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法律文化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法律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因的理 性思考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并朝着一定方向 发展的。法律文化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人类文明程度的象征,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法 律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是法律文化不断创新 的过程;法律文化的不断创新,导致了法律文化的 繁荣与延续。没有法律文化的创新,就没有法律文 化的发展,就没有法制现代化,就没有法治文明, 也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想。 (一)法律文化的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的必然要求 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2.
田文昌 《中国法律》2007,(5):39-39,104-105
法律职业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在中国还是比较新鲜的。近些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治国理念的提出,明确了我们国家发展的法治化方向,有关法治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开始为社会公众和专业群体重视,有关研院活动也相继展开,法律职业共同体问题也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检察官和律师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肩负着共同的责任。构建检察官和律师的良性互动关系,切实履行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职责使命,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权威、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政法队伍建设,最近,对于进一步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又作出了重要的批示。这既是对律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是对整个政法队伍建设的期望,更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要求。人民法院坚决拥护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重要批示,并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 一、对法官、检察官、律师提出统一的职业标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工程 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法律职业的统一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根据统一的法律职业要求,法官和律师都应当以法律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在这个统一的法律职业中,法官、检察官、律师,分别行使不同的职  相似文献   

5.
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正享有最高权威是民主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当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正在全国展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因此,树立权威的法律观念是社会主义注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刘作翔  刘振宇 《法学杂志》2013,34(4):95-104
法律职业共同体对于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理论上厘清法律职业的分类,探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意义,分析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现状,对于凝聚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共识,形成一种建立在共同知识训练背景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上升为更高级的共同的理念、共同的价值追求甚至共同的信仰(即对于法治的信仰),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最终目的是寻求一种共同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律师》2004,(5):9-9
一、对法官、检察官、律师提出统一的职业标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工程。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法律职业的统一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根据统一的法律职业要求,法官和律师都应当以法律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在这个统一的法律职业中,法官、检察官、律师,分别行使不同的职能,发挥不同的作用,但作为一个整体,约束其行为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是相同的。这个职业是社会主义法治得以实施的基本力量。只有法律职业中的每一个岗位、每一类岗位以及每一个群体的职业素质达到应有的标准,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整个…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社会高度信息化以及广大市民法律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怀柔区司法局在创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与探索,在促进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整合社会普法资源、提高公民法律素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关于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源泉,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一定要将促进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努力适应法治文化建设的要求,为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杨扬  王为民 《法制与社会》2011,(13):229-23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完备的法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象征和标志。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具备与自己历史使命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并且要求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较高的法律素质。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法律信仰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乏的主要表现,探讨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提出构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2011,(8):5-5
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其中,明确了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作为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法律齐备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建国 《河北法学》2015,33(2):29-41
随着苏俄由战时转向和平建设时期,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的列宁深刻地认识到法治建设对于巩固苏维埃国家政权和维护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性。列宁认为,宪法是国家法治建设的根本大纲;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严格执行和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法治建设实施的重要运行环节;检察机关践行法律监督职权,是维护国家法治建设的制度保障。列宁的国家法治建设思想形成于苏俄革命成功初期并付诸于苏俄及苏联成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的制度实践,对于当下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推进国家法治进程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言论广角     
正李林:用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个国家的法治和法治文化建设,需要有法治精神、法治思想、法治理念甚至是法治灵魂,这些从哪里来?我认为重要的来源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可以在很多方面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和法治文化提供价值观和精神食粮,使它沿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和要求的目标去发展和建设。用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个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法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法治进程,建设法治国家,弘扬法治精神至关重要;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体对法以及法治的理性认知和价值确信,是法治价值观;它是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律素质、法律信仰等的集合形态,是法治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源泉.也是尊崇法治和尊重法律权威的一种理性的精神状态。因此,我们应该弘扬以维护法律尊严、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为核心的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进程要注重转变法治教育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制约机制和法治良性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三大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桂祥 《法学论坛》2001,16(4):14-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被确立为我国的治国方略,而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是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其关键是实现权力运行的法治化,同时还要切实保障公民权利,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终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认为,“法治”(即依法治国)同“法制”是有区别的。法治概念有其特定的科学内涵和社会作用。作为一种治国理论,法治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长治久安,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好的法律制度。作为一项治国原则,法治要求有良好而完备的法律制度,法律应有极大的权威。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现代意义的法治,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依法治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作者运用大量历史资料和事实对上述观点作了论证,还就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五条标准:要建立一个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现代法精神的完备的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制应建立在民主基础上,实现民主法制化和法制民主化;要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要建立完善的司法体制和程序;要建设先进的现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7.
李林 《中国法学》2022,(4):26-48
规则是法律的精要,制度是法治的根基。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深厚的制度理论、丰富的制度实践和深刻的制度逻辑,强调制度更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提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加强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一整套以宪法制度为核心的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应当全面加强和推进宪法法律实施,把国家制度、法律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效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财富和软实力。建设法律文化博物馆,是弘扬法律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途径和载体,也是建设人文北京、建设首都精神家园的一项内容。通过法律文化博物馆展示我国的法律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成果,展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成果和最新发展,展示我国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辉煌成就,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实现这一总目标,人才是基础,培训是保障。为此,《决定》明确指出"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为法律职业人职前培训提出了要求,定了基调,也为在职培训留下探索的空间,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不断开创法律职业人  相似文献   

20.
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近两年报章上所见多为对依法治国含义、意义和如何进行的论述,但何谓法治和法治国家、如何实现法治国家则少有论及。很多人认为,法治国家就是依法治国过程的当然结果。其实不然。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对法治的含义有一个著名的表述:“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可见,法治是一种状态,是依法治国进程中一定历史阶段的理想结果,但不是当然结果。依法治国只是一种治国方略,其能否使国家达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