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内外的客观环境变化,汲取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相关国家结构理论对中国国家结构形式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纲领与政策的变化中,可以了解从最初对“联省自治”认知,到对“中华联邦”的实践指导,再到对“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等国家结构性的深入拓展,直到最后确立了单一制的“人民共和国”,这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演进。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不仅创造性地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国家结构形式的内涵,也淬炼出与中国社会政体、政权组织形式相匹配的国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结合我国国情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维护国家统一的实践中,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通过将“政党”这一重要维度引入“国家—社会”关系的传统二元理论结构,构建“政党—国家—社会”三维分析框架。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对国家和社会的整合,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的认识,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指引。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建党史,是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建国史、富国史、强国史,从而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之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与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是互动的,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路径有别于西方国家,主要由中国共产党主导。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起,便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和建构现代国家的时代重任。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现代国家,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使中国重新回归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共产的领导,并由此形成中国政党治理主导国家治理的新型范式。这一范式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为核心要素,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创新性,能够促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障,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与西方现代化截然不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它创造性地超越了资本中心化,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本位逻辑;创造性地超越了西方的虚假民主,开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性地超越了唯我独尊的强权思维,坚持了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创造性地超越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之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突出优势与中国特色,对推动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的改革开放浪潮揭开了中国迈向法治国家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下,中国法治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与经济建设一样令世人惊叹的成就。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改革和完善各方面体制,坚持依法治国,一定会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 ,以相当于当时的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表明新中国建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坚决拥护的基础之上。《共同纲领》规定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制度。这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从人类发展道路新开创和人类文明新创造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就的实践意义作出的最新概括,它向全世界发出了在古老的中国大地创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中国宣言。它是在承袭与升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借鉴与反思苏联探索社会主义文明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论断。这一原创性论断从根本属性、总体形态、价值追求、基本遵循四个方面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创造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指明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向何处去的前进方向,重塑了人类文明多元互鉴的发展格局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方位,对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时空定位、战略任务和发展图景.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深入开展,可从站位、选题与方法三个层面推进. 一、提高研究站位,主动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人类社会治理中国方案的视野下研究统一战线,增强统一战线话语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立足于中华文明500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年、中国共产党建党近100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致力于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新时代的格局是宏大的,视野是宽广的,变革是深刻的.研究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人类社会治理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统一战线,同样应拥有大格局、宽视野、长视角.只有立足古今中外大历史、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大视野,新时代统战理论研究才能不断提出有说服力有影响力的理论观点,为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成果,进而才能更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传统。思想理论建设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之中,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之中。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党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新思路。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党内状况出发,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将大批具有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党员改造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特点。首先,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这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特殊的社…  相似文献   

11.
从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来看,“政道论”是一种与西方“政体论”迥然不同且极具中华文明特质的政治思想类型。先秦时期产生的以道家为代表的帝道、儒家为代表的王道、法家为代表的霸道,构成了中国传统时代最主要的三种政道。秦汉以来,大一统国家的治理呈现一个“政制”与“政道”的二重结构,在大一统的政治制度下,通过帝道、王道、霸道在不同时期、领域、阶段的混合运用来治理国家。这种二重结构下的“混合政道”范式也是一个理解当代中国治理过程和效能优势的历史视角,对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中华伦理文明的当代形态和社会主义伦理文明的中国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和主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引领发展起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文明。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从其建构特质上讲,有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武装和价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伦理文化的建设成果和价值陶铸,和对中外伦理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开掘和辩证弘扬。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根源于中华伦理文明的优秀传统和价值精髓,同时又是在同其他伦理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是一种以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伦理文明伟大复兴的伦理文明新形态,同时也是一种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伦理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野去深入把握它的实质。党的历史证明,科学地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科学发展观也是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而形成和提出的。20世纪上半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座丰碑。毛泽东思想科学地回答了…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世所罕见的勇气和魄力,毅然告别“文革”,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从大历史的视野,俯瞰当代中国30年的改革与发展,其实质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推进,是古老中华文明在当代世界文明进步潮流中重现青春活力的一曲激越华章。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得出来的基本结论,它正确地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从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巩固和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群众基础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法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中国国家建设的曲折历程证明,中国的国家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政党组织。由中国国家建设与政党建设的密切关联所决定,党内巡视制度的推行必然对当前的国家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巡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对传统国家建设经验的借鉴、政治沟通机制的重塑、国家监督体系的健全与整合、公务员队伍的纯洁与净化。从国家建设高度加强巡视制度建设,需要理顺巡视体制、优化巡视队伍结构、健全巡视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机制对接。  相似文献   

18.
新航路开辟以来,全球化浪潮逐步席卷全球,中西方文明开始会合,如何面对和回应世界发展大势,是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国家必须做出的回答。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晚清中国被卷入了全球化进程,国家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全球化让古老的中国既遇到了自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了制约、政府能力受到了挑战、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受到冲击、国家机构设置的近代化。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改变着传统中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由传统人治到现代法治、由法制建设到法治建设的转变。国家治理体系的理念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催生并发展。随着法治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辅相成,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依法治国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有利于充分挖掘两者的内在关联,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序开展和法治中国建设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运用、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杰出典范。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第一次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一个较全面的、成功的专政典范,在实践中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了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无产阶级运用国家机器建设社会主义新模式;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贡献了新的伟大理论成果;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全新的时代内涵。建党9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出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