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国天下情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天下情怀内涵丰富,包含着爱民敬民的民本主义立场、家国一体的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协和万邦的国际主义情怀。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家国天下情怀具有重要价值,是强化个体社会责任感的道德准线,筑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根基。因此,新时代中国公民要继续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天下情怀,用"修齐治平"思想涵养新时代中国公民的个人情怀、家国情怀和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2.
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思想渊源,熔铸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是大学生承袭爱国主义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文化基因及重要保证.立足青年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现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培育大学生孝善感恩意识,以理想信念内生动力、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理念,以民族文化为支撑、养成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是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3.
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家国天下思想,赋之以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对"身、家、国、天下"的在境性认识,进而用"修齐治平"思想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个人情怀、家国情怀和天下情怀,是破解当下青年"三观"树立过程中面临的精致利己主义、盲目崇洋思想、狭隘民族主义等错误思想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斗姿态。  相似文献   

4.
家国情怀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中华儿女、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对新时代青年进行家国情怀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厘清家国情怀培育的思想渊源,挖掘其基本内涵,阐述其培育体系,探寻家国情怀培育的实践新路,有助于新时代青年夯实理论之基、培育理想之根、筑牢民族之魂,从而扛起时代重任、筑梦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则是其内在的根本要求。中华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宝贵资源,本文从中华缘文化入手,从五缘文化中的物缘文化、物缘情结、家国情怀入手,阐明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超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国际化竞争,坚持立德树人,对拔尖创新人才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数十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将家国情怀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提出通过提高对国际化背景下家国情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供给侧改革,坚持知行合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包括导师在内的全员育人机制,完善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效的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福建家训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多层面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维系着福建家族道德伦理、地域精神、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福建家训存在名人精英家训和民俗家规并存的典型特色,其语言形式通俗易懂,便于大众化传播和接受。福建家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目标、传播媒介和文化心理多方面存在契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福建家训的弘扬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将弘扬福建家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从严治党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有益于养成优良党风政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9.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鲜活载体。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源流、内容和目标追求上有着深刻关联。弘扬家国情怀,有助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营造良好氛围,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价值认同和自觉践行,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依托家国情怀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工作,需要充分挖掘家国情怀中蕴含的榜样力量,活用传播载体优化家国情怀宣传效果,构建和完善弘扬家国情怀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宝贵最活跃的精神资源。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塑造和弘扬新时代的家国情怀。新形势下,党政干部要自觉弘扬家国情怀,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要求,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忠实履行好执政为民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共同开拓生存空间的智慧思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传承至今,其原因众多,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文化的凝聚作用、向心作用不可低估。正是在和而不同、团结统一、包容合作、共同发展的中华文化的智慧思想影响下,中华民族从古到今一直保持着团结统一的国家状态,每一个炎黄子孙无论走到哪里都坚守着心向祖国、落叶归根的家国信念。今天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力量,凝心聚力,传承发扬"和合"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家国情怀就是指对家乡的依恋、对国家的认同和对人民的热爱。当前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效性不容乐观,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高校家国情怀教育中重视知识传授,轻视情感体验,家国情怀教育课程建设不完善,内容的系统性不足,高校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有所偏差。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应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将家国情怀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第二,在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第三,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另外,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重视处理好家国情怀内容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注重系统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为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指明了方向。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选择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才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相结合,要根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拓展家国情怀教育的主体内容,彰显意识形态本色;要改革传统教育方法,通过情感渗透达到价值引领的作用;要坚定教师队伍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做学生良好品格和科学信仰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中国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即"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孕育的成果,既传承了生命至上、利民敬民、家国情怀、兼善天下的传统文化基因,也集中体现了革命文化的担当精神、理想主义和宗旨意识,同时还展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风貌,彰显了理论引领、科学精神、集体意识和共同体情怀。伟大抗疫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一起创造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统会文化""济世情怀"兼收并蓄,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兴利除弊,展示独特的制度优势,实现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必须注意的是,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应当进一步增强新型政党制度自信,既不能割裂历史,脱离传统文化自信空谈新型政党制度自信,也不能仅就传统文化自信来谈新型政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6.
家训是传统社会中家庭内部治家教子的训诫。在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下,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修身、齐家、处世三方面内容。当下青少年道德教育受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影响,存在急功近利、重智轻德的问题,青少年道德责任感存在滑坡现象。而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因其自身传承性和当代价值,以及当代家庭功能的不变性,其现代转换成为了可能。要实现传统家训的现代转换,与当前青少年道德培育进行对接,应该加强对家训内容的现代阐释,将道德教育日常生活化,同时加强对教育主体的家长进行教育,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新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就有了新要求,既要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又要警惕外部多元文化的入侵与渗透。由此而引发的矛盾正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并影响其行为,如何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坚定当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并在意识形态领域获得主导权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全方位挖掘、分析、提炼并系统总结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以此来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构建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离不开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土壤的滋养。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蕴含着世代中国人所传承的伦理精神、民族性格和价值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并以其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对当代人类社会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入挖掘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对于涵养和提升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牵头出版的《中国家规》一书收录了胡林翼的家风家训故事。他的治家思想要义是特别注重"先器识、后文艺"的读书之方,传授"以百姓之心做官"的为官之道,恪守"热心公益、关心民瘼"的处世之法。核心辩题"公私、义利"的之辩,"情感与理智"之防、"个人与家国"之别,更是引人深思。其家风思想的形成深受"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的熏陶浸润,深受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教化洗礼,也是胡氏一门的家教、家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前提在于文化的认同。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好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血脉;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增强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