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争端解决体系制度型开放过程中,自贸区如何率先对接国际规则是当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研究重点。通过对2018年以来争端解决体系国际规则变化的新理念、新趋势加以归纳总结,以率先对接国际规则为视角,对近两年来争端解决国际规则领域的新理念、新趋势进行全面梳理,对当前学界尚未进行充分探讨分析的CPTPP、USMCA、EPA等区域性投资贸易协定,《选择法院协议公约》《新加坡调解公约》等民商事国际条约,以及新加坡、迪拜等成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结合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和改革实践,就如何在争端解决体系方面率先与国际规则对接提出务实建议,为下一步自贸区争端解决体系的升级完善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其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具有多套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并存、受案范围广泛、运行程序注重私人利益的保护和专家组程序设置的创新性等特点。通过对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在机构设置、管辖范围和运行程序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出其对完善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未来的中韩自贸区框架将是推进两国间贸易便利化的主要方式,双方均采取了一系列在通关程序、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举措来加快双边贸易便利化进程。目前,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略低于韩国。随着未来的中韩自贸区谈判提上日程,两国间贸易便利化合作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如部分敏感产品国内市场开放压力、贸易合作常受时局影响等挑战。深化中韩贸易便利化合作和提高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今后双方可在贸易程序、争端解决机制、原产地核查、海关互助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自贸区内暂停实施相关法律是为化解在自贸区建设中与其不相适应的上位法制度障碍,减少和避免对自贸区同一事项的法律规范适用冲突,其不仅关系自贸区各项制度创新能否顺利开展实施,更是中国自贸区未来建设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与重要议题。但自贸区授权立法至今依然存在一些法律争议和诸多现实问题,这些争议及问题的合理解释与妥善化解关系自贸区授权立法的功效发挥和应用实施。应当对当前自贸区授权立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厘清自贸区授权立法主要问题产生的法理渊源与逻辑依归,借鉴域外经验与先例做法提出较为有效可行的建议办法,探寻能够真正实现中国自贸区授权立法制度建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福建自贸区的任务以及台商投资争端的特殊性,对福建自贸区完善台商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研究。从台商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在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上海经验和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福建自贸区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贸区发展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国际语言环境是自贸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对自贸区战略的全面实施具有助推作用。自贸区国际语言环境凸显国际性、规范性、多样性、广泛性、先进性、融合性、需求性等特点,优化自贸区国际语言环境应在管理、服务、语言文化等方面完善其软环境,在技术、语用、资源等方面健全其硬环境。  相似文献   

7.
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举步维艰,使各国对双边自由贸易区谈判和建设更加重视。新近,区域和双边贸易安排也已成为中国促进贸易发展的新平台,中国正着力构建自身的自贸区世界版图。在区域自由化进程中,一方面中国积极开展与亚太国家的自贸区谈判;另一方面,中国并没有忽视与欧洲国家的经贸联系。2013年《中国-冰岛自贸区协定》、《中国-瑞士自贸区协定》相继签署。基于对上述自贸区协定的考察,不难发现中国自贸区建设正呈现出关注海外投资企业、注重协定实际效果、友好解决贸易摩擦、不断推进新领域的开放和合作等特征。中国在欧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助于保护中国的海外投资企业,深化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贸易交往;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的话语权,防止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贸区纠纷区别于其他纠纷的特点,现有的诉讼与仲裁机制不足以应对其纠纷解决需求,以商事调解为主导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探索成为必然。律师参与自贸区纠纷的调解,不但有关联的制度基础,也有其他非法律专业调解主体所不具备的法律优势。经各地先行实践探索,自贸区纠纷中的律师调解制度已经具备了可行性;其进一步的制度设计为:诉讼与非诉讼的衔接机制、律师调解队伍的建设和任职制度以及配套的多项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自贸区是对俄罗斯贸易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加快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德才兼备的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已经成为自贸区法治建设的战略性、先导性环节。当前自贸区仍然存在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仍需加强等现实问题,立足黑龙江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现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完善对策,以期打造最北自贸区法治人才储备和输出新高地。  相似文献   

10.
发挥律师调解作用,可以助力自贸区法治环境良性发展,促进自贸区法律服务制度的完善,再将自贸区法律服务的先进经验扩大到其他领域,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优势,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经贸服务新平台,保障地方经济稳步增长,对自贸区法律服务制度有足够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税收政策是促进自贸区发展的重要保障。依照自贸区经验可复制的改革思路,税收政策存在诸多的共同之处,同时四大自贸区基于所处的地区定位而制定相关的税收政策,体现出与其定位相匹配的个性化差异,自贸区税收立法面临着合理性和正当性的考量、税收政策缺乏多样化、导向性及其创新不足的困境。福建自贸区应该在遵循税收法定和公平、公正原则下,整合和融汇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构建统一的金融创新税制,同时完善启运港退税制度,并打造两岸的税收协调试验田,以实现福建自贸区税收法律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涉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盟之间将在各项贸易方面密切合作,这势必会产生大量的东盟经贸争端。如何构建科学理性的争端解决机制,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急需探讨的问题。涉东盟经贸争端解决机制与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衔接,应该是宏观理念上的衔接而不是微观具体制度上的抄袭与移植。应着力修改并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构建具体的中国涉东盟经贸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安全发展需求,需要高效的区域警务合作作为保障。目前,虽然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警务合作交流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存在缺乏区域观念共识、经常性合作机制缺位等问题。未来的中国—东盟警务合作要向纵深推进,必须解决好理念、制度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外自贸区的发展时间长、数量多、模式成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经验较多.国内自贸区如上海、广东、天津等在知识产权改革方面也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了满足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加快促进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趋势接轨,河南自贸区应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有效的符合河南省情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机制,以期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试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立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的事实,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达成的共识为基础,同时比较和借鉴世贸组织和北美、欧盟以及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关于争议解决机制的已有规定,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关于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提出完善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贸区承载着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可供推广的"制度试验田"使命。上海等自贸区先行先试探索中的立法保障,是一时代新问题,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立法的合力,以多元化之保障举措,支持改革创新。文章对我国自贸区发展中的立法保障问题,作了几点展望:一是自贸区成长对立法保障的内在需求;二是自贸区改革创新对法律层面保障之需求;三是自贸区发展对国务院及其部委立法保障之需求;四是自贸区发展对地方立法保障之需求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陕西自贸区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自贸区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增多,单一诉讼方式难以满足自贸区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特殊性要求,需要探求合理有效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应结合自贸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调研陕西自贸区纠纷多元解决的现状及其他自贸区经验,健全自贸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构,完善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运行机制,优化自贸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流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仲裁法》从立法上将临时仲裁予以排除,不仅与国际通行做法不相吻合,也会产生许多不公平不对等的问题.文章从我国设立临时仲裁制度的现实可能性着手,试图为临时仲裁的桎梏解套.并以自贸区的建立为契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建议在自贸区构建临时仲裁制度,以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最终在我国全面构建临时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投资流动、实现投资自由化的目标,进而深化自由自贸区各成员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程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各成员方力图构建一个平衡投资者利益和东道国利益的争端解决机制,但分析相关条款的结果,笔者却发现该机制更倾向于维护东道国的利益;此外,该机制还存在规定不够详尽、各项条款之间缺乏协调性、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变动中的东亚经济格局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东亚经济变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周边,积极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构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东亚战略的基本框架。"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不仅是这一框架的具体承接,同时也顺应了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产生了重大的战略效应,不仅稳定了中国周边局势,为中国对外经贸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形成了巨大的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并对两岸关系产生了积极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