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拓展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力度、重视创新融合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
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探究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总结当前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辽宁各高校要积极探寻“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的融合点、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模式、加强高校红色网络文化建设等路径,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构建以“铁人精神”为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模式,把单纯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渗透,增强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将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古城西安,不仅古代文化辉煌灿烂,还拥有丰富的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对于西安的高校而言,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西安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其深刻内涵、教育价值,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厚滋养,因此必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平台和大思政育人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协和万邦”天下观、“和而不同”社会观、“人心和善”道德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宝贵的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帮助大学生塑造尊重自然的生态人格,增强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确立大学生修身立德的价值取向,具有独特价值和优势。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践教学为演练场,以学校文化为载体,改进传播手段,创新话语方式,才能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国家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符合时代要求的体现。笔者认为,当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应该利用当前优越的课程条件,积极挖掘和利用当前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坚持创新、继承、批判的原则,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渠道,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积累的以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以及行为规范表现形式的文化体系,是一种对我国社会道德起模范规定的精神文明,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教育的资源支撑和深厚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然而就现阶段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尚不到位,融合现状不容乐观。这既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这一基本原则。“三全育人”理念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也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更是高校思政工作的追求和目标。在新时期将“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能有效促进高校各项工作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博大精深、跨越时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丰厚而独特的资源价值和滋养作用。本文以社会心理学为切入点,通过设计控制变量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探究大学生对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和行为,进而得出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校史资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实践教育的特色资源,也是高校长足发展的动力源泉。将校史资源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忽视的隐形教育功能。新时代,以“校史+思政”德育模式优化多维立体育人结构,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又能提高德育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推进新时代党建统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融合育人机制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补齐短板,构建学校党建统领思想政治工作各方力量融合育人的新格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转向师生“双向互动”、学生“深度内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和成果质量实现“双提升”的创新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财富.青年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的文化使命与担当,是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展现全面中国的未来中坚力量.但当前受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冲击,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着缺失、缺位的现状,高校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镇,坚定文化自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寻找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的融合路径,以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育具有丰富文化修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未来新公民.  相似文献   

14.
百余年党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最丰富、最生动、最有力的宝贵资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在开展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上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在资源整合、师资水平、教育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党史专业素养,充分挖掘百余年党史与教材知识的链接点,采取多样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构建高校大思政“红色育人生态圈”,切实把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各环节,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鉴于卓越绩效教育和“三全育人”在理念上的契合,二者融合是高校思政育人的新思路新方向。因此,在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过程中,融入卓越绩效教育理念,促进领导作用发挥、打造利益共同体、培育质量文化、完善评价机制,是高校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道路上所累积的优秀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价值、丰富课堂红色文化内容和创新教育方法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其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创新直接关系教育的效果。将“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实践活动”和“技能竞赛”相融合进行青年使命教育既符合高校教育教学特点,又坚定青年的文化自信,是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行动依据,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其主要意义在于: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导航定向,提供条件保障,积极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文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育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深入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是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需要.要通过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研究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打造特色教学项目,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坚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各高职院校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打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三全育人”突破传统学校德育范围,强调从“全员”“全程”“全方位”三个方面构建一体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筑大思政立体结构,形成强大德育合力。然而,目前尚未形成可供推广的典型经验,还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高校“三全育人”评价事关育人发展方向及成效,是高校育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内在要求。“三全育人”评价是高校完善大思政格局的关键环节。构建高校“三全育人”评价体系,要坚持“三个统一”:政治性和系统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高校“三全育人”评价包括主体、客体、标准、方法、参照系统等相互关联的基本要素。高校“三全育人”评价,是教育主管部门统筹管理、客观评价、指导帮带,提升高校育人成效的重要“指挥棒”,有助于高校健全“十大育人体系”为核心的制度机制。数字化赋能高校“三全育人”评价,有助于形成长效机制,实现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