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学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体的基本结构由体制、语体、体式、体质四个层次构成 ,体制指文体外在的形态、面貌、构架 ,语体指文体的语言系统、语言修辞和语言风格 ,体式指文体的表现方式 ,体质指文体的表现对象和审美精神。中国古代文论家对各种文体的体制、语体、体式和体质 ,都作了深入的考察和精到的论析 ,由此构成中国古代的文体形态学。文体形态学是文体源流学、文体分类学、文体风格学、文体文化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所谓语体,是指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使用语言的特点的总和.政论语体属于书面语体,它的功能是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各种问题的阐述,动员广大群众,为本阶级的利益和社会事业积极地进行工作.由于政论语体更直接地为政治服务,其宣传鼓动作用极强,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也比较复杂.它同口头语体中的谈话语体、书面语体中的科学语体及艺术语体都有一定的联系,但又表现出独特的语体修辞风格. 第一,论证的逻辑性.任何语体的构成和使用,都必须遵循思维逻辑.但思维的方式又是多方面的.政论语体则是遵循正向思维即常规思维方式的.政论语体为政…  相似文献   

3.
文艺语体词的跨体运用现象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礼 《求索》2008,(4):190-192
文艺语体词是文艺语体的专用或常用词,但在科技语体、演讲语体、时评语体、广告语体等实用功能非常突出的语体的言语成品中也有运用,形成文艺语体词的跨体运用现象。在这些语体中,文艺语体词发挥其描绘、怡情特性,帮助它们完成各自非常实用的交际目的,表现出重要的语用价值。就语体的交叉渗透而言,文艺语体词的跨体运用是语体的交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所谓语体 ,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 ,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习惯用语、常用句式、结构体式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法律语言以其特有的文风和格调 ,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语体。而立法语言作为法律法规内容和条文的外在表现形式 ,对语言体式的选择运用是由法律规范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笔者认为 ,立法语体具有以下特色和风格。(一 )准确、规范准确 ,是法律语言尤其是立法语言的生命 ;规范 ,是法律本质的内在要求。所谓准确规范 ,首先是立法的词义、语义准确 ,不生歧义。法律规范的任何含混或歧义…  相似文献   

5.
吴正锋 《求索》2013,(11):132-134
沈从文对其作品的文体分类具有其独特的观念与认识,他将《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等传记与散文归并为"小说"或"小说游记",人们对他的《七色魇集》及其《青色魇》的文体分类表现出歧见,都显示了沈从文文体综合的观念以及对传统文体分类的突破。沈从文对其《月下小景》佛经改编故事集的排列既有重要收获又存在破绽和瑕疵。后人对沈从文作品新编集的结集安排及其集名的拟定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6.
语体是目前修辞学界重点研究的问题。但绝大多数学者都以单一语体为研究对象,较少涉及交融语体。笔者认为,交融语体也是现代汉语语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早在《修辞学发凡》中,陈望道就提出了“三境界”说,其中“糅合的境界”正说明了语文体式的繁复情况;以后出现的许多修辞学著作也有人阐述了语体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体式,是依附于批评对象或者文学文体而存在的,具有依附性特征。随着现代文学创作的发展,西方文学批评观念的引入,文学批评对象、文学批评观念、文学批评方法等发生开始变化,现代文学批评的文体意识开始自觉,文学批评极力从创作甚至社会评论中脱离出来,由传统的以感悟式为主的批评,向理论化、明晰化、系统化的批评转变,文学批评文体不再依附于其他文体或批评对象,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格的批评体式,独立体式的论著体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主流样式。  相似文献   

8.
法律语体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功能变体。法律语言包括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法律语体风格是法律语体对法律语言的风格要素的综合归纳。它是一个稳定、完整而又自足的系统。法律语体具有庄重性、准确性、稳定性和简明性的风格特征。这些特征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洪溪珧 《前沿》2010,(4):147-150
小说中的语言变异往往具有使所描述之物更具真实性、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等文体功能。然而在翻译时,由于与译者常规的感知、阐释或表达事物的方式不同,这些变异表达常常被译者有意无意地"修正",从而导致文体损差。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出发,联系作品的主题,深入挖掘小说中由主题和艺术激发的语言变异的语言意图和文体效果,从而对译文做出评判。  相似文献   

10.
杨建生 《前沿》2010,(2):152-155
从少年时期到"五四"前夕,瞿秋白受"避世复古"人生观和思想倾向影响,萌生了强烈的救国救民、变革现实的心愿,并立下"以文化救中国"的宏愿,这是瞿秋白文艺思想发生的思想文化背景。后在"五四"运动洪流的洗礼下,瞿秋白独特的文艺社会学话语形态初见端倪,这是瞿秋白文艺思想孕育、萌芽阶段;从1920年秋踏上赴俄旅程到回国参加政治运动这段时间,是瞿秋白文艺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1931年,瞿秋白开始领导"左联"和苏区文艺运动,这是瞿秋白文艺思想渐趋成熟阶段,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文稿便是《〈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发表。  相似文献   

11.
一切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都存在着语体意识的问题,以语言为本位,语体意识的习得后于语言的习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住、民族分布和民风习俗,决定了其语言使用的情况是多元立体的.当地民汉交际使用的语言类型是民汉兼用型,其汉语中介语是当地突出的语言特征.因此,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语体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适切的汉语语体培养策略,这能有效地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汉语办公能力,促进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言语交际,最大限度地消解交际带来的言语失误、话语失体及交流阻隔等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对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语言和谐、推动边疆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边疆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互文性看汉魏六朝文人拟作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作现象是中国古代文人写作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本文结合大量文献资料阐发了汉魏六朝文人拟作的种种情状和心态 ,并讨论了拟作与古代文体生成的关系。认为 :文人拟作构筑了具有互文性意义的宏大景观 ,它向我们显示了创新本身所具有的摹拟特质和摹拟本身同样具有的创新意义。具有互文性特征的相似体式的文本增值 ,促成了某种文体惯例或文类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李小兰 《理论月刊》2010,(3):122-124
学界研究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存在重理论内涵("说什么")轻批评文体("怎么说")的倾向。本文从批评文体的角度进行观照,认为它们的文体皆是王国维自觉批评意识下的主动选择,指出《红楼梦评论》的颇受指摘与《人间词话》的备受赞誉与它们使用的文体密切相关,并从正面比较和反面假设中揭示词话这种传统文体具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文虎 《求索》2013,(4):171-173
汉学家浦安迪"奇书文体"的观念显示出独到的国际汉学眼光,其独到之处表现在他通过对不种类型叙事文学传统的对比,追溯了历史叙事、神话叙事与奇书文体之间的内在关联。本文探讨"奇书文体",其目的在于全面地揭示浦安迪是如何将传统叙事理论和话语规则有机地融入到中国古典叙事文学作品的阐释之中。同时,其意义还在于进一步反思"奇书文体"的观念在不同叙事文学标准之下所显示出的新的特质及内涵。  相似文献   

15.
苏小妹 《求索》2008,(2):157-159
真实的语言存在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即语体)中,我们有必要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来研究语言现象。本文考察了立法语体中情态动词“得”的使用情况,比较了两岸“得”使用的差异,以期对研究两岸的立法语言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湖泊,特别是跨区域湖泊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之"优"和"忧".笔者以梁子湖为例,论述了跨区域湖泊统筹管理未见明显成效的基本原因:管理理念的"非全域化",管理权力的"碎片化",管理行为的"偏差化",提出了武汉城市圈跨区域湖泊的管理创新思路及体制和机制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森 《湖北社会科学》2022,(10):164-168
在网络交际中,网络语体不断涌现,并且几乎每一种网络语体都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得以流行。网络语体的产生,在于某种情绪的表达,而网络语体的流行,深受群体力量的影响,群体力量则源于集体心理的建立。青年为代表的网民群体借助网络语体可以在网络世界中更好地传情达意、完成交际,同时,网络语体的娱乐性可以帮助网民们缓解压力。但作为表达某种特定情绪的网络语体,它的流行,直接导致了大量“失语者”的出现,是一种缺乏语言创造力的表现。此外,网络语体开始渗入现实交际,与其他语体相互渗透,这会进一步扩大“娱乐至死”精神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权威。  相似文献   

18.
胡风对于文艺的诸样式曾经发表过一些看法,形成了他的文体理论。这涉及到文学文体和非文学的艺术类文体。它们多是应编辑或读者之约而写,因此并不很完整。这些理论也许是琐碎的、凌乱的,但并不缺少见识;也许难免片面之处,但依然展示着胡风固有的真诚和热情,显示着理论的光辉。它们是胡风文学世界的重要一翼,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9.
采访省政协委员、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是为了一段"旧闻"。分组讨论结束后,王景贤和记者坐在空荡荡的会议室里聊了起来。王景贤告诉记者:"事情还要从前年说起。2008年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方案,是关于泉州市文艺剧团改企的。实际上这不能算是一个方案,因为方案还有商榷的余地,这就是一份文件,告诉我们这些文艺剧团将全部改企,走市场化的道路,并准备在2009年省"两会"后就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20.
龙钢华 《求索》2011,(5):203-204,162
《〈诗比兴笺〉序》是一篇体现魏源文艺思想的重要文章,集中表明了魏源对文艺的基本功能——担当意识——的精辟见解。魏源一方面盛赞古代诗文睹物起兴、感时伤怀的优良传统及"《骚》、《雅》之旨"和"风云之气",另一方面直截了当地批评了前代诗文选注家及诗论大家偏重形式忽视内容的弊端,从而凸显了文艺的担当功能。这种思想在当今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异化、自然异化,尤其是文艺的崇高意识矮化的语境下,更能促人深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