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党际协商民主随着政治制度的继承而被继承,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新时期我们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党际协商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党际协商民主随着政治制度的继承而被继承,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新时期我们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党际协商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在中国有着独特的思想渊源和实践根基,是中国历史发展逻辑的延续和中国实际情况的需要,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在中国有着独特的思想渊源和实践根基,是中国历史发展逻辑的延续和中国实际情况的需要,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创造和特色。坚持协商民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本文从协商民主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协商民主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这一民主形式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刘俊杰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
党际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当前,我国党际协商民主主要存在协商制度不健全、协商意识不强、协商过程不够民主等问题,应通过完善协商制度、增强主动协商、推动民主协商等路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多元社会的挑战,西方学术界逐渐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国内一些学者将西方的协商民主引入中国,视之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目标。本文认为,协商不但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而且已经在实践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同时我国的协商与西方所谓的协商民主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该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但同时必须从国情出发,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西方执政党协商民主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各国执政党协商民主涉及执政党内部不同派别、执政党与在野党、执政党与公民之间协商等领域,呈现出权宜性、功利性、失衡性、辅助性、开放性、程序性等特征,通过议会党团协商、共识会议协商、协商民意测验、网络远程协商、新的协商试验等方式实现。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包括党内协商、政党协商、党群协商等范畴,丰富的党内协商资源、非竞争性政党制度、党群协商的有利环境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协商民主的适应性条件。党内协商要防止转变成为精英式民主,政党协商要防止运作过程的低效率化,党群协商要防止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执政党协商民主应该加强党的主导能力,发挥政协的民主效应,利用网络媒介,循序渐进地推进。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协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2012年,中共十八大首次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写入报告。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006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民主,五四时期称之为"德先生",与"赛先生"(科学)是近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两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在持之不懈地追求民主并为之奋斗的同时,根据时代的变化和需要,自觉研究并改进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并在选举民主的基础上,发展出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这一新的行之有效的民主形式,经过历史的检验,直到今天仍是富有生机和 相似文献
12.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制度决策,是推进人民民主的制度定型、适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转变、顺应民族复兴的发展趋向的重大举措。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科学内涵,掌握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态催生了特质独具的协商政治,至当代则以政治协商制度为载体介入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近现代中国的协商政治,基于中国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区别于当代西方语境中的协商民主或协商政治,体现中国共产党近90年来政治实践的一项独特内容。在近现代中国的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协商政治理论与实践经历长期的发展轨迹,足以诠释中西协商政治的历史与文化差异、制度与逻辑分殊。近年来,社会的急剧转型带来社会阶层分化、利益诉求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协商政治对于完善执政党的领导与执政方式,克服赢家通吃式选举制度体系的弊端,调节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刚性冲突,更有现实的功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多元文化主义,解决选举民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应运而生。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协商民主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西方协商民主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层次多、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无论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基本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协商民主。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选举民主,进而实现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利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5(5):21-2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光荣的发展历史和突出的先进性。党际民主是这一政党制度的主要民主内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优秀的制度资源。但在实践中,党际民主及其相关制度安排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发展和扩大党际民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红国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民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成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使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新型的民主范式。比较分析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背景和中国协商民主推进的动因,可以发现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协商与民主"分"的可能性和"合"的现实性以及两者间不必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协商民主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必然逻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性与民主性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指向,民主与参与构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逻辑存在于一元领导与多元协商、人民民主与有序参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顶层设计与多层推进相统一的基本形态之中,这不仅赋予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合理性和发展现实性,而且对于全面承接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征宇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25-2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协商民主以其独有的丰富内涵和形式凸显出在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两个重大课题中的内在逻辑联系。新的时代赋予了协商民主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创新和拓展。以新的视角全面准确地把握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求和趋势,是有效推进协商民主具体化、现实化,实实在在"真协商"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湖北社会科学》2018,(2)
政绩合法性和民族主义合法性都不能有效解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在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中,西方政权合法性的基础在于竞争性选举,中国政权合法性的基础在于协商。西方选举合法性立基于国家与社会分立、政府与精英对立之上,中国协商合法性立基于国家与社会、政府与精英合作之上。西方选举合法性主要通过选举形成的社会力量制约国家力量,中国传统协商合法性主要通过"天命"制约皇权,要求皇权爱民护民。协商合法性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协商思维方式,即不重视程式性选举,而重视实质性的解民生之困。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协商合法性传统,又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批判了其中的"天命"观念,摆脱了传统协商的居高临下姿态,建构了以群众路线、三三制、协商民主和统一战线为主要内容的协商合法性新形态,使协商成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执政的合法性之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