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北汉画像石雕刻手法多样,图像造型古朴、夸张,线条生动、凝练,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念,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它在造型、构图和雕刻技法、艺术表现等多方面对中国现代版画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得现代版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展示出新的面貌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哲学视域下中国艺术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求索》2012,(6):202-204
20世纪初以来中国艺术观念随着社会体制与文化意识形态的变革而不断的发生变化,形成了由传统艺术观到现代艺术观的演化,艺术元素由中西杂糅到非物质语境下的多元重构,这种嬗变过程正是由单一的艺术体验走向多元创意的艺术体验,由盲从与混乱走向个性与从容的真实写照。这是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观为适应时代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文化哲学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意义始终关联于这一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现代艺术产业迅猛崛起的背景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对于传统文化与艺术产业的融合发展,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产业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的艺术表现手段和技巧,还应在形式、内容和理念层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胡嫔 《求索》2012,(10):251-252,233
楚汉文化艺术以其思辩性、浪漫性、雄豪性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源头活水之一。楚汉文化艺术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地被继承和转化,当今承传楚汉文化艺术品质可以从楚汉艺术所独有的美学思想、创新精神、民族风尚和民族品格等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中国汉字设计的杂糅与革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卷 《求索》2012,(11):120-121,103
20世纪初以来中国汉字设计艺术观念随着社会体制与文化意识形态的变革而嬗变着,形成了由传统美术字设计到现代汉字设计观念的演化,其设计语言由中西杂糅,到非物质语境下的多元重构,这种嬗变过程正是汉字设计艺术观念由单一装饰走向多元创意,由盲从与混乱走向个性与从容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来自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它扎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历史,它以各种文化符号或者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和事物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中国的受众也通过这些符号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所以,中国传统视觉元素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的。在一片全球化浪潮中,我们只有高举民族大旗才能有所识别进而有所突破,而对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精确的文化精神解读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成功结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从公共艺术的认知出发,结合徐州的地方传统文化特色,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尝试探索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结合地域文化,探讨如何在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融入两汉文化,从而彰显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魅力,使得徐州在同质化的城市竞争中,展现地方特色、探索传统文化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雷鸣  项松 《求索》2010,(11):80-82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成了日本浓郁的富有杂糅特性的岛国文化。这种文化的杂糅就是日本长期以来对外来文化的学习、模仿与吸收。日本文化在其自然的演化过程中,自弥生时代的农耕文化,就不断被诸多非本土文化所渗透。从其文化的形成历程看,日本文化对非本土文化的借鉴与吸收,促成了日本文化的三次历史转型:大化革新前后对中国儒家文化及隋唐文化的吸收;明治维新时期对西方民主科学文化的引介与创新;1945年"二战"后,借鉴并吸收美国先进的政治及经济管理文化。经过三次质的转型,日本文化成就了日本在世界上无可争议的经济大国地位。而今,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将随着国家间的经济交往而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9.
闫莹雪 《传承》2009,(2):80-81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铸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仍对当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当代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并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的今天,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有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是应对不良社会思潮,发挥中国优秀传统美德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铸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仍对当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当代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并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的今天,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有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是应对不良社会思潮,发挥中国优秀传统美德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是一场权力的大转移,即由资本向知识的转移。具有新知识、富于创新精神的知识青年因此有机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成为新一代经济领袖。知识经济的创新特征、知识青年的时代机遇和儒家优良文化传统的长期积淀,都使得知识青年必然成为新儒商的生力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作为新儒商的中国知识青年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资讯·艺术     
《小康》2005,(4)
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时间:3月21日至4月22日展地:中国美术馆3、5、7、9号厅如今,世界的焦点对准了中国——尤其是对其成长和发展的关注。许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世界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然而在20世纪的中国,法国文化成为20年代及30年代生活时尚的灵感源泉,并对中国的装饰艺术产生了很强的冲击。而此次展览的目的正是去探索和展示过去及现在中法在装饰艺术上的文化交流,并成为中法文化的纽带。展品是通过对设计的理解将现代设计理念注入到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中,创作出一系列的富于设计理念的新产品。展览将分…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般而言,中国文化场的主体文化是儒家文化。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解释过程中,往往会把自己的某些消极因素附加给马克思主义,使之产生如下“失真”和“变形”。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自我中心文化传统使得马克思主义偶象化。二、述而不作,经典注释的传统治学学风使得马克思主义凝固化。三、经世致用、政治人伦的文化特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实用化。  相似文献   

14.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从一个封建大帝国逐渐地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得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发生急剧的分解,国家主权开始被破坏,晚清政府全部腐朽性反动性在人民眼前暴露出来。从建筑的角度看,“从近代开始,在对外开埠的城市,在传统建筑文化整体弱势的形势下,具有了与西方交流的特征。这个分化分离的过程,强势外来建筑文化必然对这些地区和城市的传统建筑文化产生冲击和破坏,从而使它们失去了原有的魅力,产生了一次无序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齐康总序)  相似文献   

15.
杨静 《思想战线》2011,37(2):101-104
现代主义电影不断打破视听语言表达的种种禁忌和法则,确证了这门艺术语言创新的无限可能性。民族国家的现代主义电影实践,致力于探索能够表达其艺术趣味、文化传统和现实经验独特性的纯粹民族化的创新风格。《东邪西毒》是中国电影史上一次真正意义的"纯粹能指"的创新试验,它开拓了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电影语言表达的另一种可能性,创造出中国传统艺术写意审美效果和中国文化追求无穷意蕴的视听语言表达,用中国传统的叙事智慧改造了现代主义电影陌生化的叙事结构,以一种区别于西方的文化主体的姿态表达了中国文化独立的现代人文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取向,围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传统伦理观中存在着儒道分野的现象,儒家伦理观和道家伦理观的人性论、人生观、本位观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得儒家和道家思想对围棋于个人功用、与社会关系以及围棋的品格评价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产纪录片涌现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其社会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成为我国影视领域的新亮点。秉承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国产纪录片已经成为时代变革的重要记录者、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媒介,以及凝聚与分享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经历、集体记忆和价值追求的文化平台。可以说,多种类型题材的纪录片不仅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带动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8.
纯龙 《协商论坛》2008,(8):18-19
中国文化是一个多地域文化杂糅的整体,中国商业也是多种商业文化杂糅的整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去看每个地方群体商人的商业特征,是避免人们在商场水土不服的良药。  相似文献   

19.
李金娟 《求索》2011,(1):96-97,15
自汉代,禅经思想由印度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碰撞与交融。于是,禅学在推动中国艺术文化发展进程的同时,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与禅经有关的造物艺术品大量出现。魏晋以来,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禅经造物与装饰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与艺术表现形式,折射出中国艺术设计史和中外文艺交流史的发展脉络。从这一意义上讲,将禅经艺术纳入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范畴,不仅可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野和范围,同时也将为研究中国艺术民族风格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相生相伴,是中国文化之独特代表,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书法的独特性及其与世界艺术的共通性,使其具有"走出去"的独特优势。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书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必将对世界文明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