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主体意识作为现实问题凸显。从马克思关于人的“类特性”的观点来看,意识性是人的自由自觉类特性的关键,是人成为主体的根本原因。主体意识就是指人对自身作为对象性活动主体的本质、地位和价值的自觉认识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实践理念。它实质上是人全面占有自己本质,实现自由发展的能力。在现实社会生活实践中主体意识既表现为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又表现为对物包括自身、生产力、社会关系自由自觉支配的能力和行为。人类能够运用自然资源的方式、途径越多,就越能在生命活动方面呈现出自由,生命过程就越得到优化,其主体意识就越充分。主体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客观历史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可或缺的特点就在于把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实现过程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状态调整为自觉状态,从社会整体利益完善与运用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与时俱进"作为现代思想观念,蕴涵着两个哲学内涵.一是现代实学观,蕴涵着与时俱进的运行轨迹."与时俱进"体现着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精髓.离开实践的运行轨道,与时俱进就没有方向和准绳;二是现代人学观,蕴涵着与时俱进的理想追求.现代人学是以人的现实活动和从事着现实活动的人为出发点,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建构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探究和阐释,从而形成关于人的生存和人的生活方式变迁的系统性深层理念,并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生命历程可以划分为生存和生活两个层次。因此人的审美活动也就有了不同的层次。在生存层面上 ,人的审美活动以喧泄情感为主 ;在生活层面上 ,人的审美活动以追求心智的升华为主。而由于人生历程的复杂性 ,生存和生活的轨迹会时时交错。因此 ,审美活动也应把通俗与高雅有机地融为一体并要努力使审美主体参与到其中去。  相似文献   

4.
需要作为一般的范畴,表明了有机物、人和整个社会的一种摄取状态.这种状态是它们生存和发展的客观依据.而人的需要是指人区别于其它生物,使人成为人、构成人的本质、表现人的本性的规定性,表现为人或主体对价值对象或客体的摄取状态.人的需要反映着主客体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是客体能够产生而主体所缺少的东西,因而,人的需要产生于主体自身的结构、特性和主体同周围事物不可分割的联系.实践是人能动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它既是主体的能动活动过程,又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现实中介.主体自身的结构和特性、主体能动的实践活动以及反映主客体之间矛盾统一关系的人的需要,都是历  相似文献   

5.
唐.德里罗的《白噪音》可以被看做反映后现代美国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更是通过细节描述向我们展示了后现代美国人的生存状态。本人将从两方面来分析小说,首先通过分析,指出现代消费社会的社会特征;然后结合现代人的消费方式——异化消费,分析其形成根源,揭示现代人空虚孤独的躁动的内心世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人类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思考,为人类重建和谐的内心世界家园起到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居内地的少数民族人口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团结,需要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公共权益、社区生活四个维度系统考察。提升世居内地的少数民族人口生存状态:加强法制建设,维护世居内地少数民族人口合法权益;加强社区建设,建立少数民族社区网络支持体系;重视民族社区文化,促进优秀社区文化建设;尊重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多民族和谐共处;完善制度体系,解决世居内地少数民族人口基本生存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震云的小说<手机>以作者一贯的反讽叙事精神,从话语嬗变的角度,关注时代物的异化,人的异化和精神存在的异化.小说以特殊的方式介入主题,讲述一个充满荒诞感的现代寓言.小说在话语生态的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撕裂、重组中展现生存状态的空虚的同时,也充满了对个体在话语生活的急剧转变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生存困惑与精神异化进行的后现代深彻思考.  相似文献   

8.
"生存"问题是人的根本性问题。人之生存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方式,是人与环境的共同生成,是人的生命表达进一步丰富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现历程。人是价值的存在物,价值是人的生存和存在方式。归根到底,哲学的价值是关于人的价值,价值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的生存之家,人的生存之光。  相似文献   

9.
克尔凯郭尔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贡献是以一种"非哲学"的方式完成的。他从个体在实际生活领域的生活状态入手来看待Existents,强调该概念具有个体"活着"以及"活着的方式"的涵义,并由此塑造了三种典型的生存境界,即审美、伦理和宗教的生存方式。这三种境界是作为三种不同的个体生存方式而提出,但克尔凯郭尔并不想为每个读者(个体)对具体的生存方式的选择负责。正如他通过独特的写作方式想要告诉读者的,在关于生存的问题上, 他本人是无知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构筑的网络空间为人类开辟了第二生存空间——虚拟生存空间,带来了虚拟生存下主体、客体、主客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外界关系的变化.虚拟生存在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同时又以一种抽象的、被异化的方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论中对人的定义同样适用于虚拟生存下的人,不同的是后者的人自然地被印上了虚拟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一方面为人们主体意识的发展、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动力,唤醒了人们的独立自主意识,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培育了民主意识、个性意识、发展意识和新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也呈现出雇佣意识增强、臣民意识严重、公民意识缺乏,政治主体意识激昂与冷漠并存,网络生存方式下主体意识的偏激与弱化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源发性生存事实原因是寻求解决之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性给予人权,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居于一定的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中。为了自身的自由生存、自由生活、自由发展以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具有人权。警务活动的主客体作为世界的主体,都具有人的一般本质属性。警务活动保障人权必须把警务活动的对象当做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意识存在物、主体存在物来把握。  相似文献   

13.
“生态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人的存在形态则由“道德人”过渡到“经济人” ;当下正向生态文明转移 ,“生态人”作为新型文明主体承担者 ,正以其特有的精神气质推动着当代人的生存方式的革命变革 ,实现对人的重新塑造 ,从而表征、创造和建设着新文明。  相似文献   

14.
筹资多元化框架下的普通高校应对策略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的转型,高等教育投入体制由单一的政府资源主体转变为多主体多渠道筹资体制.这种转变使高校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高校外部资源交换规则、内部组织规则都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为适应这种规则变化,我国高校必须进行发展策略的全面调整:高校必须适应多主体多规则的多种发展机制并存的局面;高校必须改变组织单一性,形成复杂的多规则需要的混合组织形态;高校不得不以寻求资源为直接的生存目标,对外不断扩张事业规模和服务种类,对内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内部挖潜,以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先人的理想,而且是今人的追求、后来人的实际生存状态."人的全面发展"由"理想社会的人的理想状态,到社会主义国家生存实践的理性要求,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这一存在状态的演变,从人的本质,到人的思想文化,再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内容的演变,深刻凸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发展问题的孜孜以求和不懈探索,也进一步彰显了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日益成熟和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6.
对人类现实生存境遇的关切和未来发展图景的探索始终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关注焦点。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剖析与批判中,科学揭示了人类美好生活的本质内涵。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有赖于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美好生活一方面表现为从“物的世界”向“人的世界”的回归,即从资本的统治状态、社会关系的限制状态以及异化劳动的矛盾状态中的回归;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现实的人”世界的重构,即人的外在生活空间、精神世界以及存在方式的重构。深入挖掘、科学阐发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野中的美好生活思想,对新时代我国建构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要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在逻辑和历史上已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客体出发的"理性"方式,通过研究和利用自然规律,以获取维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二是从主体出发的"诗性"方式,在启蒙个体欲望的同时又较好地控制个体与群体的冲突程度,在征服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尽力避免使天人关系走向彻底的分裂与对立。从当今世界资源与环境的角度看,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诗性生产生活方式是真正可持续的和面向未来的,"求正容变"应该成为重建中国诗性文化的正确态度和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人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不仅生活在事实世界中,亦生活在自己所创造的意义世界中。实践是人生存意义的源泉,马克思的意义理论就是以实践为根基,揭示了人丰富多彩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9.
美好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美好的自然条件可适宜人居住的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前提,因此维护好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们的首要任务;人们有权利要求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生存,有权利要求公平合理地占有、使用资源,有权利要求对自然资源占有使用的公开性、透明性。当前,如果发展经济不反思经济的合理性,谈建设美好家园不注重生态状况,仍然按着自由市场经济的方式运行下去,必将危及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快发展生态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促进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过美好的生活。同时用制度保护环境,使生产和生活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这样才能使美好的生活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隐喻了精深的休闲观。全面发展的实质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休闲的实质是使人成为人,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休闲作为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表征和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