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这体现了党的国家治理理念的创新与升华。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其创新与发展能增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其制度效能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应当紧紧抓住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既要充分认识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联系,寻找逻辑契合点;又要在建立两者逻辑契合的基础上,探索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措施。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作出了关乎全局、着眼长远、纲举目张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作出了关乎全局、着眼长远、纲举目张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我革命视野,科学认知依规治党的内在机理,深入洞察依规治党的推进规律,对于以党的治理法治化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法治化引领中国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自我革命视野下依规治党的多维逻辑表现为时代逻辑:应对新的执政环境下党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的必然要求;问题逻辑: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现实逻辑:引领法治建设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历史逻辑:国内外政党管党治党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实践逻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从严治党法治进路的科学谋划。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在经历了前半程"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探索后,已然进入了十九大报告要求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后半程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基本实现乃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我们从理论的高度、用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要求进行逻辑研究。  相似文献   

6.
政治性是国家审计的本质属性。从历史上看,国家审计由政治权力派生,服务于统治阶级意志,具有原生的政治属性,这是审计政治学的逻辑起点。从制度层面看,国家审计是公共授权关系与公共受托责任的统一,它决定着国家审计政治属性的本质内涵和核心范畴。从实践来看,国家审计政治逻辑的价值诉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明确强调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这一重大战略要求,既是从党的建设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中总结出的科学结论,又是面向新时代对党的建设内在规律的深入揭示,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党的政治属性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独特政治功能的本质体现;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完成新时代党执政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引领新时代中焕发党的建设新气象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战略,是在总结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经验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就其理论与实践来看,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遵循内生逻辑、民本逻辑、效能逻辑、制度创新逻辑、协同逻辑等五个基本逻辑,实现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积极性,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历史内涵丰富、逻辑架构清晰与意蕴内涵深刻的特点,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指导,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指南,也是赓续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逻辑。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治理的多元化、复杂性、法治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使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面临多重压力与挑战。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需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出发,从视野、理论、价值、实践等四大维度推进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是执政党,与国家权力和国家建设紧密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党的建设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就要求党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严庆  王跃 《探索》2022,(5):79-95+2
历史政治学的视角不仅有助于清晰解释当下中国与传统中国的政治关联性,而且有助于全面认识当代中国的政治理念、制度及行为的由来。历史政治学的历史视野、经验研究取向和求治导向适用于解释中国多民族国家整合的历史合法性与内在机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大一统”政治哲学及政治价值在当代多民族国家整合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党中心模式”凝聚人民的具体方式。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延续了历史中国的国家发展路径和政治经验,是党基于历史逻辑和历史经验建构现代国家、实行民族整合的重要举措,满足了应对当下内外复杂形势、化危为机的现实需求,能够在民族向度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远景探索提供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践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应当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并优化民族工作实践,把培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作为长远、根本措施。历史政治学可以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新的研究路径,而作为案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则为历史政治学增添了新的学术主题。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第一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突出强调了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统领地位。这是对十九大报告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重大政治论断的制度确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领地位和制度优势,须深刻理解党最高政治领导地位的理论、历史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应急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构成单元,应急治理效能直接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总体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应急治理,将应急治理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框架下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不断加快应急治理机构改革和国家应急治理体系构建,应急治理的系统性、协同性、韧性不断增强,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应急治理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在应急治理的基本遵循、价值依归、基层基础、实践路径、关口前移、保障机制、根本保证和全球思维等方面,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推进应急治理的使命自觉,是新时代开展应急治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指南,为国际应急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抒望 《党课》2014,(7):10-17
本节党课内容提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理念,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极大地丰富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目标的内涵和要求。这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充分彰显了“中国之治”显著的制度自信、制度优势。《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六大制度要求,从顶层设计上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部署要求和明确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严庆王跃 《探索》2022,(5):79-95
历史政治学的视角不仅有助于清晰解释当下中国与传统中国的政治关联性,而且有助于全面认识当代中国的政治理念、制度及行为的由来。历史政治学的历史视野、经验研究取向和求治导向适用于解释中国多民族国家整合的历史合法性与内在机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大一统”政治哲学及政治价值在当代多民族国家整合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党中心模式”凝聚人民的具体方式。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延续了历史中国的国家发展路径和政治经验,是党基于历史逻辑和历史经验建构现代国家、实行民族整合的重要举措,满足了应对当下内外复杂形势、化危为机的现实需求,能够在民族向度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远景探索提供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践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应当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并优化民族工作实践,把培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作为长远、根本措施。历史政治学可以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新的研究路径,而作为案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则为历史政治学增添了新的学术主题。  相似文献   

18.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性维度,《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文本变迁反映着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历史逻辑演进规律,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反映理论创新与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历史发展与现实实践的客观需要、政治生活与政治生态的内在诉求。党的政治建设理论阐释与现实实践,深刻体现出党的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对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自我净化进程、改进自我纠错机制、主动提高自我革新能力具有深刻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志勇 《世纪桥》2020,(4):44-47
政治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核心工程。从价值维度看,党的政治建设能够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事业的撬动点,对于有效解决国家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具有基础性作用;从理论维度看,党的政治建设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强化全体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从现实维度看,党的政治建设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全局导向,探索制度与文化互动的建设方法,建立长效机制,将党的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事业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前后,习近平就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历史学习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论述涵盖了为什么要加强历史学习、怎样学习历史、历史学习的内容、历史学习的根本任务以及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等主要内容。习近平关于重视历史学习的思想,对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