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要求,桂林积极贯彻落实广西“东融”战略,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与广西“东融”战略落实关系密切。要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奋起直追、争取主动、赢得优势,必须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对桂林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相似文献   

2.
杨慧丽 《山西青年》2022,(1):150-15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这为刚毕业的青年实施就业创业活动带来严峻的挑战.为了有效缓解此情况,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适时推出一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帮助青年毕业生及时找到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本文在基于"双创"背景下,对青年就业创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剖析青年就业创业中尚存的问题后,提出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3.
张馨尹 《世纪桥》2021,(8):14-17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与打造优质生活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如何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粤港澳湾区经济面临的特殊挑战.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大湾区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大湾区陆海统筹和协同共治机制、完善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区域性法规...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在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上具有新的内涵,并在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导向作用、发挥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保证作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谋划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规划、培养具有思政素养和多学科知识的师资队伍、丰富教学内容并创新教学评价方式等策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璇 《山西青年》2021,(10):55-56
在高校土木工程教学改革中,需要深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策略,为满足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培养出应用型工程技术性人才.本文就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土木工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展开研究和探索,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完成,创新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理念已深入大学生心中,促使更多高职毕业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但因其缺乏创业经验和社会阅历,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或投资多以失败而告终。对此,笔者对新时代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苏和 《山西青年》2022,(8):107-109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切实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把握好时代的发展特征,科学创新教育方式,全面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体质量与成效.  相似文献   

8.
王琦  闫秀婧 《山西青年》2024,(3):126-128
创新创业是驱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而青年学生作为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行为主体,让他们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当前国家和社会积极鼓励和推崇的。由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关注于自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希望可以引导更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逻辑初衷进行分析,继而归结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改善建议,期望可以引导大学生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适应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为此,国家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通过梳理这些政策发现,呈现出与时俱进制定指导性文件、注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导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鲜明导向。在这些政策的驱动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迈进规范化发展轨道、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活力逐步提高等方面。同时,也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政策要求未同步、“政产学研用”的协同机制尚未健全、高校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不够浓厚、重项目而轻学生与重数量而轻质量等问题,需要通过规范高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平台、积极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等路径,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从而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向可持续道路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经调研发现,X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着师资队伍不强、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有待进一步浓厚等问题。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深度,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下,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文章论述了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功能,并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拓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是实现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而实现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推动力是青年人才战略的实施,因而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青年人才有着特殊的作用。当前,江苏青年人才的引进、管理中存在若干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诱因,并比较、借鉴西方文化中的青年人才战略思想,可以构建江苏青年人才战略的可行路径与政策措施,比如增强青年人才引进的"科学性",提升青年人才管理的"柔性"。  相似文献   

13.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国家赋予河南文化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唯一明确了文化使命和功能的经济区域,对其加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在国内首次提出,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它的建设涵盖了精神层面、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制度层面等,必须靠科学发展观来贯彻落实。当前,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要以思想观念转变引领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立足中原根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立华夏历史文明遗产研究保护体系、产业体系、品牌体系,在资金、人才、政策、宣传策略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文化生态的建设。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是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关键举措,彰显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度的本质要求,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作用力的重中之重。文章基于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内涵与时代价值,以嵌入性理论视角,审视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实践,从理念性、文化性、结构性、关系性嵌入等方面分析高校组织与社会组织嵌入性问题和障碍,并相对应地提出嵌入性理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曹刚 《共产党人》2009,(9):28-29
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融智胜于融资,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资源的开发与聚集。本文在对宁夏青年人才队伍相关数据和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宁夏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辅导员要结合高校创新创业的内部驱动,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创业机会的创造者和市场利益的捍卫者。在辅导员成长路径方面,则要把好入口关,做好辅导员队伍遴选工作;把好成长关,关注辅导员队伍成长;把好收口关,完善辅导员晋级评优,切实提升辅导员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对该领域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以揭示就业创业现状及其趋势。采用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分析,得出了重要的结果与对策。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状况整体上良好,有着广泛的就业机会。但是,面临的困境也仍然存在,如就业压力大、创业成功率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青年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创业条件和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8.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一是要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二是要大力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三是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四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五是要大力稳定壮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队伍;六是要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七是要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交流与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比较薄弱,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着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农村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创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策略,即创新理念、工作思路、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正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种种原因,努力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