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反复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的辩证法思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客观上需要实施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资本市场融资政策。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需求的有效性是判断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优劣的重要标准,农村金融需求有效性的分析需要针对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两者展开,农村金融需求有效性的实现既需要金融需求主体的认知能力、意愿及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农村金融供给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廖清成  冯志峰 《求实》2016,(4):54-60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与有效举措。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影响了改革进程。为澄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就必须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方式、目标等形成一个总体认知,并探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根据产品供给侧管理的生产流程,从需求层面、要素层面、产业层面、制度层面和社会层面等五个层面重点突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举措,更是实现新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产能过剩、企业成本过高、债务率过高、房地产库存较大等结构性难题。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用改革办法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主要包括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供给学派主张供给管理,供给学派的理论、政策主张及实践对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农村金融风险化解机制缺乏、农村金融供给机制不完善、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困境。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建构,即完善农村金融管理和服务体制、规范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构建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建立规范和科学的农村金融市场资金回流机制、创新农业保险制度、以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以及促使农村金融体制适应供给侧改革等。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要求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兴农质量兴农,这是中国新时代新任务新征程的必然要求[1]。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促进农业发展由追求产量向提升质量转变。湖北省大冶市重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特别是有效解决增强农业发展的资金动力创新突出,有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7.
开篇的话     
正去年底迅速火起来的高频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毫无悬念地被列入了2016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不再停留在"讨论"或是"热议"阶段,而是真真正正吹响了全面行动的号角。4月1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发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七条政策,涵盖钢铁、煤炭、金融、房地产等各个行业,力求降低实  相似文献   

8.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对于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领域面临着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与库存过高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问题都出在供给侧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实际出发,短期抓好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改革任务,长期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形成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利的农业供给体系。要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植入、生态环境修复等要点,着力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兵团“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近年来,八师石河子市围绕农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调查研究八师石河子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做法和存在的不足,对于兵团各师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农业供给主体的再造、模式的创新、供给结构和制度的优化三大战略,为兵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6,(7)
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就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策略性问题,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改革任务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重点就是要深入推进国企、金融、财税、土地、户籍等各个领域的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要把握好四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正>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大问题,产业结构、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等面临着供需结构性失衡,而通过供给侧的绿色改革就是改善供给结构和供给方式的重要途径。所谓供给侧绿色改革就是要降低黑色供给、扩大绿色供给,同时通过绿色金融的投资调整供给结构,不断提升绿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视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讨论、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明显增多,这有利于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改革重点难点。但目前也存在对供给侧改革观点片面解读现象。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供给侧改革与结构性改革的叠加,即从供给侧入手针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有限,中国经济的需求侧管理必须着力解决结构性问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视为世界经济复苏的"药方"。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深刻认识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特征、理论依据,需进一步从哲学上加以阐释。那就是:唯物辩证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新常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基础,新理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原则。  相似文献   

15.
娄成武  董鹏 《探索》2016,(4):104-110
着眼于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作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全要素生产率和生产组织方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这要求政府进行简政放权改革。简政放权改革的背景在宏观层面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致,在微观层面则包括企业融资成本高、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动力不足、行政办事成本高、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模糊等。深化简政放权面临着权力思维、既得利益者阻碍、管理方式和手段滞后、央地和地区间财政资源差异等制约因素,需要坚持适度供给原则,从制度、政策、资源、环境供给以及管理方式和手段更新等方面推进简政放权改革,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需要充分认识我国经济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科学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针对性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并充分掌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辩证法。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强调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  相似文献   

17.
孟景伟 《前线》2016,(12):85-87
正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海淀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富竞争力的引领型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海淀区丰富的创新资源禀赋、完善的创新服务生态、持续迸发的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既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现实基础,又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  相似文献   

18.
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通过改革进行结构性调整,以提高供给质量。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存在着供需失衡、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等问题。这些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的共性问题,内蒙古文化产业也同样存在。针对此种情况,本文提出了推进内蒙古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和措施。一、内蒙古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杨振 《理论学刊》2020,(2):83-9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世界经济结构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其历史逻辑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需求侧为着力点的宏观调控面临新挑战,制约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向供给侧,实际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发生历史性变化,宏观调控因而需以供给侧为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学理逻辑是:立足需求侧的总量平衡政策难以有效解决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准确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是实现结构平衡的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的做法与供给学派存在本质区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逻辑在于:以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办法打通制度梗阻,为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供准确制度激励,同时以完善和保护产权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各界并不陌生,但到底什么是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要做什么?似乎又有些模糊。基于此笔者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谈三个问题:首先笔者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和内涵,指出中国立足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轮"否定之否定"的逻辑,在实践上逐渐从对立走向融合,走出了一条兼容并包的中国式改革;其次,笔者着重分析中国经济下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侧四大驱动要素发生了改变:人口红利逐渐耗尽、工业化红利趋减且改革开放红利不明显,因此要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塑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最后,笔者指出改革中需要澄清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