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叙述了浙江省城市化的历史缘起与起步、特征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认为浙江城市化的特征主要为就地生长式的城市化,即浙江城市化主要不是一种水平扩张运动,而是一种垂直向上运动,已经或正在形成典型的星云状分布的城市群和城市带,呈现"满天星斗式"的城市化格局。当前,浙江城市化已不能再满足于通常的大中小城市发展的要求,而是加快星云状城市群和城市带的整合优化,加快增强其活力和提升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犯罪问题不仅使农村城市化滞后,而且延缓和干扰了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通过对广州城郊结合部人员构成、行业结构、环境布局等现状的调查研究,可将城郊结合部分为六种类型,各表现出不同的犯罪态势.因此.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依据城郊结合部的类型建立管理防范机制,是处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犯罪问题的科学决策.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搞好经济,是解决农民犯罪问题的根本方略.  相似文献   

3.
“新居制”作为一种居住模式已是一些农村地区发展的趋势,其产生和流行是劳动力市场和婚姻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居住模式对乡村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大龄未婚男青年出现,家庭结构模糊化、家庭关系亲密化,丧偶父母流行“搭伙居”,亲属关系淡化及母系化趋势增强,乡村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未来农村农业的现代化趋势及农民的消亡.“新居制”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定居城市、实现乡村人口城市化的一种有效路径,这一路径具有类型上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道路"的提出本来已经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长期性、方向性.但是,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农村未来模式已经固化为中国现代化的思维习惯,不仅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乡村振兴"研究,而且也事实上影响了一些地方的发展决策.在理论上把本来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暂时化为"城市化""市民化""工业化"的等待期,在实践上则在发展决策中产生了"工业园区化"泛化的问题,以至于"鬼城""鬼村"涌现.于是,笔者特别梳理了学界对"就地现代化"问题的探讨,以此强调我们长期坚持的中国乡村如何振兴的结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农村"就地现代化",包括时间向度上的"现代化"与空间向度上的"就地化".因而,"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从"乡村振兴道路"高度来认识,应该按照"两条腿"走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阵地在乡村、主体是乡民、主导靠政府、主助为全国、主道是就地实现的现代化、目标则是城乡统筹的全国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城市化语境下的乡村社会变迁的趋势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将不复存在,农村逐步变成城镇,农民逐步变成市民.二元结构趋于解体,工农业差别日趋缩小,中国农民生存状态彻底改观的历史时期已经到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和乡村社会的区别在未来社会中转化为大中城市和城镇的区别、居民从业结构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再一次将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推向前沿,笔者在2005年即提出的农村“就地现代化”概念也随之成为一个热词。对农村“就地现代化”的探讨面临着一个重要认识误区:混淆时间向度上的“现代化”与空间向度上的“城市化”、纵向历史尺度上的“现代农民”(现代化)与横向空间尺度上的“城市市民”(市民化)。于是,农村“就地现代化”也被一些学者解读为“市民化”“城市化”取向的“就地现代化”。虽然也有学者坚持使用农村的“就地现代化”概念,但用工业化、城市化、市民化来探讨“乡村振兴”也仍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研究取向。笔者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从“乡村振兴道路”高度来认识,按照农村“就地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民化“两条腿”走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因此,必须特别强调的是:笔者论及的农村“就地现代化”所研究的“乡村振兴”,其阵地是乡村、主体是乡民、主导是政府、主助是全国、主道是就地实现的现代化、目标自然是城乡统筹的全国全面振兴,而不应该只用工业化、城市化、市民化的单一取向来谋划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犯罪问题不仅使农村城市化滞后,而且延缓和干扰了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通过对广州城郊结合部人员构成、行业结构、环境布局等现状的调查研究,可将城郊结合部分为六种类型,各表现出不同的犯罪态势。因此,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依据城郊结合部的类型建立管理防范机制,是处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犯罪问题的科学决策。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搞好经济,是解决农民犯罪问题的根本方略。  相似文献   

8.
正非常感谢有机会前来参加会议,我主要围绕"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与就地城镇化"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第一,关于就地城镇化,首先要明确城市化的概念。所谓城市化无非是农村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怎么转变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农村人跑到城市里;另一个是农村地区当地的居民变成城市人口了,这是就地城市化,即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人口密度、能留得住人口,可纳入上一级城市圈以实现与该城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农村地区。就地城  相似文献   

9.
<建设"大大连"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大连"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村工作的深入开展,离不开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即农村的基层干部教育、农民教育、基础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素质,塑造现代农民,才能实现我市农村经济的腾飞,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进而加快实现我市现代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了以“农村兴办乡镇企业”为典型特征的小城镇化模式与以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典型特征的“农民进城”城市化模式 ,指出两种模式的特点、不同的阶段性作用及其最终融合。并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其城市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