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走出德育的低谷,提高全社会的德育水平是全民族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就改变德育低效问题谈几点看法。第一,应把德育摆在教育的首要地位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我们现在的德育,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只有把德育的重要性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我们才会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必须通过思想和道德的建设,树立起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并以此来规范公民的和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陈大伙 《人民论坛》2013,(10):184-186
近代以前的中国因国力强大、文化优越而不失自信,但随着甲午战败,国人民族危机感日益增强;九一八事变后,时人从不同层面探寻民族复兴方略,坚定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民族复兴遭遇顿挫;改革开放之后,民族复兴的内涵不断丰富,并逐渐成为国家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认知.  相似文献   

3.
<正> 十年改革,结束了我国封闭和停滞的局面。对外开放,使我们痛切感到祖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实在太大,我们有很多方面需要急起直追,太多的弊端需要彻底革除,太多的历史包袱需要彻底抛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十分钦佩《河殇》的青年作者们冲击历史传统的革新精神!他们的一曲《河殇》挽歌,唱出了要告别“黄河文明”的心声;一首“蔚蓝色”的赞美诗,表达了要用这种迷人的颜色尽染黄水、黄土、黄种人的志向和决心。在这里,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共鸣和反思,这就是:《河殇》洋溢着一种强烈的民族危机感!我深信,一个有强烈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不甘落后、不会沉沦的民族;他必能自立于世界民族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民族工业、民族名牌日益受到外资和舶来品的冲击。如何认识这个问题.事关民族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大问题。民族名牌面临严峻挑战开放经济对民族名牌产品的发展具有两重性,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它有利于民族名牌与国际产品.尤其是与国际名牌进行比较后.增强了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有利于民族名牌拓阔市场空间.走向世界;有利于为民族名牌的发展提供所必要的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条件;有利于民族名牌产品所在企业实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走规模比和国际化经营之路。然而,问题的另一面是.民族工业.尤其…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史上,因列强侵略而带来的民族危机在中国社会引发的心理反应可谓错综复杂。它一方面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心态,另一方面,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也时常演化为严重的死亡焦虑。关于后者,一些有关死亡主题的谣言事件即为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百家论萃     
东亚崛起的启示东亚崛起已为世人所注目。其原因除了有利的世界经济环境外,大体上分析还有:(一)利用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善于抓住时机,促进经济发展。(二)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交换与竞争。(三)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由政府进行必要的、恰当的干预。(四)高度重视教育与科技的发展。(五)具有求生存感、危机感。(六)注意把现代化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七)注意保护政治上的稳定。其中他们重视和发展教育的经验尤其值得重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上升和优化,他们先从普及初等教育开始,满足了劳动密集型…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从各个方面极大地震撼了中国千年的封建社会,清廷"天朝上国"的理念开始崩塌。国门洞开的耻辱强烈地刺激着统治阶层与知识精英,救亡图存的危机感与责任感由是萌生。林则徐、魏源等救亡先驱的开眼向洋之举开启了投石问路、承先启后、探索启蒙的民族自救运动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由于民族符号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价值意义,推进民族符号文化的教育发展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要推进民族符号文化的教育进程,另一方面关于民族符号文化的教育也需要合理引导,只有这样,民族符号文化在通过教育方式进行开发利用时,同时也能通过教育得到传承发展,使得教育成为民族符号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路径。结合民族符号的价值和特征,民族符号文化的教育引导与传承需要秉持特色原则、文化原则等多个原则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民族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关键,在教育事业的深入推动下,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才能进一步解放。推动民族区域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民众的生活水平是民族教育的最终目的。纵观国内民族教育的实践行为,多是为教育而教育,客观上形成了以过程导引目标的教育发展思维。民族教育的环境较为特殊,有语言、自然环境、经济等多种条件限制,民族教育的发挥空间有限,因此现实条件制约下民族地区的教育更需要多向思维,才能取得更加突出的教育成果。目标导引过程,民族教育必须围绕以上目标来开展,才能取得更加积极的教育成效,本文以此为思路,从民族教育的目地出发对民族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逆向探讨。  相似文献   

10.
忧患意识是新加坡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新加坡社会发展和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延续的精神支撑,是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的内在依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执政过程中时刻秉承忧患意识,认识到忧患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把忧患意识教育与国民意识培养相结合。人民行动党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主要内容分为提高党员责任感的党情危机教育、保持国民危机感的国情忧患教育和增强国民使命感的世情形势教育。人民行动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探索出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包括以社会为主渠道对基层民众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以学校为阵地对青少年进行忧患意识灌输教育和以新加坡建国历程为重点对民众进行历史忧患教育,使忧患意识内化为新加坡人民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民族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是相互影响的,要考察这种影响过程,应分别对民族教育和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民族教育的特点 民族教育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对人口属于少数的民族所实施的教育,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学内容、教学用语等各个方面。从横的方面考察民族教育,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教育投资不足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投资,文章对民族教育投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民族教育投资不足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略论毛泽东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蔡华翻开近代中国的历史,救亡图存是压倒一切的主旋律,民族主义成为一切先进的政治派别及其思想发展的原动力。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说:“中国知识分子具有高度的民族性,”①的确,巨大的民族危机感使一代又一代的先进的中国人苦闷,徘...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以汉族为多数的四十多个不同民族共同生活着的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民族幼儿教育在内蒙古的幼教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内蒙古的民族幼儿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人类世界进入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感到满足。内蒙古也还是落后,内蒙古的民族幼儿教育也还是落后,我们与国际间的差距不是被缩短,而是被拉大;我们与国内其他发达的兄弟省份的差距也在拉大。可以这样说,内蒙古民族幼儿教育发展中应有的危机感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5.
忧患意识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表现出的一种清醒的精神自觉.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历史智慧,而且是一种思想品质.它是人们对超越个人的民族、国家或人类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具体实践中,人们往往把忧患意识等同于面对客观压力时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6.
1、针对建路养路长期以来由国家统包下来,“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的思想特点,应在职工群众中进行“换脑”教育,要用市场经济知识武装广大职工,树立商品竞争意识和优质服务观念,学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管好路养好路。2、针对公路工作环境差、工作手段落后等特点,要在职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由于民族院校的学生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民族地区,受民族地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习惯、民族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多元文化的背景,这就决定了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因此,要着力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六观"教育,在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和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以期推动新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8.
王延昭  李昶罕  刘红 《传承》2014,(3):96-97
民族教育是对本民族进行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的传承与认知,指国家对公民自我身份的认同教育。探讨民族技艺、技艺传承及传承人的特征与属性,探讨将其纳入民族教育范畴的可行性和依据,以此获得教育公平投入,建立起民族技艺传承培养体系,对保护我国多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非典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它特有的方式,对人们的教育是如此刻骨铭心,如此广泛深入。人们常爱说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这种“感”,有的是真要到“危”时才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在整体性与形象性思维的影响下,在民族教育跨学科属性的背景下,在定性研究范式的助推下,田野调查在民族教育研究中备受推崇。但研究者在运用田野调查进行民族教育研究时,仍存在以民族文化调查附上教育功能阐释为研究模式、以移植人种志的田野调查法为研究模板、视田野调查为民族教育研究的必选方法等误区。于是需要在今后的民族教育研究中具备从田野调查中"走进去、走出来"的思维,实现田野调查在民族教育研究中的因地制宜,运用田野调查扩展民族教育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