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的哲学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化的现代哲学。所以如此,在于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以及他一生所追求的中国现代化目标的主要方法论基础中所具有的突出特征——现代意识。现代意识不是一个空洞的抽象概念,它作为现代哲学中的基本意识导向,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世界统一于物质并被自然科学所证明,这种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关于自然的看法和观点,是传统哲学的经典论述。这样的自然观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意义何在呢?正是基于这样的疑问,有必要对自然观的问题进行切合现实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简要说明黑板画在政治课课堂上实现模象直观方面的作用。我在讲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关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观点时,学生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从意识的内容来讲,它是物质的反映,即我们可以在外部物质世界中找到我们头脑中产生的一切意识的被反映者;那么,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关于“鬼”和“神”的观念,也是一种意识,唯心主义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只是现代哲学在特定的条件中提出来的。由于现代哲学所关注的只是哲学存在的合法性问题,这样就决定了现代哲学只能局限于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来寻找其答案。必须跳出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把哲学置于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之中,从而把握哲学的独特性。与此同时,也必须改变问题的提问方式,不应再局限于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追问“什么是哲学?”而应追问“如何哲学地思考?”哲学是人类思想的反思性维度,哲学就是哲学地思考,简称“哲思”。  相似文献   

5.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哲学常识中的教学重;久,也是难支,它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要掌握好这一概念,关键在于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根据自己教学体会,我认为要正确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须把握好以下“五性”1、共同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简单地说,物质即客观实在。因此,客观实在作为对物质本质属性的概括,它必须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否则就会缩小物质概念的外延,物质概念就不可能囊括万事万物,也就不正确了。例如,若把有…  相似文献   

6.
论哲学思维的超实践机制戴木才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贯彻到哲学的完整体系中,极为重视人类的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动态性、创造性和社会遗传性对于人的意识、思维、认识的产生、发展和运用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决定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非常重要的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史表明,她是独立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一大新型哲学形态,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的哲学传统,因而不存在、也不需要进行所谓追寻别类哲学传统的“归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我意识,即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他种哲学的独特性质、功能和目标,强化其在世界哲学大家庭中的类意识,永葆其精神实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方法的自觉,使其独特哲学形式和实质在与时代、实践和历史、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真正实现一眯相承和与时俱进。这种自我意识的旁落、淡漠、错位或缺失,是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边缘化的重要根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明确建构中国化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8,(2):104-105
最近两年有一种说法,叫做“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其最早的发端是04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重写中国哲学史学术讨论会”,这个讨论会的副标题就是“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有些人的观点是这样的——中国哲学是无概念化、无规定性、无确定性的幼稚、浅薄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哲学不是自足的系统,不是自行规定的理论体系。五四以来我们研究中国哲学,都是用西方哲学的概念来分析、剪裁和归类中国哲学。所以中国哲学是不合法的,不管你是搞中哲还是西哲,其实都是在搞西哲,所谓的“中国哲学”其实是“西方哲学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郭婉绯  曹克亮 《传承》2008,(24):82-83
狄尔泰看到,他所处时代的历史哲学都有着不同程同的弊端,只有效仿康德的理性批判,即"历史理性批判"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他要用"哲学的目的"来从事历史,"用具体的历史内容"去进行哲学。这样做的结果便是有了他的历史主义的诠释学。狄尔泰的历史主义诠释学使得历史性与历史意识重新进入哲学。  相似文献   

10.
一宗教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宗教世界观是宗教对现实世界的根本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统治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主观意识里的反映。但是,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样,宗教意识就不能不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虚构。依其崇拜偶像的性质,它虽然有拜物教和拜神教之分,但并不改变观念背离现实这一唯心主义特点。哲学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说。唯心主义哲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哲学互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是由于错误地回答了物质和精  相似文献   

11.
广告由于其在当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备受厂家、商家和消费者的重视。有不少广告语寓含一定的哲理,也值得我们政治教师注 意,可在哲学教学中加以巧用。 导入引用,激发兴趣。例如在导入 第一课中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 事物”时,可用联想集团的广告语发 问:“同学们,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 怎样?”这样一下子就能激发起学生想 象的兴趣:人类失去联想,社会就可能 处在茹毛饮血的阶段;就可能没有电 灯的发明,处在一片黑暗之中……再 从本课角度总结学生的想象:正是因 为有了联想这样意识的作用,才有了 社会等客观事物的巨大…  相似文献   

12.
狄尔泰看到,他所处时代的历史哲学都有着不同程同的弊端,只有效仿康德的理性批判,即"历史理性批判"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他要用"哲学的目的"来从事历史,"用具体的历史内容"去进行哲学.这样做的结果便是有了他的历史主义的诠释学.狄尔泰的历史主义诠释学使得历史性与历史意识重新进入哲学.  相似文献   

13.
孙民 《求索》2010,(1):98-100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缺乏沟通与对话,缺乏真正的问题意识,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真切关注。承认和反思存在的问题,是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4.
公关意识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管理观念,是人性化的管理哲学,是公关规范与行动准则的内化。它包括丰富的内容,主要有声誉观念、公众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环保意识等。公关意识与企业形象塑造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即公关意识愈强,企业形象塑造得愈好;反之公关意识愈淡薄,企业形象塑造愈差。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企业竞争、产品竞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取决于公关意识的指导和发挥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强化公关意识,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秦廷国 《求索》2007,(4):136-138
反传统形而上学和“问题”意识等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的通话,凸显于对现代性的资本主义异化应用的批判中。但马克思不是后现代主义者,马克思哲学也不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二者存在本质的差别。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应以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导引,建构一种比传统社会确定了的价值更先进、克服了它们已经被认识到了的缺陷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张宏  卞绍斌 《理论月刊》2002,1(11):21-22
在当前马克思哲学总体性质的探讨中,寻求终极解释原则和构筑完美的体系仍然是主导许多学者的隐性意识,这一体系意识极大地阻碍了马克思哲学研究向更深层次扩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学界流行的几种代表性观点的批判性解析,指出其缺卖和虚妄之处,在此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体系意识在深层逻辑上恰是向旧形而上学的回归,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恰恰在于颠覆旧形而上学的体系意识。因此,走出体系的怪圈,探询马克思哲学的真境,乃是当前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舒远招 《求索》2010,(1):85-88
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存在指人们的社会存在,即人们在社会关系之中展开的现实生活过程。该过程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因此,物质生产活动被理解为人们的存在,物质生产方式被理解为人们的存在方式。在这样一种社会存在即能动的活动过程中,内在地包含了意识要素。在国内哲学界,人们总是把马克思所说的“人们的社会存在”,误解为“社会的存在”,即把“社会”而不是“人”当作了社会存在的真正“主体”,人们还总把人们的社会存在,归结为“物质生活条件”,试图把它物质化、客观化,并取消其中所包含的意识因素。对马克思社会存在概念的误解,表明人们并未准确把握马克思的“存在即生活”的哲学洞见,因而未能把人们的社会存在当作一个真正的总体概念来看待。在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时,海德格尔对存在与存在者所作的区分具有重大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8.
全湘燕 《求索》2008,(8):100-102
前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它的理性概念具有意识哲学的特征,无法对其进行明确的语言分析;它的真理概念具有黑格尔主义的特征,具有远离生活世界的抽象性;它不重视资本主义民主法治国的道德一实践领域的话语性特征。哈贝马斯引入了语言哲学的分析方法,使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挪移到了话语分析的基石上,把语言哲学和社会批判理论创造性地糅合起来,既使语言哲学具有了可贵的社会批判品质和道义感,也使社会批判理论获得了语言哲学强大的分析工具并走出了意识哲学的胡同。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问题”之历史类型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形成当代哲学的问题意识需要从“哲学问题”的观念中走出来,寻找和确立当代“哲学的问题”。“哲学的问题”不同于“哲学问题”。人类哲学虫上存在着四种主要的“哲学的问题”类型:“提出的”、“面对的”、“遭遇的”和“发现的”问题。这四种问题类型对于当代哲学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刚 《长白学刊》2002,(1):44-49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最初的何种形态能更好地体现和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的“形态之争”,逐渐过渡到近些年形成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而这些争论和走向的背后,实际上又蕴涵了这样一个“共同目标”:发掘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