公共利益的泛化、虚化和绝对化方面,症结在于理论上尚未形成对征收之公共利益的统一认识,实务中仍缺乏一套可具操作性的判明标准。对于究竟何谓公共利益,如何在征收个案中判明公共利益的存在等一系列问题的回应,必须立足公益征收制度,在该制度视野中对公共利益的历史源流予以细致梳理和考量,从而发掘其内在本质与基本规律,由此确立一套系统的判明征收之公共利益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58周年之际,《物权法》就将正式生效,这对中国人而言,既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精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17.
浅论公共利益的属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公共利益是一种独立的利益形式,具有客观性、层次性等特征,是权力合法化的基础。确立公共利益观念,有助于克服国家权力惯有的侵犯性,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利益共同体成员参与合作的民主精神。在实践中其运用还有待于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和实际合理的执行。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是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都在研究的问题。但是,对于何为公共利益至今没有一个能被各方学者接受的明确界定。有必要对公共利益及其相关利益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观念在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的位置一直都在变化。传统理论时期由法律界定,凭借公务员自身的品格加以实现;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时期则是被边缘化,为效率所湮没。在新公共服务理论时期又被赋予新的意义,政府成为实现它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20.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也是党群关系互动的轴心.在社会转型和利益多样化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就必须坚持以合公益性为首要政治伦理价值目标,通过把握公共利益这个轴心,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公共权力,对多元化的利益进行协调、整合,以此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