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东南苗语侗语对汉语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黔东南史实,运用黔东南汉语方言和苗侗语的语音材料进行声母、韵母、声韵配合关系及声调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对比,以较为系统严密的论证和客观理性的阐释,导出了黔东南苗侗语对当地汉语方言具有深刻影响的结论,拓展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相互之间语言影响关系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以锦屏侗语、汉语方言为例,说明在民族杂居地区语言接触会导致大量的借词产生。但是双方借词在意义范围、词类、数量、借入途径上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从中体现出语言影响的一般规律:在两种语言的接触中,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使用人口占优势的语言,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云南景洪城区是多民族杂居区,其语言以汉语与傣语为主,又混有其他民族语言。居民中有只讲本民族语的单语人,又有以汉语和傣语为基本交际语言的双语人。解放前,傣族是本地区居民主体,故傣语占优势;解放后汉族干部及知青大量迁入,汉语又成为重要交际用语。各民族间通婚是双语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征鹏 《今日民族》2013,(1):19-21
傣家人称节日为“摆”。称过节为“毫摆”。“赶摆”是汉、傣语混用词,“赶”为汉语,“摆”为傣语。连起来意为过节。  相似文献   

5.
侗语,过去的中外语言学家,大都将它归入汉藏语系,侗傣语族或侗台语族。建国以后,才划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但也有的学者,至今仍然坚持前一规范。当代侗语,分为南部和北部方言,其中,各又包含3个土语,且和壮语、布依语、傣语,特别是和毛南语,仫佬语、水语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现谨就文献之载,和与侗语有关的吴方言,作为沉淀于这一方言的越语,与侗语作一比较,借以映证两者的族属及其历史渊源。当然在这里只能因文中之书,以上古音或中古音来断其声韵,并取其与侗语相关者而较之。至于涉及语音学诸问题,为本文所难负,故错谬难免,望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6.
彭晓 《求索》2012,(11):125-126,124
随着语言接触,大量音译词被借入汉语。其中一部分在受语迁移的影响下产生了音节语素化现象。随后,由于重新分析的作用,促使该语素进一步演化为词缀。本文以样本外源性词缀为考据,对其受语迁移引发的词缀析出路径与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当代汉语派生式构词理论提供新的研究径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有一百四十多万,主要聚居于黔湘桂三省(区)毗连地区。侗语属汉藏语系,侗傣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两大方言地区,由于大山阻隔,相互间交往较少,因而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社会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异。就拿侗族曲艺来说,北部方言区除“说故事”部分村寨用侗语外,其它曲艺形式多借用汉语了;而南部方言区侗语曲艺则十分丰富。本文拟谈南部方言区的侗语曲艺,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8.
云南方言的形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云南汉族方言形成与云南汉族的移民史相联系。元以前汉语以与少数民族语言融合为主,其口语基本丧失了交际功能;明代云南汉族移民大增、汉语地位始上升,汉语官话于明中叶始演变为云南方言。云南方言是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为基础形成的。清代后,则湖广、四川等地的西南官话对云南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多样性现状云南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边疆省份,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三个民族转用汉语外,其余22个民族使用着26种语言,其中怒族3种(怒苏语、啊侬语、柔若语)、景颇族2种(景颇语、载瓦语),瑶族2种(勉语、布努语)。有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彝族使用云南规范彝文、凉山规范彝文,傣族使用西双版纳新傣文、西双版纳老傣文、德宏傣文,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语言接触引发语法演变的理论,分"语法借用"和"语法复制"两种类别考察黔东南方言与侗语、苗语的语法接触现象,认为:第一,黔东南方言不同于其他西南官话的地域特征与语言接触有关;第二,侗语、苗语中的语法借用和语法复制现象多于汉语,表明汉语为强势语言,吸引侗语、苗语向其靠拢。  相似文献   

11.
傣族历史上曾运用过五种文字,即西双版纳傣文、德宏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和新平傣文。西双版纳傣文一般称为傣泐文。关于傣泐文产生的年代,历史上无准确记载。张公瑾教授在《傣族文化研究》一书中曾谈到:傣语中干支的名称基本上保留了汉语上古音秦汉音的特点,由此证明早在汉代时期,傣族先民就已吸收了汉族的干支纪时法。这一点也同时证明,汉代以前傣族先民已经使用自己的文字,因为采用干支纪时需要有一个换算过程,如果没有文字,这个换算过程是无法进行的。傣文古籍《阿卡拉  相似文献   

12.
屯堡方言岛形成的外部原因就是屯堡文化得以留存至今的历史文化原因;清代移民所带来的方言对贵州早期汉语方言的重叠覆盖和土著民族语言的包围是屯堡方言岛形成的内部原因。早期屯堡方言对早期贵州汉语方言的形成以及今天贵州汉语方言的区划和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健 《思想战线》2012,38(2):133-134
汉语是与越南京族语接触最深刻的语言,强大完整的汉越音系统使京族语与汉语得到有机的结合与生长。科学地认定越南京族语语言系属可以客观地加深对越南国家、民族及其语言的了解与把握。一、关于越南京族语言系属的不同观点最初对越南京族语①的系属做出深入研究的是欧洲学者,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变化。1838年,英国地理学家泰北特在其编撰的词典中认为,越语是汉语的方言或者汉藏语系的一  相似文献   

14.
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民族部自1955年7月开办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以来,已走过40个春秋万。40年来,民族部先后开办了西双版纳傣语、德宏傣语、傈僳语、景颇语、拉枯语及汉语“民族天地”等六种民族语广播节目,从事民族语广播的队伍也从原来的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45人。民族语广播的开办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语广播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发挥了它特殊重要作用,成为我省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发挥广播优势,用正确的舆…  相似文献   

15.
汉藏语系是我国的主要语系,它所属的成员除个别语言(如珞巴语)和方言(如藏语安多方言)外,都有声调。 字(一个音节)单读时候的声调叫做本调。但是在语流中,许多语言或方言的字调往往跟单读时不一样。这种在语流中改变了的声调叫做变调。 变调有连读变调、轻声、迭字变调、补偿变调、类推变调、格律变调等几种。汉语方言的连续变调、轻声和迭字变调,已有不少文章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但是其他几类还讨论得  相似文献   

16.
壮侗语族(Kam—Tai Languages)又称黔台语族、侗傣语族,包括壮傣语支的壮语、布依语、傣语;侗水语支的侗语、仫佬语、水语、毛南语;黎语支的黎语;仡佬语文的仡佬语,此外还有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所说的拉珈话和海南岛的临高话。国外的泰语、老挝语、缅甸东部的掸语、越南北部的侬语、岱语、土语以及印度阿萨姆邦的阿霍姆语与壮侗  相似文献   

17.
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界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用附加成分来表达复数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界定要从语法意义、结构功能、普遍性程度等三个方面出发,其基本参项可设定为"构形功能"、"固定形式"、"复数意义"、"普遍性程度"等四个,由此可以得出判定汉语方言的某个语法单位是否为复数标记的三条综合性标准。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界定标准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岩 《前沿》2012,(4):140-141
对汉语熟语的亚文化现象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很值得深刻探讨的课题。熟语的亚文化现象主要体现汉语方言熟语和社会亚文化语言中的流行语两个方面。研究方言熟语主要研究其所体现的地域文化属性、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内涵,方言熟语产生的地域文化理据和文化背景,以及熟语与方言熟语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演变的趋势研究;研究社会亚文化语言的流行语主要研究其文化特点、语言特点以及产生的文化理据和文化背景,研究社会亚文化流行语对熟语的影响,以及流行语与熟语之间吸收和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崩龙族     
崩龙族是我省边疆一个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有七千多人,绝大部分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其余分布在保山地区潞江坝以及临沧地区的镇康、耿马等县,与景颇、傣、佤、傈僳、汉等民族交错杂居,仅在德宏州潞西县三台山公社和镇康县军弄公社有小片集中聚居。崩龙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崩语支,没有文字。因长期与傣、汉、景颇族相处,不少人能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少数人还能使用傣文。族称统一为“崩龙”。但也有“昂”(红崩龙)、“冷”(花崩龙)、“梁”(白崩龙)、“汝买”(黑崩龙)以及“布雷”、“纳安诺买”等自称或他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语言学界对广东省方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现有的方音资料和深入实际调查,从侦查实践应用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出广东省汉语方音分区及各区的语音共同点、广东省汉语方言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并绘制出广东省汉语方音特点的分布图,为建立全国汉语方音特点信息库和案件的言语识别提供了更加准确、更加完整、更加丰富的基础资料。通过方音、方言词、方言语法、方言字等四个方面对广东省汉语方音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实际工作中区分犯罪对象,划定嫌疑人范围,并对涉恐、法轮功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的人物画像、背景分析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